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关於对辰东同志的採访》
第108章 《关於对辰东同志的採访》
北影厂,宿舍楼。
又是一天早晨,燕京的天气难得终於是放晴了。
金灿灿的阳光打在早起人们的脸上,让笑容看起来都灿烂一些。
也是刚起床的刘筱莉收拾收拾准备去剧组演戏,下楼时碰见了一位住进北影厂后认识的热情邻居,见对方正在门口梳头髮,於是打了声招呼。
“施阿姨早上好。”
“早上好,早上好,小刘同志你这么早就去上工了啊。”
“嗯嗯,今天剧组开工,施阿姨我就先走了。”
“好好好。”
刘筱莉刚走,一个年轻但很瘦的青年就从这位妇女身后的屋子里走了出来。
“妈,你在跟谁说话呢。”
“《牧马人》的女主角,叫刘·——刘什么来著。”施文星一时想不起来刘筱莉的名字,索性就不想了。回头看了眼儿子,见他穿得人模狗样的,好奇道:“你这是打算去哪?”
“跟朋友约好了去北海溜冰。”
“留什么冰,尤子你想一辈子回你那公社养猪啊?再过一段时间北电和中戏估计也该艺考了,你这段时间还不赶紧复习复习。”
“妈,我听说今年北电可能不招生。”
“听谁说的,为什么不招生?”
“我听状状哥说的,原因嘛我不知道,但我觉得应该十有八九是真的。”
其实这个风声施文星之前也听到过一些,虽然一直没有佐证,但空穴不来风,她心里也觉得多半是真的了。
望著已经21岁,高不成,低不就的儿子,最后嘆了一口气道:
“唉,你早一年要是能考上北电就好了。”
这青年不是別人,正是葛尤,闻言也有些遗憾,不过人不能活在遗憾当中,就像人不能爽约一样。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不多时,葛尤还是下了楼,跟著几个北影厂的二代子弟,一起出了北影厂。
“你们稍等一下,我去买份报纸。”
几人路过一家书店,葛尤亲眼看见刚送来一批还散发著油墨味的报纸,於是跟朋友招呼了一声后,就朝书店走了过去。
“好像是《中青报》。”葛尤的几个朋友也一起走了过来,瞧见了刚送来的报纸是《中青报》。
“几位同志要买份报纸吗?”柜檯上后面的书店老板问。
“我们要去溜冰,不要。”“走了走了,別耽搁了。”
在数道拒绝声里,响起了葛尤的声音:“我要一份。”
付了一分钱,葛尤从书店的摊位上,拿走了一份新鲜出炉的《中青报》。
“尤子,我们这是去溜冰,哪有时间看报纸,你就不能回来再买吗?”
“你们看,这上面有对辰东同志的一篇採访。”
“辰东是谁?”
“《山楂树之恋》的作者,哦对了,咱们厂里正在拍的那部《牧马人》也是他的。”
“我擦,尤子你快给我看看。”
“等我先看了再给你们。”
“一张报纸还要抢,是看不起还是咋滴,回去买去。”
葛尤见几个朋友全都转身回去买报纸了,自己也站在原地,认真看起了手里的这份今天的《中青报》。
映入眼帘的头版標题就是《对《山楂树之恋》作者辰东的一篇採访》。
记者:钟涛、马强。
“最近一篇叫《山楂树之恋》的小说很火,在社会上引起了大量读者的广泛討论,甚至连巴金先生都亲自提笔为其写了一封评论文章。可是笔者了解到,作者辰东却鲜少发声,於是经过打听了解,才知道这段时间辰东先生隨根据他的同名小说《牧马人》改编的电影剧组,一起去外地拍戏去了。”
“今天(2月10日),我正在单位里计划著前往《牧马人》剧组的准备工作,忽然电话组的同事告诉我说,辰东先生打电话过来说,他人就在《燕京文艺》,问我们还要不要採访他?我接到电话,毫不犹豫的说了一个字『要”。於是我立马带上我的搭档小马前往了《燕京文艺》。”
“在《燕京文艺》杂誌社,我第一次见到了辰东先生,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年轻、阳光、高大、英俊,说实话,我当时很难將这样一个小同志,和最近半年连续发表了三篇爱情小说,还都取得了不俗成绩的当红作家联繫起来。”
“不过后来通过和辰东先生的聊天,我慢慢找到了『答案』。”
“以下是我採访辰东先生的一段精简过后的对话:”
“我:辰东同志你好,你的《山楂树之恋》经发售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大量读者的追捧与討论,对此,你身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心情?”
