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信號
不过,怎么会有洪水呢?
虽然这十多天来断断续续下了雨,淶水河也变得浑浊。
但是要涨起能將淶水沿岸变成一片泽国汪洋的洪水,那得下多大的雨啊!
好几个蔚州籍的军官眼睛瞪得大大。
他们从小到大,从来没听说过蔚州还会涨洪水,而且还是这种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童大人,您会不会上当了。这淶水河我们是知道的,怎么可能涨这么大洪水,一定是这位校尉大人给您画的饼!”
他们一脸难以置信。
“我相信这位赵大人,虽然素未谋面,但我对他的能力深信不疑。”童固语气一场坚定。
“童大人...”
眾人见没有劝到童固,反而坚信不疑,只好无奈摇头。
“你们今晚要走,我不拦你们!”
“但是,若晚上洪水来临,你们避无可避,让麾下將士丧生於水难之中,那就怪不得別人了!”
童固冷冷看著这些想要撤退离开的人。
这些军官有些人闻言犹豫了,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是走还是留。
带头的那个都尉把心一横:“童大人,十多日前,那位赵大人的五百骑兵来了,是给弟兄们带来了希望。”
“但是,我们已经等不了了。”
“弟兄们,我们现在就出城突围。我不相信这么大的雨,韃子的骑兵在黑夜里还能追得上我们不成?”
童固並没有阻拦:“李都尉,虽然韃子骑兵在雨夜不方便行动,但你们也同样如此。淋著雨,根本走不出多远,湿了身还会被冷死的!”
“我是看在之前大家並肩作战,从河东南边来这里支援蔚州的份上,我最后提醒一下。”
“如果执意要走,那就儘快离开。”
“否则洪水袭来,將士们將无路可走,陷入汪洋之中。”
然而,童固言辞恳切的话,並没有挽回李都尉要走的决心。
李都尉带著十多名军官转身离开了。
很快,他们便带著本部人马从蔚州城东边出城。
蔚州城內,只剩下童固的三千兵马,以及还有两千没了都尉的其他折衝府士卒。
李都尉和张都尉带著五千士兵冒雨离开了。
如果是晴天,只要他们一出城,便有折兰的骑兵从不远处赶来。
好在今晚的雨是特別大,折兰王的兵马都躲在营寨中避雨。
他们也想不到城中的士兵会趁这个时候出城离开。
毕竟在雨夜行军赶路,难道不是一般的大。
然而,即便是雨夜,折兰王还是有暗探在观察蔚州城的一举一动。
张都尉和李都尉的兵马出城后不久,折兰王大营中一阵骚动。
紧接著两队千人骑兵队伍也悄悄离开军营,冒雨尾隨张都尉和李都尉而去。
过了一两个时辰后,黑暗中传来廝杀声。
想必是韃子的骑兵分別追上了张、李两都尉的兵马,双方在雨夜激战,搏斗。
......
而蔚州城里的五千大胤士兵,把所有的目光聚焦在了童固一人身上。
张都尉和李都尉的离开,並没影响到童固的心情。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去吧!
如果强行將他们留下,反而会起衝突导致內訌。
这是亲者恨,仇者快的事情。
童固肯定不愿这种事情在蔚州城內发生。
等他们走后,童固便下令封住城门,並安排士兵准备布袋装满泥土,封堵四门。
一些不知情的士兵以为暴雨过大,会涨水进城,准备沙袋便是堵住城外进来的雨水。
可上头下令,却是让他们必须堵起一人高的墙,便有些迷惑了。
难道今晚还会有这么大的雨水涨起来?
儘管人人质疑,但还是一丝不苟地照做。
很快,在子时到来之际,雨也停了不少。
而蔚州城的四门,以及被沙袋堵得严严实实。
即便是外面洪水滔天,也不会轻易倒灌进来。
“童大人,我们现在还需要做什么?”手下指挥士兵堵住城门后,跑来復命。
“上城头值守,安心等待就是!”
童固镇定回答。
他表面镇定,其实心中十分忐忑。
十日前,趁著骑兵骚扰而来到蔚州城下的密探,將约定日期和事项提前告知,並告诉他只能他一个知道。
童固强压心头的兴奋,一个人守著这个秘密熬过了十天。
李都尉和张都尉要走,童固將此约定说出,两人却全然不信,仍旧率部出走。
现在,童固以及准备妥当了,可赵暮云那边迟迟不见信號。
就在童固看著深邃的黑夜,內心快要绝望的时候。
突然嘭的一声!
