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谋反
第322章 谋反
“抓刺客啊!”
近来邮都的夜晚不是很平静。
先是西河王逝,而后太后宫中死亡人眾,虽然对外界的说法是西河王暴疾,太后宫中有瘟疫,但稍有关係的贵族们都知道里面的內幕。
之后发生的事情就更诡异了,九月初七,至尊下令,准备出发前往晋阳,而带著的人包括皇后、太子等一眾文臣。
这是个不寻常的举动,因为歷来至尊幸普阳,都会將太子留在鄴都內,唯一一次就是上次,太子出征,而至尊在普阳坐镇。
这次还带上了皇后——-那么,是不是至尊时日无多,因此才要带上太子,安排后事了呢?
特別是下令的內容有高氏诸王,唯独没有太后,似乎並不打算让太后再出鄴城了。
这更让一些人以为是齐国爭斗、袁弱的象徵,於是兴风作浪,至尊与太子也就不得不派出更多卫兵在宫內外巡逻,防范那些贼人。
高湛此时待在內院的秘密厢房中,与自己的亲信激烈地討论著。
这些亲信包括和士开,高元海,以及高孝瑜。
高元海是因为他善於諂媚和虚饰,不吃肉饮酒、篤信佛法,这一套討好了高洋和娄昭君,以至於让高洋祭祀不用牛羊牲畜,让先祖不血食,都是高元海的主意,很有些动物保护的意思,齐国佛风浓郁,少不了他一份功劳。
因为这层关係,他也成为少数得到高洋和娄昭君共同宠信的人,而他个人的素质,能和高湛凑到一块就已经明白个七七八八了。
高孝瑜是高澄的庶长子,最初在高欢的宫殿里被抚养,因为和高湛同岁,所以一起长大,两人虽然是叔侄,但实际上关係像是亲兄弟,歷史上杀掉杨等人的政变,有著他在参与谋划,也是高湛的铁桿。
这帮人凑在一起,討论的自然是政变的时机一一至尊驾崩当在今日,该什么时候出手,则各人的意见不相同。
对高孝瑜而言,最好的时机自然是確认高洋死亡,而后联合高演一起发动政变夺权,这样稳妥许多,普阳的勛贵也会因为至尊驾崩而失去锁,更有胆气。
但隨看高湛起了心思,虽然他本人並未明言,但和土开希望儘早发动的態度,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和士开善於辩论,条条道理將高孝瑜说得晕头转向、难以辩驳:“既然得太后支持、诸勛贵之力,那又何必干涉进常山王?若常山王为新帝,將殿下视作上党、永安二王如何?”
高孝瑜也不能揉开碎与他討论清楚,本身討论新君的人选就是大忌,而今还要加上未来两王的权力爭衡,还没开席呢就想看下一顿了,看实令高孝瑜不满:“步落稽!若无常山之力,汝如何说服廷臣!”
“军力在手,自然有能。”高湛阴侧侧的说了这么一句,这是和土开给他灌输的想法,甚至和士开最近悄悄给他缝製了一套天子袞服和冠冕。
即便以高湛和他的亲密关係,也在第一时间忍不住痛骂,將衣冠藏了起来,
不过既然没有被销毁,自然就有著转折,高湛终究是忍不住,偷偷穿了起来,听著和士开向自己行礼,呼为“至尊”,心中得意。
这极大地刺激了他野心的勃发:“若以常山为主,纵以我为太弟,尚不知何日登位,可常山王识大局、顾大体,我率先取事,那他必不会坐视不管。”
出於两人的共同利益,高演哪怕再厌恶高湛的行径,考虑到事后高殷的清算,也一定会撑著高湛,不然他什么力量都没发动,就要受到高湛的牵连了。
而高湛就能借著这种“为大局著想”的奉献精神先声夺人,犹如当年的高洋一样,奠定自身的统治地位,娄昭君也不会抗拒这个结果。
成了,那就是跳过中间商,自己吃差价,输了,也有母后和哥哥兜底,大不了一起拉下水,有个垫背的也不错一一何况在高湛看来,成功率也不低。
这种话,高孝瑜闻所未闻,更是无法反驳,和土开则解释其中的关键给他听+
当年东魏上层有四大势力,魏朝宗室、河北大族、怀朔勛贵以及高氏宗族,
其中魏朝宗室与河北大族因高欢猜忌、魏齐禪代,被排挤而势衰,而高氏新一代都尚未长成,即便是如今的建国第十年,高洋高演这一批第二代高氏宗室,也不过是二十至三十岁,更不要说十年前高洋刚刚接手的时候。
因此在东魏到齐国这些年,占据最高层、最重要位置的怀朔勛贵根植在晋阳,成为了支撑起高氏的磐柱,纵然至尊上位,天保十年持续不断地打压他们,
至今仍是齐国的主力。
只要他们团结在一起,那至尊也拿他们没办法。
被至尊抑制,他们就选择了同为鲜卑人的太后成为新代言人,与至尊分庭抗礼,借著太后的名义给至尊找事,迫使至尊妥协。
因此,在太后必定会保护常山与长广王的情况下,如果长广王在至尊驾崩、
太子尚未稳固权柄这段时间猪突猛进,有著太后的因素,普阳勛贵很可能会选择拥护长广王。
普阳又是勛贵们的大本营,百保鲜卑再勇悍,也只是万人之数,届时確认至尊已经龙御上天,运气好,那么就是新的高平陵之变,若运气不好,那么直接率军攻打鄴都也不是不行,还可以让太后、常山王和一些暗中投效太后的人打开城门,请军队入城。
而若新帝杀死太后、常山王,就更有为他们復仇的理由了。
此计毒如酒渗髓,奇思妙想又似天马行空,將太后、常山王与勛贵们的利益所在全都算计其中,虽人伦,却暗合机变。
高元海先是一证,继而掩面长嘆:“士开此谋,可谓算尽鬼神。然剑走偏锋至此,虽成亦为君子所不齿矣!”
