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爱情小说大王

    第107章 爱情小说大王
    陈耀东回到燕京的第二天,来到了《燕京文艺》杂誌社,
    “小陈回来了一一什么时候回来的?”周艷茹看著快有一个月不见的陈耀东,笑著给他打量一眼。
    “周姨~”陈耀东先打了声招呼,继而回道:“我是昨天回来的,回到家听说你们找我有事,但当时太晚了,所以今早上才过来。”
    “呵呵,其实也没什么大事。”
    周艷茹给陈耀东泡了一杯茶,这才解释道:
    “小陈你知不知道你的《山楂树之恋》发布之后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有多大?”
    “周姨,你知道我之前一直都在剧组拍戏,对外界不是太了解。”
    虽然陈耀东嘴上这样说,但其实他心里一直觉得以《山楂树之恋》的质量,其市场影响力,应该不会低於他的前两部作品。
    然而即便他有这个心理准备,当听到周艷茹说出《山楂树之恋》让他们杂誌社这两期的销量订单突破了400万册之后,还是不免有些吃惊。
    “不光如此,就连巴金老爷子也特地为你的《山楂树之恋》写了一篇评论文章,称呼你这是一部最乾净的爱情小说。”
    “嗯,这个我知道了。”陈耀东昨天回到家,老陈就把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告诉给了他,话语里满是骄傲。
    “除了巴老,这次还有不少名家也都在各大报纸上对你的这篇《山楂树之恋》写了评语,就影响力来说,已经远远超过了你的前两部小说,甚至一些报纸还把你评为当代的爱情小说大王”
    当周艷茹说出爱情小说大王的时候,正在喝茶的陈耀东一个没忍住,直接喷了出来。
    “咳咳,对不起,爱情小说大王?周姨,你没说错吧?”
    “呵呵,没错,周姨这里还有报纸呢,你稍等一下,我找来给你自己看。”
    其实陈耀东不是不信,郑渊结还在这个时期弄了个童话大王呢,但自己这爱情小说大王是个什么鬼?
    “居然还是《中青报》给我封的?”陈耀东看著周艷茹递来的是一张《中青报》,有点不敢置信。
    旁边一位编辑这个时候插嘴道:“那个,周编辑啊,前天《中青报》的记者好像来咱们杂誌社找过小陈对吧?”
    “对对对。”周艷茹拍了拍自己的脑门,对著陈耀东道:“瞧我这个记性,差点把这事给忘了。”
    陈耀东这时放下报纸,他已经看到了上面把辰东封为爱情小说大王的字眼,震惊过后,似乎对於这个称呼也不是那么排斥了。
    最主要的是,他想到了以后如果哪个熟人要是拿这个来嘲笑他,他就可以说『爱情小说大王是他辰东,跟我陈耀东有什么关係?』
    没错,他的灵感来自於鲁迅先生。
    周艷茹不知道陈耀东思想开了小差,继续道:“不过前天我们不知道小陈你这么快就回来了,就跟记者说了你还在外地拍戏。而今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取消对你的採访计划,要不现在用单位的电话打过去问问?”
    陈耀东思索片刻,觉得《山楂树之恋》既然影响力这么大,自己这个作者接受一下採访不是坏事。
    顺带他还可以给即將杀青的电影《牧马人》打打gg。
    一念至此,陈耀东直接起身道:“好啊,那我就借一下单位的电话用用。”
    《中青报》的报纸上就有联繫方式,陈耀东直接用《燕京文艺》的电话打了过去。
    钟涛是《中青报》的一名资深记者,这次採访辰东的计划就是他向领导申请的,也获得了审批。
    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辰东这位当红青年作者,大过年的不好好在家里待著,居然跑去外地拍戏去了,让他扑了个空。
    不过考虑到《山楂树之恋》如今的影响力,钟涛没有就此放弃这次採访,
    而是想直接去剧组採访辰东。
    因为他已经获悉辰东所在的剧组,正是根据他自己小说改编的《牧马人》剧组。
    这也將是一个大新闻。
    只是钟涛这边还在做著规划,电话组的同志就朝他喊道:“钟记者,辰东同志的电话“谁?”钟涛以为自己幻听了。
    “辰东,《山楂树之恋》的作者辰东,他回来了,人现在在《燕京文艺》,你还要不要採访他?”
    “要,要要要。”钟涛立马衝进电话科,接完电话出来直接对和他一组的摄像师招呼道:“小马,收拾收拾傢伙事,我们现在去採访一下辰东同志。”
    同时,他自己也快步来到工位前准备一些採访材料,余光落在刚刚还在做的规划上,
    拿起来看了一眼,直接揉成一团丟进了脚边的垃圾桶,同时嘴里嘀咕道:“当初师傅说的没错,干记者这一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燕京文艺》杂誌社。
    陈耀东打完电话刚返回编辑部,就被张智民主任邀请到了他的办公室。
    办公室的隔音效果还不错,从外面听不见他们聊了什么,但通过玻璃看去,可以看得出来,他们似乎聊得很开心。
    约莫一盏茶时间,陈耀东又被张主任笑著送了出来。
    出来时,他的兜里多了一把票,有一张电视机票、一张自行车票、还有不少肉票。
    这显然是《燕京文艺》对於他的小说帮助他们的杂誌销量卖的这么好的一种回报。
    虽然就创造的价值来说,杂誌社给陈耀东的这些票远远比不了他的小说给杂誌社贡献的价值,但现在毕竟还不是后来的市场经济时代,不能用后世眼光来看今天。
    而且说实话,《燕京文艺》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是殊为不易,甚至是有些违规的。
    所以刚刚张主任把东西交给他的时候,还特意叮嘱陈耀东不要张扬。
    当陈耀东再次回到编辑部,发现一眾编辑都似笑非笑的盯著他,便知道他们也是知情人,不过想来也是,这不可能是张智民一个人的决定,哪怕他是杂誌社的主任也不行。
    不过即便这样,陈耀东还是当作他们不知道,不,是当做压根就没有这回事。
    见他如此,一眾心照不宣的编辑也没有谁主动向他打听。
    不过王朦见周艷茹似乎没说读者来信的事,於是自己主动提醒道:
    “小陈,还有个事。”
    “什么?”
    “读者来信,门口的仓库里已经快堆成小山了,大爷跟我们编辑部反应了好几次,你看下这些信该怎么处理?”
    “堆成小山了?有那么多吗?”
    “你自己去看看嘛,年后这几天,平均一天就有一包。”
    陈耀东將信將疑的来到了王朦说的仓库,当发现確实快堆成一座小山的读者来信,顿时也感觉有些头疼。
    难道我也要学童话大王,买几栋四合院来专门存放读者来信吗?』
    这当然只是一种幻想,现在的陈耀东连属於自己的房子都没有,还是到处蹭住,说实话,对於该如何处理这些信,他是真是感到了头疼。
    不过他还没想到太好的办法,《中青报》的记者钟涛就带著他的搭档来到了《燕京文艺》杂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