第128章 大汉忠臣,国之栋樑
第128章 大汉忠臣,国之栋樑
自从周瑜做了高塔实验之后,先秦藏书这四个字就瞬间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大街小巷之中,充满了对此事发表看法的百姓。
一个个高谈阔论,说什么的都有。
短短两天,刘备的名字,就又成了洛阳城里被提及次数最多的词语。
有的人,像荀或那样,打算前往北海看一看。看看刘备是否愿意利益交换,
或者是否愿意在大家付出一定代价的前提下,让大家看一看剩下的先秦藏书。
但也有的人觉得,是时候团结起来,让刘备知道,谁才是大汉真正的主人了只要拿捏了刘备,那获取先秦藏书,岂不是轻而易举?
至於通过利益交换换来的藏书,他们信不过,他们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们潜意识的里觉得,无论如何,刘备都不会把真正的核心部分交出来,所以不如直接干掉刘备,至少也要击败刘备。
“在我看来,只有抓住了关云长,才有机会从刘备那里获得完整的先秦藏书!”
说到这里的时候,袁术就想起了袁和袁基带回来的《初级政治》一书,虽然此书有关的竹简被天子下令封存,可那也是在翻译出来之后才能封存,所以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对於这本书,袁术是印象极其深刻的。
就像资本家们都很追捧《资本论》这本书一样,袁术感觉自已也很喜欢《初级政治》一书中的不少政治理论。
虽然这些理论对於世家而言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但正著来不行,那就逆炼!
说到这里,袁术就看向了面前的这些人。
此地是袁氏在城外的某处庄园,今日邀请过来的,清一色的宗师,还都是有身份的。
袁术、袁绍两兄弟,代表袁氏,都在这里。
曹操也来了,刘表这位北军中候也在。
不少大將军幕府之中的高手,此刻也聚集於此。
“刘备此人,不过是织席贩履之徒,一个卖草鞋的!”
“当年他在洛阳城外求学的时候,根本不是什么天才,整日里都跟在其他人身后混吃混喝,什么像样的成就都没有。”
“回到涿郡老家的时候,连超凡都不是。”
“太平道作乱的时候,他才刚刚成为超凡。”
“前年的时候,才成为宗师!”
“他这一脉,虽然也算是汉室宗亲,可高深的传承根本没有。”
“他的爷爷,也只是范县县令而已。”
“他的父亲,更是早早病死。”
“没有底蕴,在卢公门下也只是记名弟子,可这样的人,却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还有,他二弟关云长,之前不过是个卖枣的!”
“在河东老家杀了豪强的爪牙,不得不四处逃亡,遇到刘备之前,也是普通人一个。”
“张飞也是一样!”
“可如今,关张二人全都成了顶级宗师,这才几年?”
袁术看了一眼,发现眾人还是保持沉默,不得已便看了袁绍一眼,袁绍隨即看了许攸一眼。
许攸看了看周围,很是无奈的开口道:“安民军中,宗师甚眾!”
“甚至,已经多到了不正常的地步。”
“这天下哪里有那么多宗师?宗师又哪里是那么容易成就的?”
“就一个赵云,投奔刘备的时候已经领悟天赋,是宗师种子。可赵云也是童渊的弟子,也是有师承的。”
“牵招也算是有师承,可关羽、张飞,又凭什么?”
“还有那赵弥,无名小卒一个,良家子都算不上的出身,如今竟然也是宗师!”
“安民军中,出身低贱的宗师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一群贱种,获得了先秦传承,都能在短短数年內成就宗师,若是诸君获得呢?”
许攸刚说完,袁绍就接上了。
“眾所周知,天子令关校尉前往汝南郡剿匪,刘青州没拒绝。”
“甚至,最近有不少风声,说是刘青州打算和袁氏来上一次约战,以確定胜负。”
曹操抬起了头,刘表抬起了头,荀攸也抬起了头。
“没错,五局三胜!”
“刘青州对於我袁氏存在些许误会,所以才打算通过这五次约战,消解彼此间的误会。”
“绍和公路將会负责前两局,若是能在公开约战之中,光明正大的击败关云长,那自然可以让刘备拿著先秦传承交换。
“这一战,安民军和关云长败的越惨,最终能从刘青州那里获得的先秦传承也就越多。”
荀攸当即摇了摇头:“本初公,刘青州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他在北海郡发现了部分先秦传承,这些竹简便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正在搜寻、保护之中,等到搜寻完毕,自然会献给朝廷,何必如此著急?”
