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路中悍鬼
第117章 路中悍鬼
洛阳今天一大早,简雍就呼朋唤友,带著眾人前往城外迎接牵招去了。
城外某个庄园,此刻也举行著一场宴会。
这场宴会是舒县周氏的周瑜举办的,周氏上一代上上代都出过三公,周瑜的父亲前一段时间还曾担任洛阳令,周瑜在洛阳的二代子弟之中也算是第一流的了。
家世比周瑜还好的,寥寥无几。
宴会不一定需要主题,也不一定非要办成什么事儿,很多时候,单纯的就是为了让大家认识认识,今天这次宴会的目的,便是类似。
周瑜主要的想法就是向洛阳的土人、世家们正式的介绍自己的朋友一一安民军军师鲁肃!
“公达先生、文若先生,你们也来了?”周瑜带著鲁肃来到了园的某个角落之中。
这个角落里聚集著颖川来的人,荀氏、陈氏等颖川家族以及士人,都在此地。
荀攸看著周瑜,扫了一眼他身后的鲁肃当即端起了茶杯:“公瑾,这位俊杰是?”
在歷史上的大汉,很多人都是成年之后再取字。
在如今的大汉,或者成年后,或者成为超凡的那一天取字。
周瑜虽然年纪小,才十四周岁,但早在两年就已经超凡了,所以公瑾的字也早早的被长辈定了下来。
“这位俊杰来自淮南之地,如今才十六,却已经是一代宗师,乃我之挚友。”
听到这里,不少人都特意朝著这里看了看。
十六岁的宗师!
张角成为宗师的时候,有这么年轻吗?
看上去连鬍鬚都是新蓄的,这么年轻,不敢说未来一定会成为大宗师,但起码在宗师这条路上走到头,成为宗师之中的依依者,那肯定没有任何问题。
顿时,就有很多人想要结交鲁肃。
“我这好友姓鲁名肃字子敬。”
姓鲁,还是淮南的!
聪明人稍一思索就知晓,这傢伙不是世家出身,甚至都不是寒门出身。
江淮之地,根本就没有姓鲁的世家或寒门,甚至连豪强都少。
看来,又是一个黔首出身的天才。
“子敬,你师承何人啊?”
对於黔首出天才这种事儿,大傢伙儿已经习惯了。
卢植的出身,也挺一般的,他所在的卢氏就是个地方小豪强而已。
可卢植拜师马融、刘宽等人,谁还敢拿出身说事儿?
“肃没有拜师,少时在家中由奶奶教导,侥倖领悟天赋。”
“得刘北海看中,前往安民军中阅览典籍,偶有所感,侥倖突破,如今被任命为军师。”
本来现场的气氛很好,可是一听到刘青州这三个字,顿时就有人不开心了。
“哦?可是幼时织席贩履的刘玄德?”袁术喝了一口米酒,直接说道。
听到这话,鲁肃就在循著声音,看到了吊儿郎当的袁术。
周瑜默默传音:“此人就是袁术袁公路,袁氏嫡子,任河南尹。”
“实力如何?”鲁肃问道。
“靠著外力,已经成了一代宗师!”
“只是宗师?”
“只是宗师!”周瑜默默的道。
他已经猜到鲁肃想干什么了,按理说,作为舒县周氏的下一代家主,周瑜应该阻止这事儿。
袁氏的实力在这儿摆著呢,得罪了袁术,很容易得罪袁氏。
况且,袁术如今乃是河南尹,怎么看都是两千石大员。
就算袁基袁都很大度,也会死死的得罪袁术本人。
看起来,这是一件不划算的事情。
不过,周瑜心里却很支持鲁肃的行为,甚至恨不得让鲁肃狠狠动手,教训教训袁术。
如今的洛阳,看不惯袁术的人不少,但能把袁术打一顿的不多。
能打的,不想得罪袁氏。
想打的,大概率又打不过袁术。
看著下定决心的鲁肃,周瑜连忙补充了一句:“子敬,不必担心,只要不出人命,我舒县周氏还兜得住!”
“只是动手之前,你要考虑好两个问题。”
“第一,对他动手,是否会影响玄德公的大业。”
“第二,你能不能打得过他?”
“你要是打不过,待会儿我可拉不住暴怒的袁术。”
鲁肃冲周瑜笑了笑,隨即就右手放在剑柄之上,一步一步的朝著袁术而去。
看著这一幕,正在喝酒的士人停下了喝酒,正在调戏侍女的士人,停下了乱摸的双手,所有人都齐刷刷的看著鲁肃,看著袁术。
“袁公路,你看不起玄德公?”
这要是换个场合,袁术还能狡辩一句,可此刻这么多人看著,袁术若是狡辩,那就丟大脸了。
哼!