在蔚州外西北方向,一团烟升空,瞬间发出耀眼的光芒,点亮了整个夜空!
童固看到升腾到半空中的烟,浑身一颤,激动的嘴皮发抖:“赵大人,他...他们今晚行动了!”
隨即,他大声对著身边的隨从道:
“传来下去,城中士卒不许合眼,今晚隨时候命。”
“遵命!”
......
也就在蔚州城外烟绽放的那一瞬间,城外的折兰王,也看到了。
“今晚有些异常啊!先是有两支兵马出城离开,接著又出现烟,似乎城外有人向城中传递什么信號似的。”
呼延牯近些日子在折兰王面前那是格外受到器重。
他在河东道和京城散布关於赵暮云的谣言后,据密探回报,朝廷派御史来赵暮云大营调查了。
这说明谣言奏效了!
同时这段时间,正在和朝廷派来平叛的中郎將李成化对峙的李金刚,呼延牯的人也与之联繫上了。
但是,李金刚一听是要与北狄韃子合作,当场就让牛德进割掉呼延牯派来的使者耳朵。
丟了一只耳朵的使者灰溜溜跑回蔚州,向呼延牯和折兰王告状。
折兰王听到后,雷霆大怒,脸色极其难看,却毫无办法。
因为李金刚跟他们相隔甚远。
可呼延牯听到后却面露喜色,急忙来劝折兰王:“李金刚有如此魄力,將来必成大胤的大患!他越壮大,对我们就越有利!”
“此话怎讲?”折兰王不解。
“我们对大胤来说只是求財,而这李金刚是要大胤皇帝的命!”
呼延牯缓缓道,“很快大胤就会调集精兵强將平叛,像蔚州、朔州这些地方,即便不调拨军队去,那也会减少军粮供应。对我们而言,都是优势!”
“蔚州和朔州就像大王后园,隨时可以来採摘!”
“哈哈,说得对!”
折兰王哈哈大笑,隨即脸色一冷,“李金刚侮我使者,便是侮辱本王,侮辱整个折兰部!”
“今后有机会抓了此人,一定要將他押回我部,当面下跪道歉后令其自杀谢罪。”
有了这两个事情的出谋划策,折兰王对呼延牯更是言听计从。
“信號?能有什么信號,难道又是大胤的士兵要来?”
虽然这十多天来断断续续下了雨,淶水河也变得浑浊。
但是要涨起能將淶水沿岸变成一片泽国汪洋的洪水,那得下多大的雨啊!
好几个蔚州籍的军官眼睛瞪得大大。
他们从小到大,从来没听说过蔚州还会涨洪水,而且还是这种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童大人,您会不会上当了。这淶水河我们是知道的,怎么可能涨这么大洪水,一定是这位校尉大人给您画的饼!”
他们一脸难以置信。
“我相信这位赵大人,虽然素未谋面,但我对他的能力深信不疑。”童固语气一场坚定。
“童大人...”
眾人见没有劝到童固,反而坚信不疑,只好无奈摇头。
“你们今晚要走,我不拦你们!”
“但是,若晚上洪水来临,你们避无可避,让麾下將士丧生於水难之中,那就怪不得別人了!”
童固冷冷看著这些想要撤退离开的人。
这些军官有些人闻言犹豫了,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是走还是留。
带头的那个都尉把心一横:“童大人,十多日前,那位赵大人的五百骑兵来了,是给弟兄们带来了希望。”
“但是,我们已经等不了了。”
“弟兄们,我们现在就出城突围。我不相信这么大的雨,韃子的骑兵在黑夜里还能追得上我们不成?”
童固並没有阻拦:“李都尉,虽然韃子骑兵在雨夜不方便行动,但你们也同样如此。淋著雨,根本走不出多远,湿了身还会被冷死的!”
“我是看在之前大家並肩作战,从河东南边来这里支援蔚州的份上,我最后提醒一下。”
“如果执意要走,那就儘快离开。”
“否则洪水袭来,將士们將无路可走,陷入汪洋之中。”
然而,童固言辞恳切的话,並没有挽回李都尉要走的决心。
李都尉带著十多名军官转身离开了。
很快,他们便带著本部人马从蔚州城东边出城。
蔚州城內,只剩下童固的三千兵马,以及还有两千没了都尉的其他折衝府士卒。
李都尉和张都尉带著五千士兵冒雨离开了。
如果是晴天,只要他们一出城,便有折兰的骑兵从不远处赶来。
好在今晚的雨是特別大,折兰王的兵马都躲在营寨中避雨。
他们也想不到城中的士兵会趁这个时候出城离开。
毕竟在雨夜行军赶路,难道不是一般的大。
然而,即便是雨夜,折兰王还是有暗探在观察蔚州城的一举一动。
张都尉和李都尉的兵马出城后不久,折兰王大营中一阵骚动。
紧接著两队千人骑兵队伍也悄悄离开军营,冒雨尾隨张都尉和李都尉而去。
过了一两个时辰后,黑暗中传来廝杀声。
想必是韃子的骑兵分別追上了张、李两都尉的兵马,双方在雨夜激战,搏斗。
......