“辰东:你知道的,我之前一直跟隨《牧马人》剧组在外地拍戏,对於剧组的环境可能外人不是太了解,其实是很闭塞的,所以对外界的消息不是太敏感。而我们剧组是昨天刚回到燕京,直到今天,我来到《燕京文艺》,才听我的编辑周艷茹同志说,《山楂树之恋》很火,比我的前两部作品都要火。
而我听了后有几分意外,不过更多的自然是惊喜了,另外也非常感谢各位读者对於《
山楂树之恋》的认可和喜欢。”
“我:辰东同志为什么要创作这篇《山楂树之恋》?或者说,你当初创作这篇小说的灵感是什么?”
“辰东:我觉得你这是两个问题,不过没关係,我都可以回答。首先我为什么要创作《山楂树之恋》,这其实要追溯到我的上一篇小说《庐山恋》,《庐山恋》发表后虽然经歷了一些波折,但最终还是有惊无险的挺了过去,之后同样是受到了不少读者的喜爱,也因此我后来收到了不少文学编辑的约稿,那个时候,我脑海里就有了一些灵感,但不成熟,加之学业繁重,一直没有动笔。直到去年12月份,我的《牧马人》被北影厂影视改编,我在回学校的路上又有了些小说灵感,其实这个时候小说的框架在我脑海里已经有了。身为一名作者,我觉得不把它创作出来,实在太遗憾了,於是才有了《山楂树之恋》。”
“我:不管是《牧马人》,还是《庐山恋》,结局都是很美好和圆满的,为什么辰东同志你在创作《山楂树之恋》的时候要把老三这个角色写死?是在现实里有真实人物的参考吗?”
“辰东:我先回答你第二个问题,没有参考现实里的人物,即便有也是纯属巧合,但我会查阅不少资料,儘量让故事背景和语言等习惯都贴合现实,不显得太过理想化。至於为什么要把老三这个角色写死,我承认有渲染故事衝突的考虑,另一部分原因则是我认为,现实里没有十全十美的爱情,完美的爱情只存在於童话故事里,而现实是明天和意外,你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所以,老三的死,可以说是作者的安排,也可以说这本身就是这个角色的命运。”
“我:我发现辰东同志你创作的都是爱情小说,接下来是继续专攻这一类型的小说,
还是会考虑转型?”
“辰东:如果我还想写小说的话,可能会考虑换换其他题材,毕竟连续创作三篇爱情小说,也確实有些腻了。”
“.......
葛尤看完整篇採访,忽然感嘆道:“唉,为什么別人就这么优秀,我却如此普通呢。”
北影厂,宿舍楼。
又是一天早晨,燕京的天气难得终於是放晴了。
金灿灿的阳光打在早起人们的脸上,让笑容看起来都灿烂一些。
也是刚起床的刘筱莉收拾收拾准备去剧组演戏,下楼时碰见了一位住进北影厂后认识的热情邻居,见对方正在门口梳头髮,於是打了声招呼。
“施阿姨早上好。”
“早上好,早上好,小刘同志你这么早就去上工了啊。”
“嗯嗯,今天剧组开工,施阿姨我就先走了。”
“好好好。”
刘筱莉刚走,一个年轻但很瘦的青年就从这位妇女身后的屋子里走了出来。
“妈,你在跟谁说话呢。”
“《牧马人》的女主角,叫刘·——刘什么来著。”施文星一时想不起来刘筱莉的名字,索性就不想了。回头看了眼儿子,见他穿得人模狗样的,好奇道:“你这是打算去哪?”
“跟朋友约好了去北海溜冰。”
“留什么冰,尤子你想一辈子回你那公社养猪啊?再过一段时间北电和中戏估计也该艺考了,你这段时间还不赶紧复习复习。”
“妈,我听说今年北电可能不招生。”
“听谁说的,为什么不招生?”
“我听状状哥说的,原因嘛我不知道,但我觉得应该十有八九是真的。”
其实这个风声施文星之前也听到过一些,虽然一直没有佐证,但空穴不来风,她心里也觉得多半是真的了。
望著已经21岁,高不成,低不就的儿子,最后嘆了一口气道:
“唉,你早一年要是能考上北电就好了。”
这青年不是別人,正是葛尤,闻言也有些遗憾,不过人不能活在遗憾当中,就像人不能爽约一样。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不多时,葛尤还是下了楼,跟著几个北影厂的二代子弟,一起出了北影厂。
“你们稍等一下,我去买份报纸。”
几人路过一家书店,葛尤亲眼看见刚送来一批还散发著油墨味的报纸,於是跟朋友招呼了一声后,就朝书店走了过去。
“好像是《中青报》。”葛尤的几个朋友也一起走了过来,瞧见了刚送来的报纸是《中青报》。
“几位同志要买份报纸吗?”柜檯上后面的书店老板问。
“我们要去溜冰,不要。”“走了走了,別耽搁了。”
在数道拒绝声里,响起了葛尤的声音:“我要一份。”
付了一分钱,葛尤从书店的摊位上,拿走了一份新鲜出炉的《中青报》。
“尤子,我们这是去溜冰,哪有时间看报纸,你就不能回来再买吗?”
