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大都督

    第114章 大都督
    眼晴一睁一闭,眾人就再次归来,
    唯一不同的就是刘备手里的这口箱子,里面的物品从丹药、种子等变成了记录了大量资料的硬碟。
    至於其他的礼物,刘备其实也曾想过,但是想来想去,还不如携带资料呢。
    曾经刘备也想过,要不要携带一些高產种子呢?
    可具体了解之后,刘备就发现这个想法一点儿也不现实。
    首先,高產种子之所以高產,不仅仅是种子好,还和化肥息息相关。
    现代农业產量能有那么高,主要是化肥加良种。
    光有良种,就算是水田,亩產四百斤差不多就到头了。
    可若是良种加足够的化肥,亩產轻鬆一千六百斤。
    大汉本地的稻种,在水田里面,亩產也能达到三百斤、四百斤。
    至於一年两季、甚至是一年三季的稻种,青州这地方也用不上!
    传说中生长在海水里面的稻种,伺候起来就更麻烦了,青州还是用不上。
    而且,一颗两颗高產种子,对刘备影响不大。
    就算是上万斤的高產种子,也得连续种植好几年之后,才能对青州產生正面影响。
    可几年之后,刘备兴许已经是齐侯了,甚至有可能是齐公,万一是齐王呢?
    那个时候,这口小箱子说不定已经升级成一个大型仓库了。
    隨隨便便就是几百吨、上千吨的物资交流,到时候隨便弄一仓库高產种子,
    都比此刻弄半斤一斤良种靠谱。
    刘备还在思索箱子呢,关羽便开心的授了授鬍子:“大哥,我感觉大宗师不远了。”
    “快的话一天半天,慢的话三五天七八天,应该就差不多了!”
    说话之时,关羽周身散发出大红色法力,周围的天地灵气都受到影响,隱约间可以看到一个领域,只是这个领域並不完整,时隱时现。
    看著这一幕,张飞羡慕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二哥你才回老家两次,俺都回老家三次了,凭什么二哥你先突破!”
    一步跨出,张飞就开始上下打量关羽,伸出双手不断的拍打关羽的肩膀、手臂、后辈,前前后后仔细的检查了一遍:“恭喜二哥!”
    关羽授著鬍子,笑呵呵的看著张飞,也不生气:“三弟,你也快了,为兄这次也只是领先了你那么一点点。”
    隨即,关羽便看了看眾人:“主要是这次在老家学到了不少东西,羽对於春秋又有了新的领悟,顺带著也就突破了。”
    “云哥儿,你也快了吧?”
    又是一个大宗师?
    隨即,眾人就看向了赵云。
    熟读歷史之后,没人会觉得赵云会被大宗师这一关拦住,可赵云你今年才多大?未免也太年轻了吧?
    赵云谦虚的衝著眾人抱了抱拳:“是快了。”
    说著,赵云释放出一道道银白色的法力,周身也有一道领域若隱若现。
    不过,要论进步最大的还得是典韦。
    典韦感觉自己简直是爱死大夏那种纯粹修行基础素质的修行之法了,这三个月,典韦直接封印了法力,什么神通、道法都没练习,光是一个劲儿的增加自己的体力、耐力、爆发力了。
    此刻,大地之下源源不断的灵气进入体內,主动冲刷著身体,连带著气息不断变强。
    “我感觉,我也找到了大宗师之路。”
    “来回再修行几次,也就是大宗师了!”
    典韦当即就想给刘备磕一个,不过刘备直接阻拦了典韦。
    否则,很容易变成一个人带头磕,一群人跟著磕。
    “哎,俺是个粗人,以后玄德公说什么,俺就做什么!”典韦最终说道。
    夜晚,鲁肃回到了房屋之內,感受著实力的进步,心潮澎湃。
    宗师!
    一代宗师!
    此刻的鲁肃,若是被提拔为太守或国相,只需展示自己的实力,就能让所有反对的人闭嘴。
    此刻的鲁肃,已经有资格开创一个世家。能不能成是一回事,但確实已经具备了相关资格。
    这就像汉末大舞台,有命你就来,但你要是没有世家子的出身,那你大概率就只能当其他人的手下,只能找一个诸侯投奔,而不是自己开创一个势力。
    此刻的鲁肃,就好比汉末某个大世家出身的嫡子。若是站出来振臂一呼,也算是有了角逐天下的资格。只是未来能不能成功一统天下,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法力在手心隨意变化,这种隨心所欲的感觉,让鲁肃的精神顿时亢奋不少。
    於是,他提笔写下了三个字:大都督!
    去大夏学习了三个月,鲁肃感觉自己的见识增长了不少。
    实话实说,鲁肃感觉戏忠、郭嘉、程立三位前辈,虽然都很聪明,可他们的聪明,更多的体现在军事、战斗方面。论执政能力,不能说完全没有,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至少鲁肃觉得,都到了现在,刘备连一个接下来的执政方略都没有拿出来这就很有问题。
    当然,这也是因为刘备最近一段时间,发展的太快,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很多方面都顾不过来。
    可作为谋士,作为文臣,不仅仅要会打仗,还要学会制定大略。
    如今的刘备,已经过了得过且过的阶段,占据青州之后,面对天下大乱,刘备已经有了制定大略的资格。
    就像歷史上鲁肃对孙权提出的榻上对,诸葛亮对刘备提出的隆中对一样,此刻的刘备,也需要一个未来的发展大略。
    在董卓乱政之前,洛阳朝廷依然是很有威信的。
    董卓乱政之后,如何发展,很多人都有不少想法,可万一董卓不乱政了怎么办?
    大汉会不会依然混乱下去?
    没有了董卓,洛阳朝廷也不混乱,依然保持威信,又该如何?
    面对这种最残酷的局面,安民军能做什么?
    每每想到这些问题,鲁肃都觉得自己有些睡不著。
    不过片刻后,鲁肃又觉得自己有些杞人忧天。
    世家內部也不是精诚团结,否则,董卓也不会和反对袁氏的世家合作,一起打压袁氏了。
    袁氏內部也不团结,否则,袁和袁基也不至於明爭暗斗。
    安民军需要一个世家出身、懂世家游戏、懂大汉朝廷內部规则的世家子了!
    此子,最好是世家嫡子!
    此子,最好祖上阔过,三代以內当过三公的那种。
    此子本人必须足够杰出,足够有能力。
    此子最好自光长远,是个聪明人,愿意发自內心的投奔刘备。
    思索许久之后,鲁肃在面前写下了两个字: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