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第一个除夕
次日清晨,徐安刚用完早膳,徐永便抱著一摞厚厚的文捲走了进来。老管家脸色凝重,额头上还带著未消的寒霜,显然是一大早就开始忙活了。
“小少爷,这是老爷让送来的边军文卷。“徐永將文卷小心地放在书案上,又从怀中取出一个薄薄的牛皮纸包,“还有您要查的那个姓洪公公的底细。“
徐安眼睛一亮,立刻接过牛皮纸包。纸包上还带著徐永的体温,显然是贴身保管的。
“这么快就查到了?“徐安一边拆开纸包一边问道。
徐永压低声音:“老奴想办法从內务府那边弄来的,找到了当年的一些记录。“
他顿了顿,“这小洪公公...有些蹊蹺。“
徐安展开纸包里的文卷,只见上面记载著小洪公公的履歷:洪亦,永和元年冬日入宫,净身前是济州人士...
片刻之后,徐安猛地抬头,“永和元年?这才多久,一个没有背景的小太监怎可能爬的这么快?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这份记录是假的,另一种可能,就是宫里有人帮他,而且这个人还不是一般的人,毕竟王德的法眼可不好入。“
徐永点点头:“更奇怪的是,他入宫后不到两年,就被调到了王总管手下,成为红极一时的人物,升迁之快,前所未有,但这个人深居简出,並没有丝毫异样。“
“看来这京都当真是臥虎藏龙,当真小看这些人了,就连个不起眼的太监,都有这么多的秘密。”徐安嘆了口气,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看来以前的那些电视剧,还是把古人的宫斗拍的太简单了些,让我也有些想当然了。”
徐永疑惑道:“小少爷,那电视剧是何物啊?”
“永叔,你可以理解为民间的后人把宫中的爭斗,凭自己的想像写出来的话本,只是这话本不太真实。”
徐永一脸不解,但也没有再追问,显然还是不太明白。
“永叔,这文卷你觉得是真的嘛?”
徐永眉头紧锁,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文卷边缘:“小少爷,老奴派人查过,当时查阅档案的时候还仔细看了纸墨,確实是多年前的旧物。“
徐安眼中精光一闪,隨后又是一阵无奈的嘆气,看来这条线也断了,在没有確认这份文卷的真假之前,一切的想法都不作数。
“永叔,顺著这文卷,派人去济州查查,带著画像,我想这位小公公的画像並不难,若是真有这么个人,那这份文卷就做不得假了。”
他缓步走到窗前,望著院中积雪,思绪飞转:“永叔,你说这京都到底藏了多少秘密。“
徐永轻声说道:“小少爷,这个问题老奴回答不了你,只是快过年了,至於这些烦心的事情您还是以后再说吧,老奴觉得你该让自己歇歇了,或许过些日子,自会有答案了“
徐安眼中心中一暖,坐了下来。
“永叔您说的对,有些事確实不必操之过急,时间总是会给我们最正確的答案,放心吧,我看完这些文卷,今年就不会再过问这些事了,安安心心过年。“
徐安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著桌面,目光落在边军文卷上,开始逐个翻看起来,文卷很多,一时半会儿是看不完的,只怕又要看好几天。
徐永见状,嘆了口气,无奈的摇了摇头,自家这个小少爷,变化太大了,变的有点让自己不认识了,再也不是那个终日嬉闹的孩子了。
徐永轻声退出书房,关好门窗,向院外走去,只是面色,多了些沉重。
徐安一连好几日都把自己关在了书房,也没有怎么出门,直到四日后中午,徐安伏在案前,髮髻鬆散,几缕碎发垂在额前,正聚精会神地对看著书案上的文卷。
一连数日的案牘之苦,终於把边境这些年的文卷看完了,双手轻轻合上最后一本,放在书案上,徐安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彩。
“看来这位国师当真不同凡响,你到底和大周有什么关係?”徐安喃喃道。
徐安缓缓起身,打开窗户,看著窗外的大雪纷纷,一眼望去,把整座京都营造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快过年了,这是自己穿越来这里之后的第一个除夕。