“至於五局三胜之说,不过是民间笑谈。”
荀攸这话一说,就把袁绍给堵死了。
什么五局三胜,刘备承认了?袁基承认了?
什么误会?
什么刘备和袁氏的较量,这是可以公开討论的话题吗?
天子忌惮袁氏,让刘备去摸摸袁氏的底,这种事情可以公然討论吗?
谁敢说,谁就是破坏朝廷局势,不顾大局!
作为何进徵召的人才,荀攸看的很清楚,何进是何进,灵帝是灵帝,袁氏是袁氏,刘备是刘备。
作为何进如今的谋主之一,荀攸是很不赞成大將军府去浑水的。
先秦传承確实很珍贵,可是刘备已经献上一部分给朝廷了,未来有朝一日,
肯定还会献上一部分。
再者说了,这传承之中,有没有修行之法,那也是刘备自己的事儿,和其他人有什么关係?
说到这里,荀攸直接站了起来:“诸君,攸还有些事,就不留下了。”
说完,荀攸直接跑路。
荀攸跑路之后,刘表也笑呵呵的衝著袁术和袁绍拱了拱手,也跟著荀攸一起跑路。
这事儿,荀攸不想掺和,刘表也不想掺和!
说起来,刘表也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
今天过来一趟,就已经很给袁氏面子了。
汉室宗亲不打汉室宗亲!
就算要打,也得先把袁氏等世家打完了,然后才是內战的时候。
哪有敌人还活的好好的,自己就先內订的?
不一会儿,现场就走了不少人。
看著剩下的眾人,袁术哈哈一笑:“无胆之辈已经离开了,接下来咱们就好好商量商量,如何在两次约战之中拿下关云长!”
“这刘玄德,出身不行,动輒喜欢起兵造反,好像除了这之外,就什么都不会了。”
“威逼完朝廷,又来威逼袁氏,大逆不道,其心可诛,他以为他是谁?”
“子远,你来说说。”
的一下,许攸就站了起来,有些情报只適合从许攸的嘴里说出来,哪怕大家都知道,这些情报其实是袁氏收集的。
“我曾机缘巧合之下和安民军正面对战过,对安民军也算有些了解。”
“这安民军,人人都识字,人人都修行导引术。”
“导引术有成者担任伍长,穿铁甲!”
“练气术有成者为什长,穿重型铁鎧。”
“观想法有成者为队率,藉助外力而成的超凡为屯长,自我突破为军侯,宗师为军司马。”
“如今安民军扩军,但关云长魔下的人马一定是安民军主力中的主力,精锐中的精锐,或许依然保持这个水平,具体的还得等关云长率军离开北海之后,才能探查。”
“据说,此次出征,关云长將会带领四千安民军,六千新兵充当民夫。”
“这支安民军,铁甲近乎三成,都是精锐,都很能打———”
一边讲述安民军的情报,许攸一边关注眾人这留下的有不少都是充州、豫州二地的世家。
很显然,刘备那种走到哪里,庄园就建设到那里的霸道作风,已经引起了眾多世家的不满。
只要这些世家愿意,隨时都能拉出数方经歷了黄幣之乱的汉军。
安民军就算再厉害,还能和这样的汉军对敌?
四千不够,那就一万!
一万不够,那就两万!
堆也堆死了!
就在许攸畅想未来的时候,荀攸来到了何进府邸,开始向何进进言。
“大將军,事情就是这样,臣还是不建议您加入这场赌局。”
何进点了点头,示意荀攸继续说。
“大將军,您和袁氏终究是两家人。”
“如今,关云长前往汝南郡剿贼,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有利於朝廷。”
“往昔之时,士人、官宦两条腿走路,这么多年下来,双方势成水火,很难平衡。”
“如今,兴许可以让刘青州代表宗亲。”
“若是成功,未来朝廷將成三足鼎立之势,大將军居中,如此,才好执政大汉。”
“若是大將军亲自下场,那到时候就算贏了,强行获得了先秦藏书,那又算是谁贏了呢?”
