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利益交换

    “那卑职相信大人的实力,早日將银州划归河东道!”
    “银州西边的盐矿,必须属於河东,也只能属於河东。”
    赵暮云笑眯眯看著裴伦。
    他之所以晚出发一天,便是去了黑驼山中藏匿那六百斤粗盐的地方,將其拿了出来。
    隨即便在山中將这些粗盐研磨、溶解、过滤、晒乾,通过这些工序提纯到了更加精细的雪盐。
    在戈壁之中,白守仁为了活命,答应留在盐湖旁边给赵暮云生產粗盐。
    赵暮云当时虽然不晓得湖盐的生產製作,並且白守仁还隱瞒关键工序。
    但有著现代思维的赵暮云,即便白守仁藏著掖著,他看一遍就明白了其中原理,结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把粗盐进行进一步提纯,是完全没有问题。
    稍稍实验了几次,便得到了更加精细如沙雪的细盐。
    赵暮云带著人马从丰州束勒川出来的时候,就盯上了银州的这个地方。
    既然裴伦要笼络提拔他为一府都尉,那么他最理想的任职地便是银州。
    除了刚才他跟裴伦说到银州的战略重要性外,还有一点就是银州和丰州之间那个戈壁的盐湖。
    想要经略一州之地,发展自己的地盘,没有经济基础哪里行?
    而这个盐湖中產出的盐,便能源源不断提供財富保证。
    大胤盐铁官办,控制得十分严格,不允许私人生產。
    朝廷设立了盐铁司,將盐铁抓在手中。
    各地的盐矿是归朝廷的盐铁司统一管理,绝不让地方和任何人插手。
    商人想要销售盐,必须获得盐铁司发放的盐引才有资格。
    有了垄断和中间环节,就会有权力寻租,那自然也会诞生了私盐以及走私。
    毕竟朝廷垄断的盐加上商人竞標盐引,使得价格高居不下。
    白家走私的盐货源不详,但价格肯定是远远低於大胤的官方。
    大漠草原上,近年来北狄人口暴涨,据说已经达到了百万,且有如此眾多的部落。
    北狄人盐的產量低,他们盐的来源除了劫掠大胤之外,便是通过走私渠道。
    因此催生了像白家这样与官府勾结走私盐铁的商人。
    裴伦作为节度使,自然也知道其中一些情况,拿到了好处之后,必然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他比任何人都迫切需要钱!
    大胤的府兵制度,刚开始设立的时候,战时为兵,閒时为农,一府一州,便是养兵之地。
    这样士兵的战斗力非常高,他们守卫的州府,有立功之后授予的勋业田,打仗也是为自己而战。
    但如此一来,使得折衝府的都尉权力很多,士兵只知道一府长官,而不知道大胤朝廷。
    后来大胤將四周的异族打趴下,政治和军事空前强大,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后,便逐年对府兵制进行了改革。
    虽然还叫折衝府,但不再给士兵授田,而是採用军餉制,由朝廷每年固定的军费开支承担。
    士兵也分常备军和临时徵召,军餉进行了区分,相对比较职业化了!
    这和现代社会的军事制度似乎很接近了。
    但是,由於大胤发展到了二百年,皇帝奢靡享乐,宫中销巨大,朝廷运转要钱,朝中的各级官员贪腐。
    很多腐败问题和政治弊端成为顽疾,朝廷財政也是连年赤字。
    朝廷只得让地方自己来想办法,把军费转嫁到地方。
    朝廷贪腐,地方腐败更严重,地方的税收上交朝廷之后,更是所剩无几。
    裴伦从河东道度支使那里要不到钱,想要当好地方的节度使,就必须自己会搞钱!
    也就是基於以上这两方面的原因,裴伦想要稳固自己节度使的位置,除了对朝廷空降的大员使绊子外,还要获得稳定的经济来源。
    当此刻赵暮云拿出细盐的时候,他一瞬间便明白了,银州那边有盐矿,而且能產出比粗盐利润更大的细盐。
    银州的盐矿,不能让关內道知道,更不能被朝廷盯上。
    “赵都尉,盐矿之事,除了我们三人之外,还有谁知道?”
    裴伦强行按捺心中的激动,谨慎问道。
    大厅內,只有裴伦、赵暮云以及一直在默默旁听的黄常。
    “大人放心,我麾下的那些人,他们只要跟著我在银州,就绝不会走漏半点消息!”赵暮云淡淡说道。
    言下之意便是那一千三百银州百姓,裴伦这边不要打主意。
    裴伦当然明白赵暮云的意思,微微一笑:
    “银州战略位置很重要,隨时面临韃子的进攻,我以一个上等折衝府的规格向朝廷申报,並言明要害,让其划归河东!”
    “这件事情,我会动用朝中资源促成。”
    “田遵那边,只要他不知道银州有盐矿,巴不得將银州让出来给我们来驻守,大不了给他一些好处。”
    赵暮云听到裴伦打算將银州设置为一个上等折衝府,那便是与朔州府一样,可以配额三千人的兵马了。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赵暮云欣然接受裴伦的好意:“大人,那盐矿的產出,银州府与大人四六开如何?”
    “没问题!你六我四,也是很合理!我这边也会適当投入一些银子,作为前期之用。”
    听到赵暮云如此大度,裴伦开心无比。
    整个河东道用的盐都是粗盐,如此精细的盐只有皇室和达官显贵才能享用。
    赵暮云能弄出来这样品质的盐,除了盐矿,肯定还有自己的本事在里面。
    裴伦便让赵暮云这边占大头,而他拿其中四成以及占了很大便宜。
    什么!
    河东道四,银州六?
    赵暮云一阵惊愕,他原本是打算把六成大头给裴伦的,进行深度利益捆绑。
    哪知裴伦却会错意了。
    “赵都尉,怎么了?是不是我要得多了点?要不,三七开如何?那我河东道这边可就不投资!”裴伦连忙说道。
    看他那突然谨小慎微的样子,一看就是做生意的小白。
    黄常著急在一旁使劲给裴伦使眼色,裴伦却视而不见。
    “不用,不用!四六已经很合理了!”赵暮云连连摆手。
    “那此事就这么说定了,你即刻便率部去银州就职,其他的事情,交给我便是!”
    裴伦生怕赵暮云反悔,急忙一锤定音,“隨后我也会派专员进驻监管盐矿。”
    “这个是自然,欢迎大人派人来监督!”
    赵暮云拱手道谢,“那卑职的兵马和部下的任用升迁...”
    “兵马自行招募,任用升迁提交名单,本官都会画押的!”
    “......”
    双方利益和权力的交易很是顺利和愉快,各自得到想要的东西。
    裴伦又问了赵暮云关於经略银州的构想,赵暮云一一回答,引得裴伦连连叫好。
    相谈甚欢,天色不早,裴伦有其他要事,准备结束谈话,赵暮云藉机告辞。
    “哎呀,本官突然想起一事,还请赵都尉告之。”
    “大人请讲!”
    “朔州巨商白家的大东家白守敬,向本官打听其弟白守仁下落。”
    裴伦缓缓道,“我记得你去草原找乌丸人下落,是跟白家的商队同行。”
    “白家商队现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