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扛旗
诸葛瑾和臧霸非常开心的离去了。
诸葛瑾的开心很简单,兗州豪杰动身了,泰山郡有救了。
臧霸的开心就混杂了不少其他心思:玄德公会不会是三兴大汉的那个人?
当年太祖高皇帝去年取天下,光武帝到了河北之后,也是七年取天下,接下来玄德公是不是也七年取天下?
这七年到底是从四年前玄德公起兵討伐黄巾开始算,还是从今年兴兵討逆开始算?
自己从此刻开始追隨玄德公,到时候能当个什么列侯?会不会把自己老家封给自己?
不一会儿,臧霸甚至连到时候当了列侯,回老家如何显摆都想好了……
正午时分,大军修整完毕,用饭之后,刘备便率军出征。
一千大军(有受伤减员的,也有从张飞麾下临时抽调的),两千匹战马,轮流换马前进起来还是很快的,一个时辰之后,大军就来到了济北国边境十里之外的地方。
此刻,先锋带著五个人出现在了刘备面前。
这五个人,宗师就有三位。
其中四人骑著宝马,但有一人却直接靠著双腿跳过来的。
这傢伙背上背著一对铁戟,身高九尺,比其他四个人至少高一头。每一次落地之时,便有灵气从地底深处进入体內,淬链己身,看其气息,已经不弱於半年前的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了。
瞬间,一个名字就浮现在心头。
虽然很想和几人认识认识,可如今刘备赶时间,所以也没有特意让大军停下来。
“行军之中,不便接待,还请见谅。”刘备丝毫没有下马的打算,反而保持著之前的速度继续前行。
“肃见过玄德公。”
这是一个少年老成之人,听他的名字,看他的外貌以及这封信,刘备对此人的身份便有所猜测。
“莫非是子敬?”
听到刘备连自己字什么都清楚,鲁肃的脸上顿时充满了笑容。
“正是学生。”
和那封招揽鲁肃的信件一起的,还有刘备准备的部分筑基之法,鲁肃自称学生,倒也勉强说的过去。
“学生接到玄德公的信件之后,便立即动身。恰好途中遇到了几位前辈,便一起来拜访您。”
“这几位是?”刘备看著其余四人,直接问道。
“东郡,陈宫。”
“陈留,高顺。”
“陈留,典韦。”
“山阳,李典。”
“玄德公,听闻您即將率军前往泰山郡,不知是否为真?”陈宫连客套都不客套一下,直接问道。
刘备牵著马看向了远处:“当然。”
“泰山郡虽说並非青州治下,可也紧挨青州郡县,若是泰山郡黄巾成了气候,那接下来整个青州都会受到影响。”
“而若是击败这些贼寇,便可以和泰山郡互相配合,更快的剿灭青州黄巾,还青州一个太平。”
“况且,诸葛贤侄为了救父,亲自突围,如此孝举,备岂能视而不见。”
听到这里,陈宫直接对著刘备拜了一拜:“多谢玄德公!”
见状,高顺也跟著拜了一拜。
典韦加一
李典加一
“玄德公,十里之外便是济北国,那里已经聚集了兗州各郡近千名豪杰。”
这些豪杰,有的几百人一起,比如李典这样的豪强,一口气带了三百私兵,全是骑兵。
有的一二十人一伙,都是一个村的小伙伴,有个人带头之后,其他人跟著,差不多算是良家子。虽然此刻或许一个超凡都没有,但却前途远大,稍加培养,来日不可限量。至少,未来当一个合格的村长甚至是乡长都不在话下。
还有的孤零零的一个人,但凡敢一个人来的,基本上都是超凡。
这样的强者,穿上铁甲,法力耗尽之前,那就是真正的铁罐头,普通士兵面对这样的铁罐头,只能用命去消耗他们,直至法力耗尽,才能围杀。
“而在济北国和泰山郡的交界处,更是有不少豪强带著自家私兵,正在往那里行军。”
“玄德公,兗州豪杰並非都是见死不救之辈。只是往昔之时,没有人组织他们,一盘散沙,各自为战,自然不是黄巾贼寇的对手。好在,玄德公来了!”