“难道我说的不对?”
“他不就是个织席贩履之辈?”
“还贪婪无度,动輒夺人土地,多少世家豪强被他恃强凌弱,夺取了传承很多年的祖產。”
“怎么,他能做我还不能说?”
“说到底,我也只是仗义执言!”
袁绍原本还想拉袁术一把,可听到袁术一口气说这些的时候,他就知道,拉不住了!
隨即,袁绍便左右看了看,曹操就在附近,其他小伙伴也不少,
隨即,袁绍便默默的站在袁术身后今天这事儿吧,確实是袁术不对,可此刻袁术对或者不对,已经不重要了!
发展到现在,这已经变成了袁氏和刘备的爭端了。
这一瞬,袁绍只感觉有些恍惚。
一开始听说刘备这个名字的时候,是刘备在中山国鞭打督邮,兴兵討贼。
那个时候,袁绍对刘备是欣赏,觉得这刘备和自己年轻时候的脾气简直一模一样。
后来,刘备击败王芬,袁绍觉得刘备还是有些本事的。
可是等到刘备击败平原国王麻子、泰山郡大天王的时候,洛阳土人就开始把刘备和袁绍相提並论了。
而等到现在,刘备平定北海黄幣,击杀了青州大渠师管亥,正面击败了黄幣力士,成了青州局势的压舱石之后,一夜之间,刘备的声势就在袁绍之上了。
而此刻,袁绍更是有一股预感:今天只是刘备正式和袁氏发生衝突的开始,
绝不是结束!
袁绍看出了这些,可是他没有任何改变的办法,只得默默站在袁术身后。
见状,荀攸也站了起来。
自从在冀州见过刘备之后,荀攸就对安民军特別关注。
越是研究,荀攸就越是坚信,刘备就是未来三兴大汉的那位政治强人,
至於安民军太强,刘备未来会不会篡汉,荀攸看的也很开,反正都是老刘家,就算最终刘备篡汉,那也算是三兴大汉。
只要大汉还在,其他事情荀攸看得很开。
在荀攸主动宣传之下,刘备的名声很快就传到了洛阳、颖川等地。
可是荀攸方方没想到,一上来就发生衝突了。
荀攸刚站起来,正打算走到鲁肃背后,荀或就拉住了他,同时开始传音。
“公达,莫慌。”
“刘北海若是想要三兴大汉,那么汝南袁氏、江夏黄氏等大家族是他迟早要面对的对手。”
“此刻,也能趁此机会,看一看他魔下之人的成色,也看一看他对於世家豪强的態度。”
“兴许,这一幕刘北海也早有预料。”
“咱们仔细看著,若是待会儿双方打起来,咱们注意控制局面,不死人就行!”
荀或看了看一旁的周瑜,继续传音:“过去的时候,刘北海身份不够,地位不足,所以重用的都是些良家子,出身不高。”
安喜县尉的身份邀请人才过来,別说寒门了,豪强子弟都不愿意过来,只能招揽良家子和黔首。
当刘备成为代冀州刺史的时候,寒门和豪强也纷纷表示,我也可以爱大汉。
当刘备成为实质上的青州牧的时候,各地世家子,只要刘备发出徵召,哪怕他不想来,也会很是恭敬的回一封信,很委婉的拒绝。
“如今,刘北海也开始重用士人了。”
“周郎只是开始,相信刘北海会慢慢消除对於世家的误会。”
在荀或看来,刘备崛起的实在是太快了。
快到世家还没想清楚怎么和他相处,就从安喜县尉变成了实质上的青州牧。
荀攸看了一眼荀或,不再言语。
在荀攸看来,自己这位叔叔什么都好,也很有本事,但许多时候容易被家族影响。
这不好!
不过,一想到荀或的经歷,荀攸也就能理解了。
当年党之祸严重的时候,为了討好宦官,袁氏主动和一个姓袁的常侍攀亲,续族谱,把这个太监变成了汝南袁氏之人。
这个太监顿时很开心,就成了袁氏在宫內的合作对象。
双方互相合作,袁氏就活的很滋润,袁常侍也很滋润。
於是,荀氏有样学样,荀彧他爹给自家儿子荀或討了一门娃娃亲,也就是夫人唐氏,唐氏是一位姓唐的中常侍的女儿。靠著唐常侍的关係,荀氏也活的很滋润。
可荀或就苦逼了,自己老婆是大宦官的女儿。
这样的经歷,著实让荀或吃了不少苦头,私下里没少被人议论。
所以,荀或看中曹操,多少也是因为二人在某些方面有著相似经歷。
都和宦官有关係,都因为宦官名声受损,被其他人瞧不起。
可理解归理解,行动归行动,荀攸还是一步步的走到了鲁肃身后,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洛阳今天一大早,简雍就呼朋唤友,带著眾人前往城外迎接牵招去了。
城外某个庄园,此刻也举行著一场宴会。
这场宴会是舒县周氏的周瑜举办的,周氏上一代上上代都出过三公,周瑜的父亲前一段时间还曾担任洛阳令,周瑜在洛阳的二代子弟之中也算是第一流的了。
家世比周瑜还好的,寥寥无几。
宴会不一定需要主题,也不一定非要办成什么事儿,很多时候,单纯的就是为了让大家认识认识,今天这次宴会的目的,便是类似。
周瑜主要的想法就是向洛阳的土人、世家们正式的介绍自己的朋友一一安民军军师鲁肃!