“殿下当君天下,何必做君子?莫非今上就是君子吗?”
和土开冷笑,就连高湛看他都感到发毛,不过这种心情迅速被兴奋所取代,
和士开给他展开了一幅瑰丽的皇图,令他神往:“士开所言,真神算也!”
可转头看见高元海、高孝瑜等人都面露难色,他也狐疑起来,一想到失败的后果,他文恐惧不已。
愤怒和恐惧同时流转,这是他人生的关键,是帝,还是亡,他走错一步,就会跌得粉身碎骨。
像是要苦其心志,门外传来敲门声,自家王妃亲自来传话,说是府中有人求见。
这么严峻的时间,还是夜晚,谁会上门来?
高湛疑心大起,推开房门,独自询问妻子:“谁?”
“彭城王。”
胡寧儿颤抖哆,她知道丈夫在密谋什么,无力阻止,更希望坐享其成,任何一点变数,都能把她嚇得发抖。
“他来做什么?”
高湛的惊慌一点不比妻子少,只是他是男人,在妻子面前要摆出架子,重重哼了一声:“你回寢房,不喊你勿出,有什么事,我来担著。”
胡寧儿就喜欢听高湛说这种话,很有安全感,这些日子散播的流言所带来的不安,也稍微解去一些。
高湛让亲信们不要发出声响,正了正衣冠,忽然在瞬息之间,面露凶狠之色。
隨后收回这副面孔,面无表情地走向厅堂,等他出现在高面前时,已经是以往开朗的模样。
“五兄!”
“抓刺客啊!”
近来邮都的夜晚不是很平静。
先是西河王逝,而后太后宫中死亡人眾,虽然对外界的说法是西河王暴疾,太后宫中有瘟疫,但稍有关係的贵族们都知道里面的內幕。
之后发生的事情就更诡异了,九月初七,至尊下令,准备出发前往晋阳,而带著的人包括皇后、太子等一眾文臣。
这是个不寻常的举动,因为歷来至尊幸普阳,都会將太子留在鄴都內,唯一一次就是上次,太子出征,而至尊在普阳坐镇。
这次还带上了皇后——-那么,是不是至尊时日无多,因此才要带上太子,安排后事了呢?
特別是下令的內容有高氏诸王,唯独没有太后,似乎並不打算让太后再出鄴城了。
这更让一些人以为是齐国爭斗、袁弱的象徵,於是兴风作浪,至尊与太子也就不得不派出更多卫兵在宫內外巡逻,防范那些贼人。
高湛此时待在內院的秘密厢房中,与自己的亲信激烈地討论著。
这些亲信包括和士开,高元海,以及高孝瑜。
高元海是因为他善於諂媚和虚饰,不吃肉饮酒、篤信佛法,这一套討好了高洋和娄昭君,以至於让高洋祭祀不用牛羊牲畜,让先祖不血食,都是高元海的主意,很有些动物保护的意思,齐国佛风浓郁,少不了他一份功劳。
因为这层关係,他也成为少数得到高洋和娄昭君共同宠信的人,而他个人的素质,能和高湛凑到一块就已经明白个七七八八了。
高孝瑜是高澄的庶长子,最初在高欢的宫殿里被抚养,因为和高湛同岁,所以一起长大,两人虽然是叔侄,但实际上关係像是亲兄弟,歷史上杀掉杨等人的政变,有著他在参与谋划,也是高湛的铁桿。
这帮人凑在一起,討论的自然是政变的时机一一至尊驾崩当在今日,该什么时候出手,则各人的意见不相同。
对高孝瑜而言,最好的时机自然是確认高洋死亡,而后联合高演一起发动政变夺权,这样稳妥许多,普阳的勛贵也会因为至尊驾崩而失去锁,更有胆气。
但隨看高湛起了心思,虽然他本人並未明言,但和土开希望儘早发动的態度,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和士开善於辩论,条条道理將高孝瑜说得晕头转向、难以辩驳:“既然得太后支持、诸勛贵之力,那又何必干涉进常山王?若常山王为新帝,將殿下视作上党、永安二王如何?”
