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服丧
第305章 服丧
这当然出自高洋的要求,一是向太子展示自己的力量,二是向禁卫们表达亲密,和太子比,自己仍更亲近他们。
高殷別无他法,选项只有一个:“儿知错。”
高洋怒气未消:“汝知道什么错了!”
“错在儿未死。”
就连一旁的禁卫都有些惊讶了,敢这么顶撞至尊的不是没有,只是他们大多已经不能再开口。
太子虽然初战告捷,但对这些士兵来说仍是新丁,只不过与一年之前相比起来,如今太子的改变倒是让他们微微侧目。
而对高殷来说,一味的退让和认错没多大意义,他和绍仁都是受害者,只不过他运气稍微好一点。
因此,高殷现在的心態就像一块滚刀肉,爱骂就骂,反正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高洋也明白这个道理,他甚至气的不是高殷,而是这个贼老天:好好的一家人,怎么会弄成这个样子?
高洋想冷笑,顺带威胁两句,但转念一想,这对自己的继承人又无用,於是沉默。暴戾缓缓褪去,片刻后,高洋开口:
“汝没事吧?受伤多严重?”
高殷摇头,表示没有大碍,接著就將供词呈上,隨后打开木匣:“这是刺客的首级。”
如果高洋发问,高殷就会解释一二,至少让高洋知道仇从何来。
但高洋没有,叫高殷將首级递到近前,自己从里面拿起。湿漉漉的头髮沾了他一手,
高洋左顾右盼,实在想不起自己在哪里得罪了她,他也不內耗,隨意丟在地上,像是踩西瓜一样躁至破碎。
接著他哭了起来:“绍仁居然就死在这种人手上———”
豪陶了好一阵,高洋才心满意足的收回眼泪。
其实他当夜就已经知道了事情发生时的具体经过,高殷的表现可以说已经到了最好,
至少没有把绍仁的户体摔出去,而是尽力护持。
生死见真心,何况他没有必要去这样设计自己的弟弟,还是一个庶弟;不如说,也许正因为高殷的確有著天命,天意护佑著他,才让绍仁出现,替他挡了这一劫。
高洋心中甚至觉得庆幸,还好死的是绍仁,如果失去的是高殷,他几乎就没有希望了“日后要找人延续绍仁的香火。”
高殷恭谨顺服:“將来儿会在子嗣中选一个,继承西河王一脉。”
高洋点头,他泪跡未乾,走近高殷拉著他的手,高殷的手被包扎好了,他就微微用力,捏著皮肉,感受亲子的伤痛:“也辛苦汝了。”
高洋用手指在他的手腕划了一个段字,高殷心领神会。
“父皇,经过孩儿的审讯,刺客有所交代,都记录在了供词里,其幕后的主使,当和长广王有联繫。”
高洋闻言,微微一凛,不过须臾之间便恢復气度。
除了禁卫以外的侍者都不在,高殷只得亲自念完供词,百保鲜卑训练有素,没有窃窃私语声,高洋才有资格代表他们整体的態度。
“事情真如汝所言,那就难以收场了。”
“孩儿也不相信九叔会做这种事情,应该是他被下边人所蒙蔽,遭到有心之人利用,
进而有所牵连。”
“难得汝还为他说话。”
高洋与高殷一唱一和,高洋以手扶额,遮掩自己的脸色:“都下去吧,朕要和太子说些私话。”
禁卫们行礼撤离,很快,大殿中又只剩下父子二人。
“汝说里面会有人告密么?”
高殷斟酌著:“想是有。毕竟我在大庭广眾下呈送供词,告密者自觉人数眾多,容易传扬,难以追溯到自己身上。”
高洋点头,接下来盯紧一些,看看自己的禁卫中,有哪些人心向二王。
这次刺杀,让高洋倒是想明白了一点,家人很重要,但也分主要家人和次要家人。
现在高殷和李祖娥才是自己的主要家人,既然分出了主次,那么必要的制约措施就不可少了,高洋不再心怀侥倖,觉得家人们能够和睦相处。
自己在时都做不到的事情,交给高殷未免太为难了些。
高洋接下来的话让高殷颇为紧张:“昭仪似乎很亲近汝呀?”
