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许青舟:这波优势在我

    第593章 许青舟:这波优势在我
    许青舟说得很真诚。
    肖承翰点点头,换成了相对轻鬆的话题:“许教授未来打算做核聚变的研究?”
    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年轻人,难得啊。
    怪不得一些老朋友推崇之至。
    许青舟缓缓说道:“核聚变研究是人类应对能源危机、气候变化与科技革命的终极答案,您知道的,这样的东西对於科学工作者而言有致命诱惑。”
    肖承翰点头,好奇地问道:“国际上现在有仿星器和托卡马克之爭,许教授觉得哪一种技术具有技术优越性?”
    “在我看来不分伯仲,短期內我们需要依託托卡马克缓解能源危机,甚至实现星际航行,但未来如果想在星际间搭建基地,仍然需要以稳態运行与低维护特性的仿星器。”
    许青舟思考了一下,说出自己的观点,又有些无奈:“比较遗憾的是,国內主要从事托卡马克这一块的研究,仿星器几乎可以说处於空白。”
    托卡马克作为星际航行的引擎核心,凭藉高功率密度与成熟技术,承担机动加速与应急能源任务。
    仿星器作为深空生存的能源基石,以稳態运行与低维护特性,可以支撑长期殖民与资源循环。
    星际旅行並不是幻想,比以前的任何时代都近在尺。在他重生那一年,各国已经把火星登陆计划提上日程。
    未来的一段日子,科学技术会有一次大变革,到时候各行各业都会大发展。
    肖承翰也嘆息了一声,“仿星器这玩意想搞起来太难了,德国的wendelstein7-x,
    造价不菲,技术复杂,至少需要20年才能实现技术突破。”
    “技术这种东西,有时候还真有点玄学,也许要不了几年就会有新的突破呢。”
    许青舟心態很好。
    肖承翰笑著:“许教授对未来仿星器的发展很乐观啊。”
    “当然,科学技术总是在进步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在一百多年前创作《海底两万里》,而今天,深海遨游已经不再是小说。”
    “是啊~科学技术在日新月异,一天一个大变样,尤其是最近几年,各种新颖的技术不断被研发出来。”肖承翰微微点头,无比晞嘘。
    如今,世界各国对太空的事情越来越重视。
    今年的诺奖就颁给了宇宙学,来自米国詹姆斯·皮布尔斯因宇宙学,来自瑞士的米歇尔·马约尔和迪迪埃·奎洛兹因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获奖。
    一旦率先实现聚变工程实验堆与仿星器轻量化突破,人类將迈入“核聚变驱动”的深空纪元,彻底摆脱化学燃料的桔。
    肖承翰望著对面的年轻人,感嘆起来:“夏国有你们这样有抱负的有衝劲的年轻科学家是福气啊。”
    “夏国能有现在的发展,离不开您这样的科学家的努力,我们更多的是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看世界。”
    肖承翰事情很多,跟许青舟在食堂吃了顿饭,就准备离开。
    临走之际,肖承翰说道:“如果许教授想来等离子物理研究所,我们一定扫榻欢迎。
    ”
    “有时间一定来拜访。”
    许青舟点头,他要做核聚变研究,未来肯定会和等离子物理研究所有接触。
    望著车子消失在拐角处,他摇摇头,这些老一辈的学者一个二个和变异了一样,比他们这些年轻人还能造。
    回到办公室。
    许青舟简单地休息了一下,开始准备牛津大学超导薄膜的报告。
    报告会11月1日,5天时间,11月7日结束。
    报告会举办得很盛大,会来不少物理界的大佬,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约翰·马瑟,还有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粒子物理和量子引力方面的大佬杰拉德·特·胡夫特。
    还有十几天时间。
    许青舟还真有点期待起来。
    10月24日。
    办公室內,许青舟愜意地靠在椅子上,拿著手机咔咔地打字。
    宋瑶去京大找李岱月商量课题的事情,这个时候正和毕业留校的韩诗宜吃饭,还拍了几张照片过来,吐槽食堂的麵条不好吃。
    许青舟:“下次你自已带几颗蒜过去。”
    堂堂的宋大校一边嗦著麵条,一边磕著大蒜,这画面莫名的搞笑。
    宋瑶:“吃完臭死了。
    许青舟:“和我一起的时候可没见你这么矜持。”
    宋瑶:“哼~就是要臭你。”
    许青舟和宋瑶瞎扯了几分钟就放下手机,目光看向电脑屏幕,上面是米国那边传来的消息。
    米国的《出·口管制改革法案》最终还是下来了,通过各种协议和条款加强对夏国的技术出口管制。
    许青舟倒是不惊讶,2019年,米国对夏国的高端技术领域从局部的遏制转向全面围堵。
    整得挺激烈。
    许青舟望著新闻,喃喃自语:“不过,大家的重点似乎都放在了鋰离子电池和固態电池上面。”
    首当其衝的是鋰离子电池,因为目前世界主流使用的还是鋰离子电池,其次是固態电池,被无数专家视为未来竞爭的核心战场。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国外其实也开始慌了。
    夏国这些年在电池领域进展神速,基本实现了从並跑到领跑,並且还保持领先了好些年,但欧美最终还是凭藉老牌技术追了上来。
    “有我这个重生的掛逼在,格局得变一变,最起码,夏国不会像之前那么被动。”
    许青舟指尖轻轻扣著桌面,“这轮封锁下来,国內的电池製造商过得就会相对艰难,
    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激发出潜力,倒逼技术改革。”
    对比起来,他主导的鋰硫电池领域相对较好,目前设备受到限制,但技术上和鋰离子电池相比好很多。
    或者说,鋰硫电池领域其实也没多少成熟的技术能封锁,最多也就是禁止国內的企业和国外竞爭而已。
    “得,和预料的形式大同小异,没什么值得注意的,先把2號的报告搞定再说。”
    许青舟深吸口气,拋开杂七杂八的念想,把注意力放在演讲的文稿和ppt上面。
    开场和背景,核心技术突破,应用场景示意,最后再展示一下在超导薄膜方面最新的进展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