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39迂回行动(下)
第39章 39-迂回行动(下)
“发射引导校准鱼雷。”卡罗克果断下令,声音在警报声中依然清晰。
“遵命,遵命。”机器人迅速敲击着控制台上的发射序列。
一枚特制的、带有高强度信号发生器的引导鱼雷,从无畏舰的后舷发射管无声射出。
半秒钟后,它被舰体前方刚刚形成的、高度聚焦的人工引力波精准捕获,瞬间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加速度,化作一道肉眼几乎无法捕捉的亮线,朝着下方的行星带目标区域如流星般飞射而去!
六万千米外骤然爆起一团刺目的紫色能量球,精准命中一艘试图躲藏的博萨巡洋舰引擎阵列。
剧烈的爆炸不仅瞬间摧毁了该舰,爆炸冲击波更将其扭曲的残骸如同炮弹般推射出去,失控地撞向旁边一艘躲闪不及的共和国cr-90护卫舰。
脆弱的护卫舰如同被重锤击中的玻璃工艺品般破碎解体,其内部弹药库被殉爆引发的二次爆炸极其猛烈,炽热的碎片甚至穿透了后方另一艘战舰的薄弱装甲!
随着舰队中其他完成引力场同步的“神意级”驱逐舰纷纷测试各自的轨道炮系统,又有六道同样炫目、代表着毁灭的光线撕裂黑暗的太空,从混乱溃逃的敌军阵列中冷酷地撕下一块块燃烧的“血肉”!
“所有系统运行正常,长官。”战术机器人用毫无波动的合成音报告道,“所有驱逐舰引力投射器阵列报告系统就绪,达到预设参数,继续执行轨道炮射击序列吗?”
卡罗克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对那毁灭性力量的敬畏,点了点头:“开始射击序列,目标:敌方残余舰队密集区域。”
“灾厄号”侧舷的巨型质子鱼雷发射管次第开启,伴随着沉闷的液压声和能量蓄积的嗡鸣。
一枚枚重型鱼雷拖着炽热的尾焰射出。
每一枚都在脱离发射管的瞬间,被舰体前方精准脉动、同步频闪的引力波捕获,形成完美配合!
使其化作一道道肉眼几乎无法追踪的炫目流光,朝着下方混乱拥挤的敌方舰队残阵猛烈投射而去!
共和国舰队被困在企业同盟“慷慨级”战舰和第二舰队分遣队之间,这场战斗……其实已经结束了。
剩下的,就只是欣赏这场由火焰、金属碎片和能量爆炸构成的烟火秀。
为避免过度依赖坦恩轨道炮展示出的骇人威力,卡罗克在心底提醒自己,坦恩轨道炮并非完美无缺的神器。
其一,那些用于产生高强度引力场的牵引光束发射器阵列极其耗能。
同时启动“灾厄号”舰体上的全部十座主发射器,几乎需要瞬间抽调舰上所有非关键系统的能量,迫使这艘巨舰关闭了除姿态推进器之外的所有武器系统、护盾发生器。
只留下最低限度的动力,让这艘此刻充当庞大弹射基座的战舰能在太空中保持相对稳定。
其二,瞄准也极其困难。
由于整艘无畏舰此刻相当于一门巨大无比的炮管,舰体哪怕发生最轻微的姿态偏移或震动,都可能使投射物的最终落点产生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的巨大偏差。
更不用说被射出的鱼雷本身是按照脱离发射管瞬间的初始姿态向前飞行的。
为了在极端加速下纠正这一点微小的偏差,标准的轨道炮操作通常需要至少两艘驱逐舰紧密配合。
一艘提供主要的推进力引力场。
另一艘则在其侧翼充当导向和微调的辅助轨道。
不过,在理想状态下,第一炮往往是最为精准的。
远处那艘被彻底洞穿、正在无声解体的“胜利号”巡洋舰就是证明。
不过在此刻的战场环境下,倒也没必要追求极致的精准。
共和国与博萨的联合舰队残部惊恐地挤作一团,彼此推搡,试图在残骸中寻找掩体,目标区域庞大而混乱,想打偏都难。
总而言之,成功运用坦恩轨道炮有两个最低要求:
一艘无畏舰,以及一个能让你安全完成冗长充能和瞄准过程的合适射程。
因为在你的战舰还在向牵引光束发射器疯狂输送能量、自身脆弱不堪时,敌人如果能够发起有效攻击,那么这场战斗在轨道炮发射之前就已经输了。
“所有战舰停止射击。”
坦恩冰冷的声音突然响起,打破了舰桥的紧张气氛。
“所有能源立刻从投射器阵列转出,优先供给亚光速引擎推进器和前部重型涡轮激光炮阵列。
武器官,调整后续火力覆盖模式,使用常规炮火清理掉剩下的敌人,登舰中队指挥官,立即准备一支精锐登舰小队,‘谈判者号’上有我需要的特定物品,务必确保它完好无损。”
停止轨道炮射击的原因很简单。
敌人的先头部队残骸在猛烈的轰击下,如今已经形成了一片更加巨大、炽热且混乱的碎片云带,如同天然的屏障,反而掩护着后方少数几艘幸存的战舰。
同时,企业同盟舰队也已完成迂回机动,改变了航向,正在试图绕过这片残骸区域,寻找清晰的开火角度。