换一个人当这个老大,兗州世家、豪强得先想一想,这傢伙会不会来了就不走了,这傢伙会不会趁机占大傢伙儿的便宜。
“备知矣。”
“不过,备也有一个疑问,消息怎么会这么快传出去,莫非是有人在背后相助?”
陈宫先是认真的看了刘备一眼,確定刘备不像是演的:“玄德公,济北国相在收到您的信件后,直接以秘法通传兗州郡县,这才迅速传播开来。”
济北国相?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看著刘备依然满脸疑惑的样子,陈宫主动提醒道:“这位济北相,先前是某郡郡尉,黄巾之乱时曾在卢公麾下效力。去岁,才升官为济北相。”
这么一说,刘备就懂了,还得是卢师。
估计是卢植觉得,他提拔济北相出於公心,没想著让他报答。可谁知济北相自己一直记著呢,所以就报答在了刘备身上。
隨即看向了一直没说话的高顺:“先生也是这么想的?”
“玄德公,顺麾下有私兵五百,皆以兵家秘法训练,如今已经赶往了泰山郡,此战愿为先锋!”
刘备想了想:“既然先生有意,那待会儿就跟在大军后面,一起討伐泰山黄巾。”
隨即,刘备看向了典韦。
“玄德公为了让冀州百姓少受罪,直接兴兵討贼的事,韦听说过。今日,无论您是为了救泰山郡而出兵,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出兵,您都救了兗州的百姓。”
“此战,韦愿为先锋!”
刘备微微弯腰,笑著拍了拍典韦的肩膀:“我军正需要典君这样的勇士,不若为备扛旗如何?”
典韦双眼瞪得像铜铃一样,点了点头。
很快,典韦就扛起了刘备身后的军旗。
最后,刘备看向了李典。
“玄德公,兗州毕竟是家乡。”
“如果可以,谁都不愿意背井离乡。”
“或许那些世家以及庙堂之上的人,心思复杂,算计很多,但我们这些豪强、良家子、黔首的想法始终很简单:黄巾贼別来祸害我老家!”
如今,好不容易有一个外地来的高个子,既不要大家的钱,也不要大家的人,还不要大家的地,二话不说就要站出来顶在第一线,不支持他支持谁?
诸葛瑾的开心很简单,兗州豪杰动身了,泰山郡有救了。
臧霸的开心就混杂了不少其他心思:玄德公会不会是三兴大汉的那个人?
当年太祖高皇帝去年取天下,光武帝到了河北之后,也是七年取天下,接下来玄德公是不是也七年取天下?
这七年到底是从四年前玄德公起兵討伐黄巾开始算,还是从今年兴兵討逆开始算?
自己从此刻开始追隨玄德公,到时候能当个什么列侯?会不会把自己老家封给自己?
不一会儿,臧霸甚至连到时候当了列侯,回老家如何显摆都想好了……
正午时分,大军修整完毕,用饭之后,刘备便率军出征。
一千大军(有受伤减员的,也有从张飞麾下临时抽调的),两千匹战马,轮流换马前进起来还是很快的,一个时辰之后,大军就来到了济北国边境十里之外的地方。
此刻,先锋带著五个人出现在了刘备面前。
这五个人,宗师就有三位。
其中四人骑著宝马,但有一人却直接靠著双腿跳过来的。
这傢伙背上背著一对铁戟,身高九尺,比其他四个人至少高一头。每一次落地之时,便有灵气从地底深处进入体內,淬链己身,看其气息,已经不弱於半年前的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了。
瞬间,一个名字就浮现在心头。
虽然很想和几人认识认识,可如今刘备赶时间,所以也没有特意让大军停下来。
“行军之中,不便接待,还请见谅。”刘备丝毫没有下马的打算,反而保持著之前的速度继续前行。
“肃见过玄德公。”
这是一个少年老成之人,听他的名字,看他的外貌以及这封信,刘备对此人的身份便有所猜测。
“莫非是子敬?”
