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爭执

    余航提出更换螺旋桨的建议,实乃无奈之举。
    螺旋桨並非是隨处可买的通用零件,而且对於这条船来说,市面上能够买到的成品不一定能起到预想的效果,需要根据船舶的具体参数进行提前定製。
    在製造螺旋桨之前,还需要先製作精密的模具。
    余航前世所做的大型船舶,其螺旋桨都是由专业的设备供应商提供的,对於这种小型內河游船的螺旋桨,他並没有太多的实际经验。
    但他曾经主持过新船型的开发工作,经常和国家级的船舶试验水池打交道,所以他非常清楚试验报告的价值。
    毫不夸张地说,一项有针对性的船舶试验,虽然会费大量的成本,但是对实船的指导性是决定性的。
    通过试验,可以获得各种精確的数据,从而对船舶的设计和性能进行优化。
    因此,业內都会把试验结果当作是各种研究的標准答案。
    “可是……”一直沉默寡言的安辉博士终於开口了,语气中带著一丝疑惑,
    “增加螺旋桨的叶数,不是会降低推进效率吗?这样的话,船舶的速度应该是会下降啊?”
    船舶推进毕竟是他的研究方向,他自然会对余航的说法提出自己的意见。
    “確实,在同等条件下,三叶桨通常比四叶桨更快,但是现在船舶的重量增加了,四叶桨的推力更大,更能適应目前的情况。
    这就好比提一桶水跑步,瘦子跑得快,但是让他提著沉重的水桶,他很难提起,自然会跑不过力气更大的人。”
    余航平静地敘述著自己的观点,全然没有注意到眾人惊讶的目光。
    他继续说道:“而且四叶桨的空泡现象更少,振动也更小,所以综合来看,不一定会比三叶桨差。”
    “当然,具体哪个更好,能不能达到提速的效果,还要看具体的匹配情况,包括和主机、船重等等因素。
    在没有进行详细计算和试验的情况下,我们没办法轻易下结论,说哪个方案的效果更好。”
    “那如果换了螺旋桨也没效果呢?那不是要更多的钱?”安辉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看了看傅星文,发现傅星文只是在沉思,並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对对对,不就差8%吗?这又不是什么军舰,只是一艘游船而已,哪个乘客会在意航速啊?说不定他们还觉得慢一点好,可以多看看风景呢!”
    一直没敢吭声的林碧萱也终於找到了机会,开口说道,“大不了和船厂沟通一下,让他们少收点钱算了。”
    余航默不作声,其实他也在思考成功率的问题。
    由於船舶的航速不光和螺旋桨相关,还涉及到和主机的匹配、船体所受到的阻力,以及水流的不確定性等等因素。
    一般来说,最好的办法还是做试验来验证,但是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这么小的船,造价才几百万,又不是系列量產船,哪来的钱去租用水池做试验啊!
    如果放在二十年后,还可以用catia等建模软体,放在流体软体fluent里用电脑进行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模擬船舶在水中的运动状態,从而对螺旋桨的设计进行优化。
    但这在九十年代末的时间节点,fluent还没有被广泛应用於船舶行业。一直到2006年被ansys公司收购后,才逐渐进入工程人员的视野。
    现在光看前人试验得到的图谱资料,虽然说肯定会有一定的改善,但到底能不能补上那8%的差值,说实话余航也不敢打包票。
    因为船舶工程中不可预见的东西太多了,而提前验证的成本又太高。
    这也是造船人不管造了多少船,只要还没交船成功,心中都会忐忑不安的原因。
    ……
    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傅星文的身上,等待著他的指示。
    傅星文缓缓抬起头,目光如炬,扫视著眾人,声音低沉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这不是差百分之八的问题,也不是乘客在不在意的问题!
    我们做工科,做船舶,最忌讳的就是这种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態度!
    每一个数据,每一项设计,都关乎著专业的尊严!”
    他顿了顿,情绪愈发激动:“少收点钱?这是能用钱衡量的吗?如果我们今天因为怕麻烦、怕担责,就轻易放过这百分之八的差距,那以后呢?
    是不是遇到任何问题都能以『差不多就行』来搪塞?
    这是对我们所学专业的褻瀆,是对工程严谨性的践踏!”
    眾人大气都不敢出,清一色地看著自己的脚尖,生怕被傅星文的怒火波及。
    傅星文说完,看向余航,语气有了些缓和,问道:“小余啊,你的方案,需要多长时间?大概要多少成本?”
    余航心中暗暗思索,螺旋桨的模型已经通过系统提供的图谱確定了尺寸,只要输出图纸就能进行製造。
    这种小船的螺旋桨应该是用不锈钢浇筑而成的,所以需要先製作精密的模具,就和大学金工实习时做锤子差不多,只是细节要求要高得多。
    “我这边半天时间就够了,主要还是取决於螺旋桨製作商那边。”
    傅星文点了点头,叫来了船厂的负责人,经过与供应商电话沟通后,確定了工期为两天,定製成本两万元。
    “就两个铁皮桨要两万元?”几个学生窃窃私语道,显然对这个价格感到有些难以置信。
    “可是……这条船全部的设计费也才十万元……”安辉低声说道。
    这条船虽然甲方之前不愿意收货,但大家心里都清楚,也不会真的让他们赔偿三百万,但设计费肯定是很难拿到了。
    而现在再钱进行整改,搞不好就要亏钱了。
    “不够的钱我个人来出!”傅星文斩钉截铁地说道。
    “就算失败,我们也不能因为不確定就不去尝试。
    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爭取。
    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身为造船人的担当!”傅星文说完,目光坚定地看向余航,微微点头,仿佛在传递一种信任与支持。
    “小余啊,你放心大胆地去做,就算不成功也没事,有我顶著。”
    既然傅星文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余航也只有硬著头皮上了。
    他顿时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