“昭仪疼儿,知道孩儿近来劳累,所以多送些宵夜让孩儿补身。”
“嗯,就是这样,才让贼人有机可乘。
高洋当然相信段华秀,他已经多年未过去了,之前是怕她怀孕,现在则隱约觉得她和高殷太过亲近,下意识地不想靠近,
若他们真有些事,自己该罚还是不罚?
就像这次,自己一时怒极,差点毁了昭仪,事后他也有些后怕。段韶的妹妹若是因此事而死,自己无法向段韶解释,只怕太后魔下本就庞大的勛贵集团会抱团起来,同仇敌气。
因此这种事情,高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然默认。
这也和北朝的风气有关,几百年来战乱频繁,广生子嗣繁衍人口就是恢復生產,因此战乱时期,对女子婚嫁的要求就不那么严苛,而且从汉代开始,女子本身就可以离婚而后另嫁。
段昭仪如今二十六岁,正是当打之年,而且没有子嗣,这种年纪放在一般女子中,即便是上层贵族,也可以夫死再嫁,甚至高的双胞胎妹妹高静就先嫁给了孝静帝元善见,
元善见死后又嫁给了杨,可见旧的皇后终究不如新主一直令下。
但真要让高洋高高兴兴地给段华秀找下家,他自己也不太愿意,谁希望自己的小老婆死后就归了他人?而不归他人,那么段华秀这辈子也就是多和高殷亲近,做他名义上的小妈了,这也有利於段韶支持高殷,所以高洋即便隱约觉得不对,也只能默认,总不能在这时因为一些未加证实的嫉妒心而拆自己人的台。
对权力生物来说,保住地位比清白更重要,何况高洋根本不在意后者。
“我已让徐太医去看顾,汝之后没事,就也多去看看,是汝救了昭仪,昭仪想必也会感激汝。”
高洋揉捏人中,闹腾了一晚上,还看了一场千人级表演,他也很是累了:“绍仁对外就说是暴疾,赠开府仪同三司,王號不变。”
他忽然心有所感,对著高殷说:“汝就剩下三个兄弟了,且珍惜啊。”
高殷也悲愴起来,眼中滴泪:“儿知晓!”
绍仁就死在他眼前,他怀中,想必衝击是比自己更大。
高洋见状,想要安慰,但他不习惯做这种事,想了想:“也幸好汝已经与可汗之女成亲,否则便被这事所扰了。”
根据《仪礼》和五服制度,高洋是高绍仁的父亲,服丧属於齐衰不杖期,即用粗麻布製作丧服,不执丧杖,服丧期一年。
高殷原先也应该是齐衰不杖期,但因为绍仁幼小,非成人,而是天折的殤,因此当为绍仁服丧九月或七月。
传统上,帝王去世后,继位的太子需服丧三年,以表示孝道。不过实际情况下是新帝不一定能在位三年,还要考虑国家的实际情况,三年时间过於碍事,因此汉文帝登基后,
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改革,將服丧期由三年缩短为三十六日,称以日易月。
天子家事情比较多嘛,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夺情了。
因此高洋和高殷根据这个传统,同样只需要分別服丧十二日和九日就已经够了,不过若是高殷之前未完婚,匆匆九日之后就喜抱美人归,多少有点抽象和无情,更有损他之前立下的佛王和孝道人设。
而若是真按照礼制守满丧期,不仅到高洋死都没迎娶太子妃,还会夜长梦多,搞不好就走入歷史线,给他人做嫁衣了,因此高洋对自己此前的绸繆颇为得意,还好早早给殷儿定好了婚事。
至於丧服穿什么,倒是无关紧要了。
殿內无他人,高殷想要问起昨天宣训宫的情况,来的路上,他也知道高洋又杀死了一千多余宫人。
“今日杀的只是一部分。”高洋像是读懂了他的內心,喃喃自语:“这皇宫不安全,
需要再清扫一遍,才好让我父子安心。”
听他的意思,像是要把整个宫廷全都换一遍人。
“父皇雷霆之威,已震宵小,若再行诛戮,则业孽重矣。”
这当然出自高洋的要求,一是向太子展示自己的力量,二是向禁卫们表达亲密,和太子比,自己仍更亲近他们。
高殷別无他法,选项只有一个:“儿知错。”
高洋怒气未消:“汝知道什么错了!”
