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派將

    第161章 派將
    “这臣弟如何能当得?!”
    宇文邕连忙推辞,但宇文毓坚持。
    他已经想好了,这次需要让宇文邕出战,原本宇文邕就是蒲州的刺史,而今改制为总管,他就能抓住这个机会將蒲州的军事掌握在手中,若是齐国军队不强,將之击溃,那宇文邕更是立下了战功,届时不会和普六茹忠一同镇守蒲州,宇文毓会爭取让他们其中一个回朝。
    最好是宇文邕,这样在宗室里,他的號召力就会更强,给自己爭取到优势。
    而如果这次击不溃齐军,那宇文护自然要负担主要责任,毕竟他把军权都扣在手里,
    自己这边能很轻鬆的甩锅,同时因为局势危险,他也不得不更加尊重自己,难以做出废杀兄长那样之事。
    说到底,还是兄长要搞政变杀死宇文护,虽然不是不行,但失败了就是全错,宇文护因此收穫了部分同情与支持,也让宇文毓自己现在的处境更加被动。
    总之目前的一切都是为了把军权收回来,宇文毓自己无法动弹,甚至出不了宫门,也只能將这个任务交给宇文邕了。
    况且,宇文毓心中隱约有些不好的预感,若是不幸追踵弟弟宇文觉的后路,那么自己就会立称罗突为继任人。
    自己还没有子嗣,若让宇文护再扶立一个幼弟做天子,有充足的造势时间,那他们父亲创造的伟业,就真的为他人做嫁衣了。
    称罗突上位时,若能有些许军功在身,也是一块响亮的招牌,让他领军出征,就是为此做的准备。
    “朕知你素来谦逊,不愿居功,但国事危急,非你不可担此重任。”
    宇文毓神色郑重,走下台去,握著邕的手:“你自幼聪慧过人,言必有中,却少些军伍歷练,此番东贼来犯,便是你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军队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见宇文邕还在犹豫,他又苦口婆心起来:“你若不藉此机会积累军功,日后如何服眾,担起更大的责任?从晋公手中拿回军权,又从何谈起?”
    经过再三劝说,宇文邕才勉强同意,只是他接著说:“即便天王有意,但晋公那,恐难以应允。”
    宇文毓轻笑:“这个无需多虑,他也怕战败损威,我多加推举,必能以你为元帅。汝先在前线城池驻守,打探东贼虚实,切勿轻易出兵,我再举荐亲近晋公的將领,若有大战,便派他们去,你稳坐帅帐便是。”
    宇文毓也没指望四弟能够打贏,他都没正经上过战场,援军也只是阻遏齐人第一波攻势的,若真是大举入侵,后续周国自然会有源源不断的兵將顶上。
    而若是齐军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刚好给四弟竖立军功。
    在眾人的细细谋划之下,决定了推举的人选,第二日在朝堂上宣布了改各州都督诸军事为总管的消息。
    这个举措,晋公一党当然知道是什么意思,宇文护刚刚作出一心为社稷、对权势无留恋的姿態,默默接受了这个结果。
    宇文毓也没想一步到位,先封宇文护的哥哥、已故的章武孝公宇文导的儿子宇文亮为永昌公,宇文翼为西阳公作为安抚,隨后任命了宇文宪为益州总管、长孙澄为玉璧总管,
    其他赵刚、韩雄、尉迟迥也先后被任命。
    不过这只是地方军政长官的改制,具体的军队將领,还需要宇文护配合,因此宇文毓也不在朝堂上自取其辱了,下朝后写好詔书,让人送呈天官府。
    天官府的职掌是“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具体职责是吏部,也就是组织部、人事部的职能,其长官大冢宰卿是六官之首,而且总揽六典之政。
    在府中,宇文护看完了天王的詔书,笑著说:“果不出卿所料,彼意使人掌军耳。”
    “此乃常理,我猜其中必有鲁国公。”
    说话的是宇文秀,人如其名,清秀俊逸,风仪悠游,因此即便他是汉人,宇文护也將他引为心腹智囊。
    宇文秀本姓杜,出身京兆杜氏,是普朝名將杜预的后代,京兆杜氏是关中望族,也是宇文泰大力拉拢的对象,因此他被赐了国姓宇文,是经典的京兆望族子弟入仕、成为西魏帝室亲重,又隨著周篡魏鼎而效忠宇文氏的路子。
    宇文护笑了笑,將手中詔书递给他看,宇文秀扫过一遍,隨后说:“天王还举荐了秦郡公、昌城公与江陵公,想是要混在一起,让晋公您看不透。”
    宇文护点点头,秦郡公是文王六子宇文直,昌城公与江陵公分別是是宇文护的次子宇文深与三子宇文会。
    论地位,自然是鲁国公宇文邕最高,而自从周国建立以来,就以宇文宗室为主,无论真正作战的將领是谁,都会以宇文邕为名义上的元帅,除非宇文护亲至。
    然而齐国军队是真实不虚的,的確要派人去守御,若是因为周国帝相之间的些许间隙而被齐国所趁,那才是遗臭万年。
    其实宇文护本人性格特別温和,野心有但不多,宇文泰死后,他的第一要务就是保住宇文家的天下,强行篡魏建周后又不得不为这个举措找补,诛杀蠢蠢欲动的赵贵来威柱国们。
    然而他刚填上这个窟窿,宇文觉就火急火燎地要剷除他,宇文护哪能接受啊,他刚当的大家宰。本来只想调宇文觉的心腹离开的,谁知道这小子还没放弃,那就只能送他下去见叔叔了。
    平心而论,宇文护的確是不想篡位,他现在跟个皇帝又有什么区別呢?周国的建立不都是依靠自己吗?那自己打了半辈子仗,享受享受又怎么了?
