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按下葫芦起了瓢

    两天后,黄浦江畔,某船厂的寂静码头上,一艘崭新的游船孤零零地停靠著,与周围锈跡斑斑的旧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余航,听安辉说你对船舶设计很有研究,这次我这老傢伙可要向你好好学习学习了。”傅星文教授笑容可掬地走到余航身边,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傅老您过奖了,我只是纸上谈兵,希望能帮上一点忙。”傅星文如此谦逊的態度,让余航感到有些受宠若惊。
    “你是大一新生,还没开始上专业课呢,怎么会对船舶这么了解?”傅星文眼神中带著一丝疑惑,好奇地问道。
    “我爸是高级工程师,从小他就经常教我一些船舶方面的知识。”对於傅星文的这个问题,余航早就准备好了答案,半真半假地解释道。
    傅星文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继续问道:“现在看到了实船,你打算如何解决浮態的问题呢?”
    余航苦笑一声,无奈地看著眼前这艘停靠著的游船。
    整条船的船尾高高翘起,而大半个船头却深深地埋在水里,就像一只笨拙的鸭子,头重脚轻,姿態十分难看。
    就算是个三岁小孩,也能一眼看出这艘船存在严重的问题。
    也难怪人家船东不肯收货,那三百万的索赔也並非没有道理。
    可目前整艘船都已经基本建造完成,连门窗、梯子、盖板等都已经安装到位,甚至连油漆都涂好了,想要再进行大规模的返工,几乎是不可能的。
    “既然船已经造好了,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增加压载重块来平衡船体了。我看看……大概需要……”余航一边说著,一边回忆著计算数据。
    “2.76吨。”站在一旁的安辉博士立刻给出了精確的计算结果。
    “没错。”余航向他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既然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这种基础的计算自然难不倒交大的博士生。
    傅星文和船厂负责人说了几句,负责人挥了挥手,示意一旁的船厂工人开始行动。
    只见工人们熟练地操作著吊车,將事先准备好的重力块缓缓吊起,准备进行安装。
    余航心里很清楚,在沪上这种地方,想要找到合適的重力块,肯定需要提前订购。
    看来,对於船舶浮態的设计问题,傅星文早就已经发现了。
    “安辉,林碧萱,柴博文,你们几个硕士博士,竟然还没人家一个大一新生眼尖,平时都在干什么呢!”
    一向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傅星文,此刻显然有些生气了,语气也变得严厉起来,说得三人连连点头,不敢反驳。
    经过工人们大约一个小时的紧张调整,重力块终於安装完毕,船体也逐渐恢復了平衡,不再呈现出那种头重脚轻的怪异姿態。
    阳光洒在崭新的游船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让这孤单的码头有了一丝旅游景点的气息,也让原本紧绷的气氛有了一些缓和。
    傅星文满意地望向余航,眼神中带著一丝欣赏,问道:“小余啊,现在浮態是没问题了,但你觉得现在问题彻底解决了吗?”
    “增加了压载重量,船舶的航速就有可能达不到合同要求了。”余航冷静地指出了潜在的问题。
    他心里明白,仅仅是解决浮態问题,对於傅星文这种级別的专家来说,根本不在话下。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採用增加重块的方式来调整浮態,是一种常用的手段,但这种方法带来的船体重量增加,往往会导致船舶航速下降。
    船舶必须达到合同中规定的额定航速,这是硬性指標,如果达不到航速,同样无法通过验收,船东有权拒收,甚至要求赔偿。
    而傅星文的团队,正是卡在了这个问题上。
    “果然是高级工程师的儿子,见识不一般啊!”
    傅星文点了点头,讚赏地说道,“不知道他在哪个船厂工作?”
    余航心中一惊,暗叫不好。
    像傅星文这种级別的专家,几乎所有的大型船厂都有他的学生,只要隨便一打听,就能知道他说的高工父亲是子虚乌有。
    “他……他在新加坡工作……”余航急中生智,连忙编了一个理由,试图矇混过关。
    “哦,那下次我去那边开会的时候,再和你父亲好好聊一聊吧。”
    ……
    说话间,游船已经在黄浦江上兜了一圈,完成了航速测试。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张地等待著航速的测量结果。
    “差8%。”测试人员脸色难看地报告道。
    果然不出所料,多增加的几吨重力块,必然会导致船舶航速下降。
    可如今航速已经超过了合同规定的最低標准,却又无法达標,这让所有人都一筹莫展。
    船舶航速不够,船东是肯定不会同意收货的,合同中规定的各项参数达不到,是要支付违约金的。
    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加大船舶的动力,提高推进效率。
    可更换主机显然是不可能的,那可是船上最昂贵的设备,而且拆卸和安装都非常麻烦。
    所以,目前这个问题確实是个棘手的难题。
    “改变船体的外形,减少阻力或许可行。”安辉博士是研究船舶性能方向的,自然会想到这个方法。
    “改?且不说已经建造好的船体很难进行改动,就算能改,你能知道哪种外形能够有效地减少阻力?又如何保证能够提高8%的航速?”
    傅星文毫不客气地反驳道,毕竟这是涉及到专业的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
    前世,余航是作为船厂代表和傅星文合作的。
    那时的傅星文自然要比现在年迈一些,但也是和现在一样,平时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但一谈起专业问题,就会变得一丝不苟、严谨认真。
    有好几次,傅星文作为专家评审来评估余航负责的项目,提出的问题个个都直戳要害,逼得余航屡屡汗流浹背。
    好在只要给出合理的解释,傅星文也都会认真接受,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让余航受益匪浅。
    所以,他才会在重生后,上大一唯一的一门专业课《船舶概论》时,看到授课老师是傅星文,便主动来找他,希望能得到傅星文的指导。
    而眼前的这个问题,確实有些棘手。
    余航前世做的大部分是大型船舶设计,可调整的空间比较大,別说增加几吨,就是增加十几吨、上百吨,也能通过调整全船的重量分布来解决问题。
    可越是小型船舶,可调整的空间就越小,反而更加困难。
    眼见实验室的博士老大哥都被训斥得抬不起头,其他人更是噤若寒蝉,不敢轻易开口。
    尤其是林碧萱,这次的主要责任在她,平时总是在人前高谈阔论的她,此刻大气都不敢出,只能听到黄浦江的波浪轻轻拍打著码头的声音。
    傅星文也沉默不语,眉头紧锁。
    这次他本想著给一个小型项目来锻链一下自己的团队,却因为学生一个小数点的错误,导致几百万的船无法交付,说实话,他心里也很著急。
    造船就是这样,如果在设计阶段的错误没有被及时纠正,到了后期想要修改,成本就要成百上千倍地增长。
    “试试更换螺旋桨吧,把三叶桨改成四叶桨,再试著调整一下螺距比,应该可以提高8%的航速。”余航突然开口说道。
    他搞了二十多年的船舶设计,还经常会研究各种相关的论文来解决现场问题。
    他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项国外实验报告,好像有类似的结论。
    “你確定能行?”傅星文当然知道螺旋桨的性能会影响推进效率,但那时国內对螺旋桨的研究还非常少,实验数据更是难以获取,所以他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更改螺旋桨的参数。
    余航思考了片刻,默默地激活了系统,费了10个商城货幣,精確地搜索出了“xx水池实验螺旋桨图谱”数据,然后將该船的相关数据填入系统,很快便得到了一个理想的螺旋桨模型。
    “能!”余航回答道,眼神中充满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