“你们看,这上面有对辰东同志的一篇採访。”
“辰东是谁?”
“《山楂树之恋》的作者,哦对了,咱们厂里正在拍的那部《牧马人》也是他的。”
“我擦,尤子你快给我看看。”
“等我先看了再给你们。”
“一张报纸还要抢,是看不起还是咋滴,回去买去。”
葛尤见几个朋友全都转身回去买报纸了,自己也站在原地,认真看起了手里的这份今天的《中青报》。
映入眼帘的头版標题就是《对《山楂树之恋》作者辰东的一篇採访》。
记者:钟涛、马强。
“最近一篇叫《山楂树之恋》的小说很火,在社会上引起了大量读者的广泛討论,甚至连巴金先生都亲自提笔为其写了一封评论文章。可是笔者了解到,作者辰东却鲜少发声,於是经过打听了解,才知道这段时间辰东先生隨根据他的同名小说《牧马人》改编的电影剧组,一起去外地拍戏去了。”
“今天(2月10日),我正在单位里计划著前往《牧马人》剧组的准备工作,忽然电话组的同事告诉我说,辰东先生打电话过来说,他人就在《燕京文艺》,问我们还要不要採访他?我接到电话,毫不犹豫的说了一个字『要”。於是我立马带上我的搭档小马前往了《燕京文艺》。”
“在《燕京文艺》杂誌社,我第一次见到了辰东先生,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年轻、阳光、高大、英俊,说实话,我当时很难將这样一个小同志,和最近半年连续发表了三篇爱情小说,还都取得了不俗成绩的当红作家联繫起来。”
“不过后来通过和辰东先生的聊天,我慢慢找到了『答案』。”
“以下是我採访辰东先生的一段精简过后的对话:”
“我:辰东同志你好,你的《山楂树之恋》经发售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大量读者的追捧与討论,对此,你身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心情?”
“辰东:你知道的,我之前一直跟隨《牧马人》剧组在外地拍戏,对於剧组的环境可能外人不是太了解,其实是很闭塞的,所以对外界的消息不是太敏感。而我们剧组是昨天刚回到燕京,直到今天,我来到《燕京文艺》,才听我的编辑周艷茹同志说,《山楂树之恋》很火,比我的前两部作品都要火。
而我听了后有几分意外,不过更多的自然是惊喜了,另外也非常感谢各位读者对於《
山楂树之恋》的认可和喜欢。”
“我:辰东同志为什么要创作这篇《山楂树之恋》?或者说,你当初创作这篇小说的灵感是什么?”
“辰东:我觉得你这是两个问题,不过没关係,我都可以回答。首先我为什么要创作《山楂树之恋》,这其实要追溯到我的上一篇小说《庐山恋》,《庐山恋》发表后虽然经歷了一些波折,但最终还是有惊无险的挺了过去,之后同样是受到了不少读者的喜爱,也因此我后来收到了不少文学编辑的约稿,那个时候,我脑海里就有了一些灵感,但不成熟,加之学业繁重,一直没有动笔。直到去年12月份,我的《牧马人》被北影厂影视改编,我在回学校的路上又有了些小说灵感,其实这个时候小说的框架在我脑海里已经有了。身为一名作者,我觉得不把它创作出来,实在太遗憾了,於是才有了《山楂树之恋》。”
“我:不管是《牧马人》,还是《庐山恋》,结局都是很美好和圆满的,为什么辰东同志你在创作《山楂树之恋》的时候要把老三这个角色写死?是在现实里有真实人物的参考吗?”
“辰东:我先回答你第二个问题,没有参考现实里的人物,即便有也是纯属巧合,但我会查阅不少资料,儘量让故事背景和语言等习惯都贴合现实,不显得太过理想化。至於为什么要把老三这个角色写死,我承认有渲染故事衝突的考虑,另一部分原因则是我认为,现实里没有十全十美的爱情,完美的爱情只存在於童话故事里,而现实是明天和意外,你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所以,老三的死,可以说是作者的安排,也可以说这本身就是这个角色的命运。”
“我:我发现辰东同志你创作的都是爱情小说,接下来是继续专攻这一类型的小说,
还是会考虑转型?”
“辰东:如果我还想写小说的话,可能会考虑换换其他题材,毕竟连续创作三篇爱情小说,也確实有些腻了。”
“.......
葛尤看完整篇採访,忽然感嘆道:“唉,为什么別人就这么优秀,我却如此普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