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门生故吏!(求追读)

    第116章 门生故吏!(求追读)
    “近三年时间,在座的诸位都是政绩斐然者,于情于理,都应擢升一二。”
    这话一出,不少官员心神狂跳。
    官位擢升,没有任何宦海官员能够保持平静。
    “具体的擢升事宜,呈递政绩文书上来,本官根据尔等的政绩,自有定夺。”江昭淡淡道。
    执政一方,掌握好人事、财政问题,就能解决九成九的问题。
    “不过,涉及州郡、司衙官员,也就涉及了官员入京一事。”
    江昭举目望去,平和道:“都说说想法吧。要是可行,本官尽力向上奏报。”
    地方上,越是往上,高官阶的官位越少。
    一旦到了五六品,就得考虑入京的事情。
    否则,竞争将会非常惨烈。
    地方上的二品官位,仅仅是从二品的安抚使一职。
    三品官位,仅仅从三品的安抚副使一职。
    余下的正四品,仅转运使一职。
    从四品,仅学道学政一职。
    正五品,仅转运副使、提举常平司主事两个职位。
    军务一方,倒也有正五品的官位。
    不过,军务官位与文官无关。
    也就是说,从五品的知州、同知等官员,近二十人,要竞争的正五品官位就转运副使、提举常平司主事两个职位。
    十进一,太过惨烈。
    往后的从四品、正四品、从三品、从二品官位,甚至得涉及京官外放的竞争。
    是以,几乎不存在单纯的一步一步干到封疆大吏,且从未入京的官员。
    相比起来,五、六品官员入京,无疑是好出路。
    汴京,五品以上的官位,可是足足三四百!
    当然,入京并非易事。
    三年一度政绩大考,可能也就腾出二三十个五品官位。
    其中,起码有三分之一得让六品的京官抢去。
    余下的一部分,落到地方上,合十四路官员竞争,一点也不轻松。
    好在,一次性放出的量大,入京的希望也就更大。
    其中,熙河路官员入京的概率,无疑非常之高。
    无它,熙河路官员都是首任官员!
    首任,意味着可以做的事情太多。
    屯田、开河渠、开垦荒地、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兴办学堂、推行教化、安抚异族.
    但凡不贪、不蠢,治政水平正常,就能有大批量的政绩。
    一旦不缺政绩,上头的人要出手简拔,也可名正言顺。
    “禀大人,章某暂时没有入京的打算。”转运副使章衡起身,拱手道。
    熙河开疆期间,他主持了茶马互市,立下了不浅的功劳,已然官居从四品。
    转运副使为正五品官位,他是高官阶任职低官位。
    这次,要是擢升简拔,他再升一级,就可任职正四品转运使,名正言顺的执掌转运司。
    江昭点头,摆了摆手。
    “禀大人,韩某入京。”提举常平司主事韩嘉彦行了一礼,回应道。
    官居正五品,他要擢升,还得是入京。
    当然,五品的地方官入京,大概率是平级调动。
    江昭点头。
    “禀大人,下官入京。”兵部郎中,太原郡伯爵,兼兵马都副总管王韶拱手一礼。
    作为兵部郎中,他本就是带着维稳边疆的任务而来。
    如今,边疆稳固,也是时候入京。
    江昭摆手。
    “禀大人,下官希望入京。”顾廷烨起身,拱手道。
    作为从五品的怀化将军、熙州团练使,顾廷烨在地方上的仕途相当好。
    王韶一走、他甚至有机会搏一搏正五品的兵马都副总管一职
    不过,他是勋贵出身。
    既然已经练出了本事,那就得试着入京为官,执掌禁军军权。
    江昭压了压手。
    “大人,下官留在边疆。”种谔果断道。
    本来,他是偏向于入京为官。
    毕竟,哪怕王韶入京,顾廷烨也是一座难以跨越的大山。
    要想跟顾廷烨竞争兵马都副总管,太难!
    结果,王绍与顾廷烨竟然都选择入京。
    相比起文官入京的难度,武将入京实在太简单。
    甚至,鲜少有不应允的情况。
    顾廷烨选择入京,那就定然入京,王韶身上的兵部郎中本就是京官官位,也是定然入京。
    既然两人都走,那他就可以试着留下,竞争兵马都副总管一职。
    论履历、功绩,他不如王绍、顾廷烨,但也并非余下的一些团练使可媲美。
    江昭点头。
    “下官入京。”岷州知州苏辙行礼道。
    作为韩系年轻一代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朝着成为庙堂大佬的方向发展。
    既然已经官居从五品,就得果断入京,积累布局天下的经验。
    江昭摆手。
    其后,迭州知州薛向、宕州知州沈括、河州通判苏轼、兰州通判曾布、乐州通判章惇相继表态,都没有入京为官的计划。
    这几人,迭州知州薛向、宕州知州沈括,分别有意于接任转运副使、提举常平司主事两个职位。
    河州通判苏轼、兰州通判曾布、乐州通判章惇,仅是官居正六品。
    这次,不少知州选择入京,那他们就恰好接任。
    往后,余下的知州、同知、通判相继说出了决定。
    不少官员都有意入京。
    不过,这些人也都知道入京太难,并不强求。
    实在不行,调任其他的一些路,也是上佳选择。
    江昭摆手,勾当公事张载一一记录。
    “如此,一些关于政绩的文书,且都呈递上来。”
    江昭吩咐道:“州县之地,一些政绩为优的官员,自可放心举荐。”
    这说的是县令、县丞、县尉等一县主要官员,以及州郡六品以下的官员的擢升问题。
    “是。”几十人连忙点头。
    历来,官员政绩大考,都是在六月以前。
    而新任封疆大吏上任,却是六月以后。
    是以,临走之际,都是上一任封疆大吏调整官员的升贬。
    该吩咐的都已经吩咐,该问的都已经问过,江昭向下扫视,最终望向章衡:“因涉及几位宗室入京的缘故,本官二月左右就要入京。自二月至六月,安抚司政事,便交于转运副使。”
    此言一出,不少官员齐齐一诧,旋即反应了过来。
    五位宗室历练,怎么着也得有终止。
    三年过去,也是时候入京。
    章衡起身,拱手一礼:“请大人放心。”
    熙河路,上上下下都是韩系的人。
    指挥起来,并不是什么难题。
    “都下去吧。”江昭点头,罢手道。
    这些官员,几乎都是他的基本盘。
    一些没法入京的官员,除了留下部分稳固住熙河路以外,余下的一些可以调往繁华之地。
    譬如:淮南东路、淮南西路!
    书案,江昭执笔。
    吴礼!
    这是江怀瑾学文的私塾先生的名字!
    “此人,名望上佳,不知可否为一县县令?”江昭平和一笑,纸条递了过去,望向勾当公事张载。
    张载瞥了一眼,就断言道:“足够!”
    他还以为是个秀才呢!
    秀才任职县令,无疑是有点难办。
    不过,小阁老发了话,也不是不能办。
    实在不行,就让秀才变成举子就行。
    结果,老年举人?
    那不轻轻松松?
    “子厚可要随我入京?”江昭一笑。
    张载此人,行使“秘书”之职权,真是越用越习惯。
    “大人去何处,下官就去何处。”张载连忙应道。
    这可是小阁老!
    这不闭眼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