“到时,士人们必然会说,是他们居中调度,运筹帷之功。”
“而其他宗室子弟,也会因此对大將军您產生看法。”
“不若保持中立,静观这一战的结果,同时做好调解双方的准备。”
何进微微点头:“终究都是大汉忠臣,国之栋樑,可以结仇,但不能因为內耗损失惨重。”
自从周瑜做了高塔实验之后,先秦藏书这四个字就瞬间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大街小巷之中,充满了对此事发表看法的百姓。
一个个高谈阔论,说什么的都有。
短短两天,刘备的名字,就又成了洛阳城里被提及次数最多的词语。
有的人,像荀或那样,打算前往北海看一看。看看刘备是否愿意利益交换,
或者是否愿意在大家付出一定代价的前提下,让大家看一看剩下的先秦藏书。
但也有的人觉得,是时候团结起来,让刘备知道,谁才是大汉真正的主人了只要拿捏了刘备,那获取先秦藏书,岂不是轻而易举?
至於通过利益交换换来的藏书,他们信不过,他们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们潜意识的里觉得,无论如何,刘备都不会把真正的核心部分交出来,所以不如直接干掉刘备,至少也要击败刘备。
“在我看来,只有抓住了关云长,才有机会从刘备那里获得完整的先秦藏书!”
说到这里的时候,袁术就想起了袁和袁基带回来的《初级政治》一书,虽然此书有关的竹简被天子下令封存,可那也是在翻译出来之后才能封存,所以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对於这本书,袁术是印象极其深刻的。
就像资本家们都很追捧《资本论》这本书一样,袁术感觉自已也很喜欢《初级政治》一书中的不少政治理论。
虽然这些理论对於世家而言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但正著来不行,那就逆炼!
说到这里,袁术就看向了面前的这些人。
此地是袁氏在城外的某处庄园,今日邀请过来的,清一色的宗师,还都是有身份的。
袁术、袁绍两兄弟,代表袁氏,都在这里。
曹操也来了,刘表这位北军中候也在。
不少大將军幕府之中的高手,此刻也聚集於此。
“刘备此人,不过是织席贩履之徒,一个卖草鞋的!”
“当年他在洛阳城外求学的时候,根本不是什么天才,整日里都跟在其他人身后混吃混喝,什么像样的成就都没有。”
“回到涿郡老家的时候,连超凡都不是。”
“太平道作乱的时候,他才刚刚成为超凡。”
“前年的时候,才成为宗师!”
“他这一脉,虽然也算是汉室宗亲,可高深的传承根本没有。”
“他的爷爷,也只是范县县令而已。”
“他的父亲,更是早早病死。”
“没有底蕴,在卢公门下也只是记名弟子,可这样的人,却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还有,他二弟关云长,之前不过是个卖枣的!”
“在河东老家杀了豪强的爪牙,不得不四处逃亡,遇到刘备之前,也是普通人一个。”
“张飞也是一样!”
“可如今,关张二人全都成了顶级宗师,这才几年?”
袁术看了一眼,发现眾人还是保持沉默,不得已便看了袁绍一眼,袁绍隨即看了许攸一眼。
许攸看了看周围,很是无奈的开口道:“安民军中,宗师甚眾!”
“甚至,已经多到了不正常的地步。”
“这天下哪里有那么多宗师?宗师又哪里是那么容易成就的?”
“就一个赵云,投奔刘备的时候已经领悟天赋,是宗师种子。可赵云也是童渊的弟子,也是有师承的。”
“牵招也算是有师承,可关羽、张飞,又凭什么?”
“还有那赵弥,无名小卒一个,良家子都算不上的出身,如今竟然也是宗师!”
“安民军中,出身低贱的宗师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一群贱种,获得了先秦传承,都能在短短数年內成就宗师,若是诸君获得呢?”
许攸刚说完,袁绍就接上了。
“眾所周知,天子令关校尉前往汝南郡剿匪,刘青州没拒绝。”
“甚至,最近有不少风声,说是刘青州打算和袁氏来上一次约战,以確定胜负。”
曹操抬起了头,刘表抬起了头,荀攸也抬起了头。
“没错,五局三胜!”
“刘青州对於我袁氏存在些许误会,所以才打算通过这五次约战,消解彼此间的误会。”
“绍和公路將会负责前两局,若是能在公开约战之中,光明正大的击败关云长,那自然可以让刘备拿著先秦传承交换。
“这一战,安民军和关云长败的越惨,最终能从刘青州那里获得的先秦传承也就越多。”
荀攸当即摇了摇头:“本初公,刘青州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他在北海郡发现了部分先秦传承,这些竹简便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正在搜寻、保护之中,等到搜寻完毕,自然会献给朝廷,何必如此著急?”