“错在儿未死。”
就连一旁的禁卫都有些惊讶了,敢这么顶撞至尊的不是没有,只是他们大多已经不能再开口。
太子虽然初战告捷,但对这些士兵来说仍是新丁,只不过与一年之前相比起来,如今太子的改变倒是让他们微微侧目。
而对高殷来说,一味的退让和认错没多大意义,他和绍仁都是受害者,只不过他运气稍微好一点。
因此,高殷现在的心態就像一块滚刀肉,爱骂就骂,反正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高洋也明白这个道理,他甚至气的不是高殷,而是这个贼老天:好好的一家人,怎么会弄成这个样子?
高洋想冷笑,顺带威胁两句,但转念一想,这对自己的继承人又无用,於是沉默。暴戾缓缓褪去,片刻后,高洋开口:
“汝没事吧?受伤多严重?”
高殷摇头,表示没有大碍,接著就將供词呈上,隨后打开木匣:“这是刺客的首级。”
如果高洋发问,高殷就会解释一二,至少让高洋知道仇从何来。
但高洋没有,叫高殷將首级递到近前,自己从里面拿起。湿漉漉的头髮沾了他一手,
高洋左顾右盼,实在想不起自己在哪里得罪了她,他也不內耗,隨意丟在地上,像是踩西瓜一样躁至破碎。
接著他哭了起来:“绍仁居然就死在这种人手上———”
豪陶了好一阵,高洋才心满意足的收回眼泪。
其实他当夜就已经知道了事情发生时的具体经过,高殷的表现可以说已经到了最好,
至少没有把绍仁的户体摔出去,而是尽力护持。
生死见真心,何况他没有必要去这样设计自己的弟弟,还是一个庶弟;不如说,也许正因为高殷的確有著天命,天意护佑著他,才让绍仁出现,替他挡了这一劫。
高洋心中甚至觉得庆幸,还好死的是绍仁,如果失去的是高殷,他几乎就没有希望了“日后要找人延续绍仁的香火。”
高殷恭谨顺服:“將来儿会在子嗣中选一个,继承西河王一脉。”
高洋点头,他泪跡未乾,走近高殷拉著他的手,高殷的手被包扎好了,他就微微用力,捏著皮肉,感受亲子的伤痛:“也辛苦汝了。”
高洋用手指在他的手腕划了一个段字,高殷心领神会。
“父皇,经过孩儿的审讯,刺客有所交代,都记录在了供词里,其幕后的主使,当和长广王有联繫。”
高洋闻言,微微一凛,不过须臾之间便恢復气度。
除了禁卫以外的侍者都不在,高殷只得亲自念完供词,百保鲜卑训练有素,没有窃窃私语声,高洋才有资格代表他们整体的態度。
“事情真如汝所言,那就难以收场了。”
“孩儿也不相信九叔会做这种事情,应该是他被下边人所蒙蔽,遭到有心之人利用,
进而有所牵连。”
“难得汝还为他说话。”
高洋与高殷一唱一和,高洋以手扶额,遮掩自己的脸色:“都下去吧,朕要和太子说些私话。”
禁卫们行礼撤离,很快,大殿中又只剩下父子二人。
“汝说里面会有人告密么?”
高殷斟酌著:“想是有。毕竟我在大庭广眾下呈送供词,告密者自觉人数眾多,容易传扬,难以追溯到自己身上。”
高洋点头,接下来盯紧一些,看看自己的禁卫中,有哪些人心向二王。
这次刺杀,让高洋倒是想明白了一点,家人很重要,但也分主要家人和次要家人。
现在高殷和李祖娥才是自己的主要家人,既然分出了主次,那么必要的制约措施就不可少了,高洋不再心怀侥倖,觉得家人们能够和睦相处。
自己在时都做不到的事情,交给高殷未免太为难了些。
高洋接下来的话让高殷颇为紧张:“昭仪似乎很亲近汝呀?”