在这一年里,他逐步接受新的家人,新的朋友,新的际遇,开始自己新的生活,这一次,他的起点很高,不用再像前世那般在社会的底层苦苦挣扎,而且还带著记忆,在这个时代做了很多事情,虽然失去了很多,但也得到了更多。
徐安的骨子里是个出身底层的人,所以他也没想过要流芳千古,也不想开天闢地,但是他想守好这个家,保护好自己身边的人。
除夕这日。
整个国公府上下张灯结彩,朱漆大门焕然一新,檐下掛著一排红灯笼,在细雪中轻轻摇曳,府中僕从来回穿梭,端著各色年货,空气中飘著腊肉和松枝的香气。
徐安难得换上一身簇新的絳红色锦袍,腰间玉带上掛著母亲亲手绣的香囊。他站在正厅门口,看著父亲徐镇和舅舅张谦正在贴春联。徐镇身材魁梧,贴春联时还要踮脚,而文士打扮的张谦在一旁指指点点,惹得徐镇直瞪眼。
“安哥哥,快来帮帮忙!“萍儿转头招呼。
徐安笑著上前,看著廊下那个熟悉的身影,她今日穿了件宝蓝色长裙,正在学著下人贴春联,可惜个子不够高,看到徐安,连忙招呼道。
徐安將萍儿抱了起来,高高举起。
“再高些!再高些!“萍儿兴奋地挥舞著小手,將春联贴在门楣上,她发间的珠隨著动作轻轻晃动,在阳光下闪烁著细碎的光芒。
徐安仰头望著她灿烂的笑脸,忽然想起小时候也是这样抱著她贴春联。那时的萍儿还是个扎著羊角辫的小丫头,如今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了。
“好了吗?“徐安笑著问道,手臂却稳稳地托著她。
“再等一下!“萍儿仔细地將春联抚平,“左边还要再高一点点...“
一道熟悉的声音响起。“萍儿,这些事让下人去做就好了,你缠著你表哥作甚。”
“舅舅。“徐安惊喜地唤道,“外祖父终於放你出门了?“
张行知三两步走过来,一脸没好气的说道:“你可真是我好外甥,在你外祖父面前嘴也没个把门的,一天到晚胡说八道,可把你舅舅害惨了。“
晚宴时分,徐府正厅摆了一张极大大圆桌。徐镇坐在主位,左手边是张家老爷子,右手边是徐安的母亲张氏。桌上摆满了各色佳肴,咸香扑鼻。
自从徐镇和他这个夫人成亲以后,两家人还是第一次人员这么整齐的一起过个年。
“来,都满上!“徐镇举起酒杯,“今年咱们两家难得聚得这么齐,先干一杯!“
觥筹交错间,徐安的目光缓缓扫过满桌亲人,父亲徐镇豪迈的笑声迴荡在厅堂,母亲温柔地为外祖父布菜,舅舅张行知正与大哥徐盛低声交谈,二姐也不时逗逗萍儿。
烛火映照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光彩。
一时间偌大的国公府好不热闹。
徐安望著这满府灯火,那些熟悉的面孔,他很庆幸自己这一世能来到这样一个家庭,没有勾心斗角,没有你爭我夺,有的都是家人最朴素的温暖亲情。
“小少爷,这是老爷让送来的边军文卷。“徐永將文卷小心地放在书案上,又从怀中取出一个薄薄的牛皮纸包,“还有您要查的那个姓洪公公的底细。“
徐安眼睛一亮,立刻接过牛皮纸包。纸包上还带著徐永的体温,显然是贴身保管的。
“这么快就查到了?“徐安一边拆开纸包一边问道。
徐永压低声音:“老奴想办法从內务府那边弄来的,找到了当年的一些记录。“
他顿了顿,“这小洪公公...有些蹊蹺。“
徐安展开纸包里的文卷,只见上面记载著小洪公公的履歷:洪亦,永和元年冬日入宫,净身前是济州人士...
片刻之后,徐安猛地抬头,“永和元年?这才多久,一个没有背景的小太监怎可能爬的这么快?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这份记录是假的,另一种可能,就是宫里有人帮他,而且这个人还不是一般的人,毕竟王德的法眼可不好入。“
徐永点点头:“更奇怪的是,他入宫后不到两年,就被调到了王总管手下,成为红极一时的人物,升迁之快,前所未有,但这个人深居简出,並没有丝毫异样。“
“看来这京都当真是臥虎藏龙,当真小看这些人了,就连个不起眼的太监,都有这么多的秘密。”徐安嘆了口气,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看来以前的那些电视剧,还是把古人的宫斗拍的太简单了些,让我也有些想当然了。”
徐永疑惑道:“小少爷,那电视剧是何物啊?”
“永叔,你可以理解为民间的后人把宫中的爭斗,凭自己的想像写出来的话本,只是这话本不太真实。”
徐永一脸不解,但也没有再追问,显然还是不太明白。
“永叔,这文卷你觉得是真的嘛?”