高孝瑜也不能揉开碎与他討论清楚,本身討论新君的人选就是大忌,而今还要加上未来两王的权力爭衡,还没开席呢就想看下一顿了,看实令高孝瑜不满:“步落稽!若无常山之力,汝如何说服廷臣!”
“军力在手,自然有能。”高湛阴侧侧的说了这么一句,这是和土开给他灌输的想法,甚至和士开最近悄悄给他缝製了一套天子袞服和冠冕。
即便以高湛和他的亲密关係,也在第一时间忍不住痛骂,將衣冠藏了起来,
不过既然没有被销毁,自然就有著转折,高湛终究是忍不住,偷偷穿了起来,听著和士开向自己行礼,呼为“至尊”,心中得意。
这极大地刺激了他野心的勃发:“若以常山为主,纵以我为太弟,尚不知何日登位,可常山王识大局、顾大体,我率先取事,那他必不会坐视不管。”
出於两人的共同利益,高演哪怕再厌恶高湛的行径,考虑到事后高殷的清算,也一定会撑著高湛,不然他什么力量都没发动,就要受到高湛的牵连了。
而高湛就能借著这种“为大局著想”的奉献精神先声夺人,犹如当年的高洋一样,奠定自身的统治地位,娄昭君也不会抗拒这个结果。
成了,那就是跳过中间商,自己吃差价,输了,也有母后和哥哥兜底,大不了一起拉下水,有个垫背的也不错一一何况在高湛看来,成功率也不低。
这种话,高孝瑜闻所未闻,更是无法反驳,和土开则解释其中的关键给他听+
当年东魏上层有四大势力,魏朝宗室、河北大族、怀朔勛贵以及高氏宗族,
其中魏朝宗室与河北大族因高欢猜忌、魏齐禪代,被排挤而势衰,而高氏新一代都尚未长成,即便是如今的建国第十年,高洋高演这一批第二代高氏宗室,也不过是二十至三十岁,更不要说十年前高洋刚刚接手的时候。
因此在东魏到齐国这些年,占据最高层、最重要位置的怀朔勛贵根植在晋阳,成为了支撑起高氏的磐柱,纵然至尊上位,天保十年持续不断地打压他们,
至今仍是齐国的主力。
只要他们团结在一起,那至尊也拿他们没办法。
被至尊抑制,他们就选择了同为鲜卑人的太后成为新代言人,与至尊分庭抗礼,借著太后的名义给至尊找事,迫使至尊妥协。
因此,在太后必定会保护常山与长广王的情况下,如果长广王在至尊驾崩、
太子尚未稳固权柄这段时间猪突猛进,有著太后的因素,普阳勛贵很可能会选择拥护长广王。
普阳又是勛贵们的大本营,百保鲜卑再勇悍,也只是万人之数,届时確认至尊已经龙御上天,运气好,那么就是新的高平陵之变,若运气不好,那么直接率军攻打鄴都也不是不行,还可以让太后、常山王和一些暗中投效太后的人打开城门,请军队入城。
而若新帝杀死太后、常山王,就更有为他们復仇的理由了。
此计毒如酒渗髓,奇思妙想又似天马行空,將太后、常山王与勛贵们的利益所在全都算计其中,虽人伦,却暗合机变。
高元海先是一证,继而掩面长嘆:“士开此谋,可谓算尽鬼神。然剑走偏锋至此,虽成亦为君子所不齿矣!”
“殿下当君天下,何必做君子?莫非今上就是君子吗?”
和土开冷笑,就连高湛看他都感到发毛,不过这种心情迅速被兴奋所取代,
和士开给他展开了一幅瑰丽的皇图,令他神往:“士开所言,真神算也!”
可转头看见高元海、高孝瑜等人都面露难色,他也狐疑起来,一想到失败的后果,他文恐惧不已。
愤怒和恐惧同时流转,这是他人生的关键,是帝,还是亡,他走错一步,就会跌得粉身碎骨。
像是要苦其心志,门外传来敲门声,自家王妃亲自来传话,说是府中有人求见。
这么严峻的时间,还是夜晚,谁会上门来?
高湛疑心大起,推开房门,独自询问妻子:“谁?”
“彭城王。”
胡寧儿颤抖哆,她知道丈夫在密谋什么,无力阻止,更希望坐享其成,任何一点变数,都能把她嚇得发抖。
“他来做什么?”
高湛的惊慌一点不比妻子少,只是他是男人,在妻子面前要摆出架子,重重哼了一声:“你回寢房,不喊你勿出,有什么事,我来担著。”
胡寧儿就喜欢听高湛说这种话,很有安全感,这些日子散播的流言所带来的不安,也稍微解去一些。
高湛让亲信们不要发出声响,正了正衣冠,忽然在瞬息之间,面露凶狠之色。
隨后收回这副面孔,面无表情地走向厅堂,等他出现在高面前时,已经是以往开朗的模样。
“五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