“至於五局三胜之说,不过是民间笑谈。”
荀攸这话一说,就把袁绍给堵死了。
什么五局三胜,刘备承认了?袁基承认了?
什么误会?
什么刘备和袁氏的较量,这是可以公开討论的话题吗?
天子忌惮袁氏,让刘备去摸摸袁氏的底,这种事情可以公然討论吗?
谁敢说,谁就是破坏朝廷局势,不顾大局!
作为何进徵召的人才,荀攸看的很清楚,何进是何进,灵帝是灵帝,袁氏是袁氏,刘备是刘备。
作为何进如今的谋主之一,荀攸是很不赞成大將军府去浑水的。
先秦传承確实很珍贵,可是刘备已经献上一部分给朝廷了,未来有朝一日,
肯定还会献上一部分。
再者说了,这传承之中,有没有修行之法,那也是刘备自己的事儿,和其他人有什么关係?
说到这里,荀攸直接站了起来:“诸君,攸还有些事,就不留下了。”
说完,荀攸直接跑路。
荀攸跑路之后,刘表也笑呵呵的衝著袁术和袁绍拱了拱手,也跟著荀攸一起跑路。
这事儿,荀攸不想掺和,刘表也不想掺和!
说起来,刘表也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
今天过来一趟,就已经很给袁氏面子了。
汉室宗亲不打汉室宗亲!
就算要打,也得先把袁氏等世家打完了,然后才是內战的时候。
哪有敌人还活的好好的,自己就先內订的?
不一会儿,现场就走了不少人。
看著剩下的眾人,袁术哈哈一笑:“无胆之辈已经离开了,接下来咱们就好好商量商量,如何在两次约战之中拿下关云长!”
“这刘玄德,出身不行,动輒喜欢起兵造反,好像除了这之外,就什么都不会了。”
“威逼完朝廷,又来威逼袁氏,大逆不道,其心可诛,他以为他是谁?”
“子远,你来说说。”
的一下,许攸就站了起来,有些情报只適合从许攸的嘴里说出来,哪怕大家都知道,这些情报其实是袁氏收集的。
“我曾机缘巧合之下和安民军正面对战过,对安民军也算有些了解。”
“这安民军,人人都识字,人人都修行导引术。”
“导引术有成者担任伍长,穿铁甲!”
“练气术有成者为什长,穿重型铁鎧。”
“观想法有成者为队率,藉助外力而成的超凡为屯长,自我突破为军侯,宗师为军司马。”
“如今安民军扩军,但关云长魔下的人马一定是安民军主力中的主力,精锐中的精锐,或许依然保持这个水平,具体的还得等关云长率军离开北海之后,才能探查。”
“据说,此次出征,关云长將会带领四千安民军,六千新兵充当民夫。”
“这支安民军,铁甲近乎三成,都是精锐,都很能打———”
一边讲述安民军的情报,许攸一边关注眾人这留下的有不少都是充州、豫州二地的世家。
很显然,刘备那种走到哪里,庄园就建设到那里的霸道作风,已经引起了眾多世家的不满。
只要这些世家愿意,隨时都能拉出数方经歷了黄幣之乱的汉军。
安民军就算再厉害,还能和这样的汉军对敌?
四千不够,那就一万!
一万不够,那就两万!
堆也堆死了!
就在许攸畅想未来的时候,荀攸来到了何进府邸,开始向何进进言。
“大將军,事情就是这样,臣还是不建议您加入这场赌局。”
何进点了点头,示意荀攸继续说。
“大將军,您和袁氏终究是两家人。”
“如今,关云长前往汝南郡剿贼,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有利於朝廷。”
“往昔之时,士人、官宦两条腿走路,这么多年下来,双方势成水火,很难平衡。”
“如今,兴许可以让刘青州代表宗亲。”
“若是成功,未来朝廷將成三足鼎立之势,大將军居中,如此,才好执政大汉。”
“若是大將军亲自下场,那到时候就算贏了,强行获得了先秦藏书,那又算是谁贏了呢?”
“到时,士人们必然会说,是他们居中调度,运筹帷之功。”
“而其他宗室子弟,也会因此对大將军您產生看法。”
“不若保持中立,静观这一战的结果,同时做好调解双方的准备。”
何进微微点头:“终究都是大汉忠臣,国之栋樑,可以结仇,但不能因为內耗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