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先秦藏书

    第127章 先秦藏书
    “长文,你觉得一百斤黄金和一百斤石头同时从高塔之上落下,谁先著地?
    1
    陈群看向了提问的荀或,又看向了远方的高塔:“原本,群以为会是黄金先落地,但没想到,竟然是同时落地。”
    “长文也亲自实践了?”
    “是啊。”陈群点了点头。
    何止是他!
    但凡知道实验內容的人,又有能力的,都悄悄的做过这个实验。
    实验很难吗?
    一座高塔而已,隨便一个宗师,再给一些时间,都能製造出一座临时高塔出来。
    一百斤黄金確实不少,可但凡是世家,谁家拿不出来啊?
    陈群虽然人在洛阳,兜里確实没有一百斤黄金这么多,可他朋友多啊。
    颖川那么多世家子在洛阳,喊上几个朋友,一家凑一些,总能赞出来一百斤黄金。
    至於宗师,如今的颖川,在放开各家族学传承之后,还真不缺宗师!
    就连少年宗师的数目,也远超过去!
    “三日前,周郎送出邀请函的时候,鲁子敬以青州刺史主簿的身份,向朝廷献上了一批竹简。”
    陈群顿时左右看了看,发现没人注意到这里,又发现不知何时,荀或已经布置了一道阵法,保证周围看不见这里,也听不见声音,这才放下心来,静静的听荀或讲述。
    如今的陈群,年纪还比较小,过了年也才十五岁,距离宗师也不远了,所以他也收到了周瑜的邀请。
    按理说,已经很值得大傢伙儿羡慕了。
    可是再看看眼前的荀或,陈群心中的那一点点骄傲,顿时就没了。
    眼前的荀或,才是颖川世家家主们嘴里別人家的孩子!
    “先秦诸子的传承,难道是真的?”
    “还不確定!”
    “三日前,鲁子敬在上书之中称,刘备无意间在北海附近的某处悬崖底下,
    发现了不少先秦时代的传承。”
    “这些传承,包罗万象,什么都有。”
    “朝廷为了確认传承真假,便邀请各方大儒一起辨认。”
    “为兄侥倖获得朝廷邀请,也在辨认之列。”
    “这些竹简,一共有七万多根,有不少顺序都被打乱了,有不少是重复的,
    甚至是错误的。”
    “那时,包括为兄在內,一共有十三位大儒。”
    袁氏当代家主袁基、代家主袁,杨氏当代家主杨彪,黄氏当代家主黄婉,
    尚书令卢公,博士蔡邕想到蔡邕的时候,荀或就忍不住回想起了蔡邕的经歷。
    蔡邕在儒学之上的造诣,没人怀疑。
    他毕竟是主持编撰熹平石经的主编之一,顶级大儒。
    熹平石经编撰之后,放置在太学之外,供天下太学生学习,所以,蔡邕的人脉,也没人怀疑!
    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学习了熹平石经的太学生,都可以自称为蔡邕的弟子,就看蔡邕认不认而已。
    但蔡邕在政治上的才华,基本上近乎於无。
    在连续得罪了不少人之后,天子下令,让蔡邕在太学之中担任博士。从那以后,蔡邕就一直在太学之中治学,如今多年不曾出手,也有人怀疑,他是不是苦修十二年之后成大宗师了。
    “总之,其他十二位,每一位都是货真价实的大儒。”
    “那一批竹简之中,有的是前朝时的篆字,有的是列国文字,还有的是前朝铭刻在铜钟、大鼎之上的文字,甚至还有不少图形、图案一样的文字。”
    “为了迅速弄清楚这批古籍的真相,我等十三人联手,不断辨认、记录已有的字,同时根据上下推测不认识的字,最后再直接推演天机,利用天机来確认,
    竹简和竹简之间的前后顺序!”
    “歷时三日夜,也才翻译出一大半,这些內容差不多是七本书!”
    “这七本书分別是初级数学、初级政治、初级歷史、初级物理、初级化学、
    初级农业、初级生物。”
    “这名字听起来也不像是诸子的传承啊”陈群直接问道。
    诸子的传承,哪有直接起这么个名字的?
    这一点都不诸子!