“昭仪疼儿,知道孩儿近来劳累,所以多送些宵夜让孩儿补身。”
“嗯,就是这样,才让贼人有机可乘。
高洋当然相信段华秀,他已经多年未过去了,之前是怕她怀孕,现在则隱约觉得她和高殷太过亲近,下意识地不想靠近,
若他们真有些事,自己该罚还是不罚?
就像这次,自己一时怒极,差点毁了昭仪,事后他也有些后怕。段韶的妹妹若是因此事而死,自己无法向段韶解释,只怕太后魔下本就庞大的勛贵集团会抱团起来,同仇敌气。
因此这种事情,高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然默认。
这也和北朝的风气有关,几百年来战乱频繁,广生子嗣繁衍人口就是恢復生產,因此战乱时期,对女子婚嫁的要求就不那么严苛,而且从汉代开始,女子本身就可以离婚而后另嫁。
段昭仪如今二十六岁,正是当打之年,而且没有子嗣,这种年纪放在一般女子中,即便是上层贵族,也可以夫死再嫁,甚至高的双胞胎妹妹高静就先嫁给了孝静帝元善见,
元善见死后又嫁给了杨,可见旧的皇后终究不如新主一直令下。
但真要让高洋高高兴兴地给段华秀找下家,他自己也不太愿意,谁希望自己的小老婆死后就归了他人?而不归他人,那么段华秀这辈子也就是多和高殷亲近,做他名义上的小妈了,这也有利於段韶支持高殷,所以高洋即便隱约觉得不对,也只能默认,总不能在这时因为一些未加证实的嫉妒心而拆自己人的台。
对权力生物来说,保住地位比清白更重要,何况高洋根本不在意后者。
“我已让徐太医去看顾,汝之后没事,就也多去看看,是汝救了昭仪,昭仪想必也会感激汝。”
高洋揉捏人中,闹腾了一晚上,还看了一场千人级表演,他也很是累了:“绍仁对外就说是暴疾,赠开府仪同三司,王號不变。”
他忽然心有所感,对著高殷说:“汝就剩下三个兄弟了,且珍惜啊。”
高殷也悲愴起来,眼中滴泪:“儿知晓!”
绍仁就死在他眼前,他怀中,想必衝击是比自己更大。
高洋见状,想要安慰,但他不习惯做这种事,想了想:“也幸好汝已经与可汗之女成亲,否则便被这事所扰了。”
根据《仪礼》和五服制度,高洋是高绍仁的父亲,服丧属於齐衰不杖期,即用粗麻布製作丧服,不执丧杖,服丧期一年。
高殷原先也应该是齐衰不杖期,但因为绍仁幼小,非成人,而是天折的殤,因此当为绍仁服丧九月或七月。
传统上,帝王去世后,继位的太子需服丧三年,以表示孝道。不过实际情况下是新帝不一定能在位三年,还要考虑国家的实际情况,三年时间过於碍事,因此汉文帝登基后,
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改革,將服丧期由三年缩短为三十六日,称以日易月。
天子家事情比较多嘛,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夺情了。
因此高洋和高殷根据这个传统,同样只需要分別服丧十二日和九日就已经够了,不过若是高殷之前未完婚,匆匆九日之后就喜抱美人归,多少有点抽象和无情,更有损他之前立下的佛王和孝道人设。
而若是真按照礼制守满丧期,不仅到高洋死都没迎娶太子妃,还会夜长梦多,搞不好就走入歷史线,给他人做嫁衣了,因此高洋对自己此前的绸繆颇为得意,还好早早给殷儿定好了婚事。
至於丧服穿什么,倒是无关紧要了。
殿內无他人,高殷想要问起昨天宣训宫的情况,来的路上,他也知道高洋又杀死了一千多余宫人。
“今日杀的只是一部分。”高洋像是读懂了他的內心,喃喃自语:“这皇宫不安全,
需要再清扫一遍,才好让我父子安心。”
听他的意思,像是要把整个宫廷全都换一遍人。
“父皇雷霆之威,已震宵小,若再行诛戮,则业孽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