徐永眉头紧锁,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文卷边缘:“小少爷,老奴派人查过,当时查阅档案的时候还仔细看了纸墨,確实是多年前的旧物。“
徐安眼中精光一闪,隨后又是一阵无奈的嘆气,看来这条线也断了,在没有確认这份文卷的真假之前,一切的想法都不作数。
“永叔,顺著这文卷,派人去济州查查,带著画像,我想这位小公公的画像並不难,若是真有这么个人,那这份文卷就做不得假了。”
他缓步走到窗前,望著院中积雪,思绪飞转:“永叔,你说这京都到底藏了多少秘密。“
徐永轻声说道:“小少爷,这个问题老奴回答不了你,只是快过年了,至於这些烦心的事情您还是以后再说吧,老奴觉得你该让自己歇歇了,或许过些日子,自会有答案了“
徐安眼中心中一暖,坐了下来。
“永叔您说的对,有些事確实不必操之过急,时间总是会给我们最正確的答案,放心吧,我看完这些文卷,今年就不会再过问这些事了,安安心心过年。“
徐安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著桌面,目光落在边军文卷上,开始逐个翻看起来,文卷很多,一时半会儿是看不完的,只怕又要看好几天。
徐永见状,嘆了口气,无奈的摇了摇头,自家这个小少爷,变化太大了,变的有点让自己不认识了,再也不是那个终日嬉闹的孩子了。
徐永轻声退出书房,关好门窗,向院外走去,只是面色,多了些沉重。
徐安一连好几日都把自己关在了书房,也没有怎么出门,直到四日后中午,徐安伏在案前,髮髻鬆散,几缕碎发垂在额前,正聚精会神地对看著书案上的文卷。
一连数日的案牘之苦,终於把边境这些年的文卷看完了,双手轻轻合上最后一本,放在书案上,徐安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彩。
“看来这位国师当真不同凡响,你到底和大周有什么关係?”徐安喃喃道。
徐安缓缓起身,打开窗户,看著窗外的大雪纷纷,一眼望去,把整座京都营造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快过年了,这是自己穿越来这里之后的第一个除夕。
在这一年里,他逐步接受新的家人,新的朋友,新的际遇,开始自己新的生活,这一次,他的起点很高,不用再像前世那般在社会的底层苦苦挣扎,而且还带著记忆,在这个时代做了很多事情,虽然失去了很多,但也得到了更多。
徐安的骨子里是个出身底层的人,所以他也没想过要流芳千古,也不想开天闢地,但是他想守好这个家,保护好自己身边的人。
除夕这日。
整个国公府上下张灯结彩,朱漆大门焕然一新,檐下掛著一排红灯笼,在细雪中轻轻摇曳,府中僕从来回穿梭,端著各色年货,空气中飘著腊肉和松枝的香气。
徐安难得换上一身簇新的絳红色锦袍,腰间玉带上掛著母亲亲手绣的香囊。他站在正厅门口,看著父亲徐镇和舅舅张谦正在贴春联。徐镇身材魁梧,贴春联时还要踮脚,而文士打扮的张谦在一旁指指点点,惹得徐镇直瞪眼。
“安哥哥,快来帮帮忙!“萍儿转头招呼。
徐安笑著上前,看著廊下那个熟悉的身影,她今日穿了件宝蓝色长裙,正在学著下人贴春联,可惜个子不够高,看到徐安,连忙招呼道。
徐安將萍儿抱了起来,高高举起。
“再高些!再高些!“萍儿兴奋地挥舞著小手,將春联贴在门楣上,她发间的珠隨著动作轻轻晃动,在阳光下闪烁著细碎的光芒。
徐安仰头望著她灿烂的笑脸,忽然想起小时候也是这样抱著她贴春联。那时的萍儿还是个扎著羊角辫的小丫头,如今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了。
“好了吗?“徐安笑著问道,手臂却稳稳地托著她。
“再等一下!“萍儿仔细地將春联抚平,“左边还要再高一点点...“
一道熟悉的声音响起。“萍儿,这些事让下人去做就好了,你缠著你表哥作甚。”
“舅舅。“徐安惊喜地唤道,“外祖父终於放你出门了?“
张行知三两步走过来,一脸没好气的说道:“你可真是我好外甥,在你外祖父面前嘴也没个把门的,一天到晚胡说八道,可把你舅舅害惨了。“
晚宴时分,徐府正厅摆了一张极大大圆桌。徐镇坐在主位,左手边是张家老爷子,右手边是徐安的母亲张氏。桌上摆满了各色佳肴,咸香扑鼻。
自从徐镇和他这个夫人成亲以后,两家人还是第一次人员这么整齐的一起过个年。
“来,都满上!“徐镇举起酒杯,“今年咱们两家难得聚得这么齐,先干一杯!“
觥筹交错间,徐安的目光缓缓扫过满桌亲人,父亲徐镇豪迈的笑声迴荡在厅堂,母亲温柔地为外祖父布菜,舅舅张行知正与大哥徐盛低声交谈,二姐也不时逗逗萍儿。
烛火映照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光彩。
一时间偌大的国公府好不热闹。
徐安望著这满府灯火,那些熟悉的面孔,他很庆幸自己这一世能来到这样一个家庭,没有勾心斗角,没有你爭我夺,有的都是家人最朴素的温暖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