    荀或也点了点头:“最初之时,或也是这么想的。”
    “可隨著翻译的进行,或发现,这七本书並不是单纯的某位诸子的学问,更像是某位大家,学遍百家之后,汲取百家之精华,所编撰出来的一套蒙学教材,
    一套用来给家族后辈子弟打基础用的教材。”
    “如基础数学,上面说数学是一切的基础。
    “其实,上面讲述的那些定理,並不是多么深奥,很多看一眼也就会了,只能说很新奇,但算不上高深。”
    “但基础数学上面,却记录了一种数学思想,或者说科学思想,讲述的是观察、归纳、总结,猜想、假设、验证的研究思路。”
    “要旨在於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和总结,主簿构建出普遍適用的规律和理论。”
    “在我看来,这种新思路才是基础数学之中最重要的东西。”
    “至於初级政治,上面记录了不少屠龙术。在翻译出只言片语之后,所有疑似和政治有关的竹简,都已经被封存了。”
    唯物辩证法这种哲学思想,荀或只看了个开头,然后就没了。
    荀彧也不知道,后续內容到底是在其他竹简之中,被天子封存了,还是被刘备藏起来了。
    虽然荀或本能的不是很喜欢这种哲学思想,可闭上眼睛,越是思考,就越是认可这种思想。
    过去二十多年来的建立的世界观,正在破碎,又不断修復,荀或只觉得自己要疯!
    “而初级歷史,简明扼要,记录了大量的成语,每一个成语都对应著春秋战国年间的一段往事。”
    “除了皇氏之外,可能只有歷代的史家传承者,才能如此轻鬆的编撰出类似教材。”
    “至於初级物理,里面讲述了力的概念,讲述了机械的概念,大概率是墨家或公输家的不传之秘。”
    说到这里,荀或就摇了摇头。
    “我刚刚看到竹简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些竹简是人工做旧的!”
    “甚至我怀疑,上面的內容,是临时鐫刻出来的。”
    “那时,我本以为这些所谓的诸子典籍,不过是刘青州从太平道天书之中抄录的部分无法理解、无法破解的传承,想要藉助朝廷之手破译而已。”
    “可当我具体了解其中內容之时,不只是我,我们十三人都觉得,这一定是集百家之大成的前辈高人们联手编撰的!”
    “而这些,还只是初级內容。”
    “有初级就一定有高级!”
    “而此刻,周郎的实验內容,便是初级物理一书中提到的。”
    “这个实验,我们十三人在宫里就做过了,不止一次!”
    “此外,还有抽空空气,製作真空环境,然后拉开半球的实验,也做过好几次。做这个实验之前,我等还联手施法,遮掩了声音。后来发现,拉开半球的时候,真的很费力,声音也確实很响亮。”
    “此外,还有各种化学实验,也都做过。”
    “谁能想到,腐草为萤竟然可能是假的!”荀或看向远方一步步走上高塔的周瑜,缓缓说道。
    陈群则是第一时间回想起了自己看的书。
    《礼记·月令》篇中曾经记载,季夏之月、腐草为萤。
    可是生物学明明白白的告诉你,从来都不是腐朽的草变成了会飞的萤火虫!
    看完初级生物之后,哪怕荀或还没有来得及做相关实验,哪怕如今是一月,
    是大雪的天下,没地方去观察萤火虫到底是草变的还是什么玩意儿变的,但荀或已经开始在心里相信,腐草为萤是假的!
    “圣人之言,也会出错?”
    隨即,陈群就开始主动为礼记找补:“不,圣人取其意象,若是执著於究竟是什么化为萤虫,反而落於下乘。”
    荀或笑了笑,看著眼前的陈群,他就想起了两天前的自己。
    隨即,荀或便拍了拍陈群的肩膀:“好样的,就得保持这股精神!”
    “像我如今,闭上眼晴脑海里就是诸子传承,就是这七本书之中的內容。”
    “这些诸子传承,迥异於如今的儒家、法家、兵家传承,不涉及任何修行理念,也很少涉及政治理念,都是实打实的学问。
    1
    “两种风格的知识在脑海中时而融合,时而衝突。”
    说著,荀或就闭上了嘴巴,因为,周瑜已经来到了高塔顶端,並伸出双手把黄幣和石头放在一起,准备扔下去了。
    下一瞬,周瑜同时鬆手。
    碰!
    “落地声只有一声,確实是同时落地。可为什么用黄金和布匹的时候,就不一样呢?”
    看著荀或好奇的眼神,陈群接著道:“前天做完这个实验之后,便有人提出来,不如用黄金和布匹试一试,最后发现,同等重量的黄金先落地,布匹后落地。”
    “后来,有人提出可能和外形有关———·
    荀彧拍了拍陈群的肩膀:“你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科学研究的思想,挺好的,
    “三天前,这一批竹简才入宫。”
    “几乎是同时,周郎邀请诸多好友来观察这个实验。”
    “刘青州几乎是明著告诉大家,他那里有著数目更多的先秦藏书!”
    “最多再过三天,竹简就会翻译完毕。”
    “到时,我可能会前往北海,求取研究藏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