    至少他拥立宇文毓的时候,心里想的还是为周国好,但君主还年轻,不比自己懂行,
    所以还是要捏住权柄一一加上时不时有部下挑唆,劝他篡位,宇文护压住了这些部下的念想,心里却又觉得自己因此有恩於天王,所以在人臣的领域里迈出了君主的步伐,对宇文想要权力的想法十分排斥。
    既要周国实权,又要周公之名,这就是宇文护给自己定下的目標,至於能维持到什么时候,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而多年不和齐国开战,在宇文护心里也觉得是自已有神佛庇护,那个英雄天子变成了疯子,居然去打南国了,还大败,这不就是老天赏赐给自己的黄金时间吗?
    宇文护清楚自己的军事能力,在强將背后刷些弱兵可以,让他组织大规模作战,实在是有些吃力,所以在自己的羽翼丰满之前,他不打算暴露自己的真实水平。
    可现实终究是来了,听说那个高洋在国內暴虐滥杀,身体似乎也不是很好,怎么忽然就派兵马出来了?
    尤其还不是普阳的兵马,是鄴城的,就是据此,他一派的人都以为齐军只是小股的试探,大家多年没打过了,先练个手。
    然而新的情报又让宇文护的心吊了起来,据传鄴城的军队超过了两万,而且开拨后,
    高洋本人就开始去往晋阳。
    因此在宇文护眼里,这支鄴城的兵马就很诡异了,既然不是齐主本人,又是谁在率领?是別道伴攻,还是大军先锋?
    这些都要和这支军队交锋后才能了解,宇文护只能让人再去查探。
    “既然如此,让鲁国公做行军元帅也不坏。”
    宇文秀想了想:“事若不妙,则损天王威名,若济,当然是向国內宣传,是晋公之子定计而成。”
    宇文护也是这么想,谁都知道周国军队都在他的掌中,胜利了自然也是他的功劳,失败了肯定是主帅的责任。只需要典选良將,辅佐自己的儿子,就可以让他们获得军功,同时对总管们加以监视,防止在地方分割他的军权。
    对於立宇文毓,宇文护有一点点后悔,立这小子就是看中他是文王庶长子,表示自己没有控制幼主的野心,谁知道失了手,宇文毓又聪明又有胆识,比光有胆气的宇文觉还要难搞。
    宇文护忍不住想起某条路径了,虽然他也颇为后悔,但毕竟不得不为,不然自己现在可能已经凉透了。而宇文毓无子,其之下,可不就是宇文邕?
    所以宇文邕出事,也能打击天王一党。
    作为宗室里的守护者,宇文护自然是希望大家好的,但若有人不服,他也要好好敲打一番,让他们知道现在谁才是大家长。
    思索片刻后,宇文护决定了出征的將领。
    普六茹忠肯定是不能去的,他是独孤信的亲戚,也是天王一党,他身边的达奚武就是自己派去看住他的。
    “就派宇文晃、万纽於雄、丝干弘三將,以及阿椿———
    宇文护看向宇文秀,笑著:“不然五宝你也去?”
    宇文晃即庞晃,万纽於雄即阳雄,干弘即田弘,三人都是关陇本地的汉人豪族,也是宿將,都被赐予了鲜卑姓氏。
    宇文椿是宇文护兄长宇文导第四子,广已经投入天王阵营,如今朝堂上又笼络亮与翼,因此宇文护也要抓住一个椿,免得兄长的子嗣都站在天王那里,原本兄长不死,那么接掌国政的应该是他,不能让兄长的子嗣全都反对自己,对自己的威望不利。
    宇文秀字五宝,现在的职位是吏部中大夫,堪比吏部尚书,如今让他隨军出征,一方面也是稍微放权,让出位置给宇文毓亲政的空间,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建立军功,那样就能更加重用。
    有他在,也能更好地帮助自己的儿子,架空宇文邕。
    宇文秀深深下拜:“敢不承命?”
    宇文护长吁,旋即一笑:“那么接下来,只看来的齐军,是何等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