“公达先生、文若先生,你们也来了?”周瑜带著鲁肃来到了园的某个角落之中。
这个角落里聚集著颖川来的人,荀氏、陈氏等颖川家族以及士人,都在此地。
荀攸看著周瑜,扫了一眼他身后的鲁肃当即端起了茶杯:“公瑾,这位俊杰是?”
在歷史上的大汉,很多人都是成年之后再取字。
在如今的大汉,或者成年后,或者成为超凡的那一天取字。
周瑜虽然年纪小,才十四周岁,但早在两年就已经超凡了,所以公瑾的字也早早的被长辈定了下来。
“这位俊杰来自淮南之地,如今才十六,却已经是一代宗师,乃我之挚友。”
听到这里,不少人都特意朝著这里看了看。
十六岁的宗师!
张角成为宗师的时候,有这么年轻吗?
看上去连鬍鬚都是新蓄的,这么年轻,不敢说未来一定会成为大宗师,但起码在宗师这条路上走到头,成为宗师之中的依依者,那肯定没有任何问题。
顿时,就有很多人想要结交鲁肃。
“我这好友姓鲁名肃字子敬。”
姓鲁,还是淮南的!
聪明人稍一思索就知晓,这傢伙不是世家出身,甚至都不是寒门出身。
江淮之地,根本就没有姓鲁的世家或寒门,甚至连豪强都少。
看来,又是一个黔首出身的天才。
“子敬,你师承何人啊?”
对於黔首出天才这种事儿,大傢伙儿已经习惯了。
卢植的出身,也挺一般的,他所在的卢氏就是个地方小豪强而已。
可卢植拜师马融、刘宽等人,谁还敢拿出身说事儿?
“肃没有拜师,少时在家中由奶奶教导,侥倖领悟天赋。”
“得刘北海看中,前往安民军中阅览典籍,偶有所感,侥倖突破,如今被任命为军师。”
本来现场的气氛很好,可是一听到刘青州这三个字,顿时就有人不开心了。
“哦?可是幼时织席贩履的刘玄德?”袁术喝了一口米酒,直接说道。
听到这话,鲁肃就在循著声音,看到了吊儿郎当的袁术。
周瑜默默传音:“此人就是袁术袁公路,袁氏嫡子,任河南尹。”
“实力如何?”鲁肃问道。
“靠著外力,已经成了一代宗师!”
“只是宗师?”
“只是宗师!”周瑜默默的道。
他已经猜到鲁肃想干什么了,按理说,作为舒县周氏的下一代家主,周瑜应该阻止这事儿。
袁氏的实力在这儿摆著呢,得罪了袁术,很容易得罪袁氏。
况且,袁术如今乃是河南尹,怎么看都是两千石大员。
就算袁基袁都很大度,也会死死的得罪袁术本人。
看起来,这是一件不划算的事情。
不过,周瑜心里却很支持鲁肃的行为,甚至恨不得让鲁肃狠狠动手,教训教训袁术。
如今的洛阳,看不惯袁术的人不少,但能把袁术打一顿的不多。
能打的,不想得罪袁氏。
想打的,大概率又打不过袁术。
看著下定决心的鲁肃,周瑜连忙补充了一句:“子敬,不必担心,只要不出人命,我舒县周氏还兜得住!”
“只是动手之前,你要考虑好两个问题。”
“第一,对他动手,是否会影响玄德公的大业。”
“第二,你能不能打得过他?”
“你要是打不过,待会儿我可拉不住暴怒的袁术。”
鲁肃冲周瑜笑了笑,隨即就右手放在剑柄之上,一步一步的朝著袁术而去。
看著这一幕,正在喝酒的士人停下了喝酒,正在调戏侍女的士人,停下了乱摸的双手,所有人都齐刷刷的看著鲁肃,看著袁术。
“袁公路,你看不起玄德公?”
这要是换个场合,袁术还能狡辩一句,可此刻这么多人看著,袁术若是狡辩,那就丟大脸了。
哼!
“难道我说的不对?”