而蔚州城里的五千大胤士兵,把所有的目光聚焦在了童固一人身上。
张都尉和李都尉的离开,並没影响到童固的心情。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去吧!
如果强行將他们留下,反而会起衝突导致內訌。
这是亲者恨,仇者快的事情。
童固肯定不愿这种事情在蔚州城內发生。
等他们走后,童固便下令封住城门,並安排士兵准备布袋装满泥土,封堵四门。
一些不知情的士兵以为暴雨过大,会涨水进城,准备沙袋便是堵住城外进来的雨水。
可上头下令,却是让他们必须堵起一人高的墙,便有些迷惑了。
难道今晚还会有这么大的雨水涨起来?
儘管人人质疑,但还是一丝不苟地照做。
很快,在子时到来之际,雨也停了不少。
而蔚州城的四门,以及被沙袋堵得严严实实。
即便是外面洪水滔天,也不会轻易倒灌进来。
“童大人,我们现在还需要做什么?”手下指挥士兵堵住城门后,跑来復命。
“上城头值守,安心等待就是!”
童固镇定回答。
他表面镇定,其实心中十分忐忑。
十日前,趁著骑兵骚扰而来到蔚州城下的密探,將约定日期和事项提前告知,並告诉他只能他一个知道。
童固强压心头的兴奋,一个人守著这个秘密熬过了十天。
李都尉和张都尉要走,童固將此约定说出,两人却全然不信,仍旧率部出走。
现在,童固以及准备妥当了,可赵暮云那边迟迟不见信號。
就在童固看著深邃的黑夜,內心快要绝望的时候。
突然嘭的一声!
在蔚州外西北方向,一团烟升空,瞬间发出耀眼的光芒,点亮了整个夜空!
童固看到升腾到半空中的烟,浑身一颤,激动的嘴皮发抖:“赵大人,他...他们今晚行动了!”
隨即,他大声对著身边的隨从道:
“传来下去,城中士卒不许合眼,今晚隨时候命。”
“遵命!”
......
也就在蔚州城外烟绽放的那一瞬间,城外的折兰王,也看到了。
“今晚有些异常啊!先是有两支兵马出城离开,接著又出现烟,似乎城外有人向城中传递什么信號似的。”
呼延牯近些日子在折兰王面前那是格外受到器重。
他在河东道和京城散布关於赵暮云的谣言后,据密探回报,朝廷派御史来赵暮云大营调查了。
这说明谣言奏效了!
同时这段时间,正在和朝廷派来平叛的中郎將李成化对峙的李金刚,呼延牯的人也与之联繫上了。
但是,李金刚一听是要与北狄韃子合作,当场就让牛德进割掉呼延牯派来的使者耳朵。
丟了一只耳朵的使者灰溜溜跑回蔚州,向呼延牯和折兰王告状。
折兰王听到后,雷霆大怒,脸色极其难看,却毫无办法。
因为李金刚跟他们相隔甚远。
可呼延牯听到后却面露喜色,急忙来劝折兰王:“李金刚有如此魄力,將来必成大胤的大患!他越壮大,对我们就越有利!”
“此话怎讲?”折兰王不解。
“我们对大胤来说只是求財,而这李金刚是要大胤皇帝的命!”
呼延牯缓缓道,“很快大胤就会调集精兵强將平叛,像蔚州、朔州这些地方,即便不调拨军队去,那也会减少军粮供应。对我们而言,都是优势!”
“蔚州和朔州就像大王后园,隨时可以来採摘!”
“哈哈,说得对!”
折兰王哈哈大笑,隨即脸色一冷,“李金刚侮我使者,便是侮辱本王,侮辱整个折兰部!”
“今后有机会抓了此人,一定要將他押回我部,当面下跪道歉后令其自杀谢罪。”
有了这两个事情的出谋划策,折兰王对呼延牯更是言听计从。
“信號?能有什么信號,难道又是大胤的士兵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