听到刘备连自己字什么都清楚,鲁肃的脸上顿时充满了笑容。
“正是学生。”
和那封招揽鲁肃的信件一起的,还有刘备准备的部分筑基之法,鲁肃自称学生,倒也勉强说的过去。
“学生接到玄德公的信件之后,便立即动身。恰好途中遇到了几位前辈,便一起来拜访您。”
“这几位是?”刘备看著其余四人,直接问道。
“东郡,陈宫。”
“陈留,高顺。”
“陈留,典韦。”
“山阳,李典。”
“玄德公,听闻您即將率军前往泰山郡,不知是否为真?”陈宫连客套都不客套一下,直接问道。
刘备牵著马看向了远处:“当然。”
“泰山郡虽说並非青州治下,可也紧挨青州郡县,若是泰山郡黄巾成了气候,那接下来整个青州都会受到影响。”
“而若是击败这些贼寇,便可以和泰山郡互相配合,更快的剿灭青州黄巾,还青州一个太平。”
“况且,诸葛贤侄为了救父,亲自突围,如此孝举,备岂能视而不见。”
听到这里,陈宫直接对著刘备拜了一拜:“多谢玄德公!”
见状,高顺也跟著拜了一拜。
典韦加一
李典加一
“玄德公,十里之外便是济北国,那里已经聚集了兗州各郡近千名豪杰。”
这些豪杰,有的几百人一起,比如李典这样的豪强,一口气带了三百私兵,全是骑兵。
有的一二十人一伙,都是一个村的小伙伴,有个人带头之后,其他人跟著,差不多算是良家子。虽然此刻或许一个超凡都没有,但却前途远大,稍加培养,来日不可限量。至少,未来当一个合格的村长甚至是乡长都不在话下。
还有的孤零零的一个人,但凡敢一个人来的,基本上都是超凡。
这样的强者,穿上铁甲,法力耗尽之前,那就是真正的铁罐头,普通士兵面对这样的铁罐头,只能用命去消耗他们,直至法力耗尽,才能围杀。
“而在济北国和泰山郡的交界处,更是有不少豪强带著自家私兵,正在往那里行军。”
“玄德公,兗州豪杰並非都是见死不救之辈。只是往昔之时,没有人组织他们,一盘散沙,各自为战,自然不是黄巾贼寇的对手。好在,玄德公来了!”
换一个人当这个老大,兗州世家、豪强得先想一想,这傢伙会不会来了就不走了,这傢伙会不会趁机占大傢伙儿的便宜。
“备知矣。”
“不过,备也有一个疑问,消息怎么会这么快传出去,莫非是有人在背后相助?”
陈宫先是认真的看了刘备一眼,確定刘备不像是演的:“玄德公,济北国相在收到您的信件后,直接以秘法通传兗州郡县,这才迅速传播开来。”
济北国相?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看著刘备依然满脸疑惑的样子,陈宫主动提醒道:“这位济北相,先前是某郡郡尉,黄巾之乱时曾在卢公麾下效力。去岁,才升官为济北相。”
这么一说,刘备就懂了,还得是卢师。
估计是卢植觉得,他提拔济北相出於公心,没想著让他报答。可谁知济北相自己一直记著呢,所以就报答在了刘备身上。
隨即看向了一直没说话的高顺:“先生也是这么想的?”
“玄德公,顺麾下有私兵五百,皆以兵家秘法训练,如今已经赶往了泰山郡,此战愿为先锋!”
刘备想了想:“既然先生有意,那待会儿就跟在大军后面,一起討伐泰山黄巾。”
隨即,刘备看向了典韦。
“玄德公为了让冀州百姓少受罪,直接兴兵討贼的事,韦听说过。今日,无论您是为了救泰山郡而出兵,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出兵,您都救了兗州的百姓。”
“此战,韦愿为先锋!”
刘备微微弯腰,笑著拍了拍典韦的肩膀:“我军正需要典君这样的勇士,不若为备扛旗如何?”
典韦双眼瞪得像铜铃一样,点了点头。
很快,典韦就扛起了刘备身后的军旗。
最后,刘备看向了李典。
“玄德公,兗州毕竟是家乡。”
“如果可以,谁都不愿意背井离乡。”
“或许那些世家以及庙堂之上的人,心思复杂,算计很多,但我们这些豪强、良家子、黔首的想法始终很简单:黄巾贼別来祸害我老家!”
如今,好不容易有一个外地来的高个子,既不要大家的钱,也不要大家的人,还不要大家的地,二话不说就要站出来顶在第一线,不支持他支持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