“他不就是个织席贩履之辈?”
“还贪婪无度,动輒夺人土地,多少世家豪强被他恃强凌弱,夺取了传承很多年的祖產。”
“怎么,他能做我还不能说?”
“说到底,我也只是仗义执言!”
袁绍原本还想拉袁术一把,可听到袁术一口气说这些的时候,他就知道,拉不住了!
隨即,袁绍便左右看了看,曹操就在附近,其他小伙伴也不少,
隨即,袁绍便默默的站在袁术身后今天这事儿吧,確实是袁术不对,可此刻袁术对或者不对,已经不重要了!
发展到现在,这已经变成了袁氏和刘备的爭端了。
这一瞬,袁绍只感觉有些恍惚。
一开始听说刘备这个名字的时候,是刘备在中山国鞭打督邮,兴兵討贼。
那个时候,袁绍对刘备是欣赏,觉得这刘备和自己年轻时候的脾气简直一模一样。
后来,刘备击败王芬,袁绍觉得刘备还是有些本事的。
可是等到刘备击败平原国王麻子、泰山郡大天王的时候,洛阳土人就开始把刘备和袁绍相提並论了。
而等到现在,刘备平定北海黄幣,击杀了青州大渠师管亥,正面击败了黄幣力士,成了青州局势的压舱石之后,一夜之间,刘备的声势就在袁绍之上了。
而此刻,袁绍更是有一股预感:今天只是刘备正式和袁氏发生衝突的开始,
绝不是结束!
袁绍看出了这些,可是他没有任何改变的办法,只得默默站在袁术身后。
见状,荀攸也站了起来。
自从在冀州见过刘备之后,荀攸就对安民军特別关注。
越是研究,荀攸就越是坚信,刘备就是未来三兴大汉的那位政治强人,
至於安民军太强,刘备未来会不会篡汉,荀攸看的也很开,反正都是老刘家,就算最终刘备篡汉,那也算是三兴大汉。
只要大汉还在,其他事情荀攸看得很开。
在荀攸主动宣传之下,刘备的名声很快就传到了洛阳、颖川等地。
可是荀攸方方没想到,一上来就发生衝突了。
荀攸刚站起来,正打算走到鲁肃背后,荀或就拉住了他,同时开始传音。
“公达,莫慌。”
“刘北海若是想要三兴大汉,那么汝南袁氏、江夏黄氏等大家族是他迟早要面对的对手。”
“此刻,也能趁此机会,看一看他魔下之人的成色,也看一看他对於世家豪强的態度。”
“兴许,这一幕刘北海也早有预料。”
“咱们仔细看著,若是待会儿双方打起来,咱们注意控制局面,不死人就行!”
荀或看了看一旁的周瑜,继续传音:“过去的时候,刘北海身份不够,地位不足,所以重用的都是些良家子,出身不高。”
安喜县尉的身份邀请人才过来,別说寒门了,豪强子弟都不愿意过来,只能招揽良家子和黔首。
当刘备成为代冀州刺史的时候,寒门和豪强也纷纷表示,我也可以爱大汉。
当刘备成为实质上的青州牧的时候,各地世家子,只要刘备发出徵召,哪怕他不想来,也会很是恭敬的回一封信,很委婉的拒绝。
“如今,刘北海也开始重用士人了。”
“周郎只是开始,相信刘北海会慢慢消除对於世家的误会。”
在荀或看来,刘备崛起的实在是太快了。
快到世家还没想清楚怎么和他相处,就从安喜县尉变成了实质上的青州牧。
荀攸看了一眼荀或,不再言语。
在荀攸看来,自己这位叔叔什么都好,也很有本事,但许多时候容易被家族影响。
这不好!
不过,一想到荀或的经歷,荀攸也就能理解了。
当年党之祸严重的时候,为了討好宦官,袁氏主动和一个姓袁的常侍攀亲,续族谱,把这个太监变成了汝南袁氏之人。
这个太监顿时很开心,就成了袁氏在宫內的合作对象。
双方互相合作,袁氏就活的很滋润,袁常侍也很滋润。
於是,荀氏有样学样,荀彧他爹给自家儿子荀或討了一门娃娃亲,也就是夫人唐氏,唐氏是一位姓唐的中常侍的女儿。靠著唐常侍的关係,荀氏也活的很滋润。
可荀或就苦逼了,自己老婆是大宦官的女儿。
这样的经歷,著实让荀或吃了不少苦头,私下里没少被人议论。
所以,荀或看中曹操,多少也是因为二人在某些方面有著相似经歷。
都和宦官有关係,都因为宦官名声受损,被其他人瞧不起。
可理解归理解,行动归行动,荀攸还是一步步的走到了鲁肃身后,表明了自己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