常规炮火在这种混乱局面下反而更有效率。
“这是个教训,卡罗克舰长,要善用你手头的每一份资源,无论其大小或性质。”坦恩转向他,声音带着一种导师般的冷静,“这是个听起来简单明了的概念,但要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实际操作起来却异常困难。
任何一个还算称职的军官,只要拥有足够的兵力优势,都能打赢一场战斗。
但一个真正优秀的军官,必须能赢得干净利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不给敌人任何喘息或翻盘的机会,而这,舰长……”
她指向观景窗外那片燃烧的炼狱,“就是你用数日乃至数周前就开始编织的战略大网,最终收获的、最直观的成果。”
“我们本也有机会在曼达洛星区边缘的遭遇战中击败他们。”坦恩继续说道,仿佛在复盘一场棋局,“但我精心策划,确保博萨武伊成为共和国舰队必须驰援的焦点,成为我们预设的最终战场。
正是因为我对博萨星系了如指掌,我预判到他们在仓促寻求防御阵地时,必然会选择戈尔姆行星环作为据守之地。
看来共和国指挥官在匆忙布防时,只顾着寻找一个坚固的堡垒,却忘了给自己预留一条关键的退路。”
铁矛舰队的残部如今陷入了真正的绝境。
前方和上方被自己同伴燃烧的巨型残骸和密集的碎片带死死堵住。
后方则是戈尔姆那巨大、狂暴、引力场混乱的气态巨行星。
曾经作为共和国堡垒的稠密行星环,如今成了他们无法逃脱的钢铁坟墓。
一场战斗,无论多么惨烈,导致一支规模如此庞大的舰队全军覆没,这在银河战争史上几乎是闻所未闻的。
通常情况下,总会有几艘幸运或机敏的舰船能找到空隙,强行启动超空间引擎进行紧急跳跃逃生……
然而,眼前的景象预示着,这将是坦恩将军军事生涯中,第二次达成“所到之处,片甲不留”的惊人战果。
“卡罗克舰长,”坦恩的声音将他从战场的震撼中拉回,“你的下一个任务:和白手舰队第一分舰队进攻科特利斯行星,你要为独立星系邦联拿下这颗星球。
梅莱指挥官将负责夺取穆努斯·曼德尔空间站及其周边空域,而我本人将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入侵博萨武伊行星地表,我打算亲自对付博萨人引以为傲的情报网络核心节点,将其彻底摧毁或收编。”
“明白。”卡罗克感到喉咙发紧,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平稳有力,“长官。”
科特利斯是一颗工业世界,任务绝不轻松,但这是将军的信任。
此时,“灾厄号”庞大的舰体已经缓缓驶入残骸区的边缘,强大的粒子护盾闪烁着蓝白色的光芒,轻松地将高速袭来的小行星碎块和扭曲的金属残骸弹开或汽化,只在护盾表面激起阵阵涟漪。
绝地巡洋舰“谈判者号”是视野中唯一剩下的、结构尚算完整的敌方主力舰,它伤痕累累的舰体被第二舰队数艘“钻石级”巡洋舰和“天狼级”护卫舰团团围住,如同深海中被一群饥渴的鲨鱼缓缓包围、再无退路的猎物。
“看。”坦恩的声音里罕见地带上了一丝竭力控制的、冰冷的喜悦,她的目光锁定在那艘孤立无援的绝地旗舰上,“这就是我对‘胜利’最纯粹的定义,这……这会让科洛桑的共和国高层陷入真正的恐慌。”
(ps:这一段是对29-30两章的战场的背面描写,这里坦恩用坦恩轨道炮对尤拉伦和武尔茨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但在战舰设置上,总是会闹出乌龙,也可能会有疏漏,这基本功不够扎实,有发现设置有问题的战舰型号,请留言告诉我,感激拜谢!)
(本章完)
“发射引导校准鱼雷。”卡罗克果断下令,声音在警报声中依然清晰。
“遵命,遵命。”机器人迅速敲击着控制台上的发射序列。
一枚特制的、带有高强度信号发生器的引导鱼雷,从无畏舰的后舷发射管无声射出。
半秒钟后,它被舰体前方刚刚形成的、高度聚焦的人工引力波精准捕获,瞬间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加速度,化作一道肉眼几乎无法捕捉的亮线,朝着下方的行星带目标区域如流星般飞射而去!
六万千米外骤然爆起一团刺目的紫色能量球,精准命中一艘试图躲藏的博萨巡洋舰引擎阵列。
剧烈的爆炸不仅瞬间摧毁了该舰,爆炸冲击波更将其扭曲的残骸如同炮弹般推射出去,失控地撞向旁边一艘躲闪不及的共和国cr-90护卫舰。
脆弱的护卫舰如同被重锤击中的玻璃工艺品般破碎解体,其内部弹药库被殉爆引发的二次爆炸极其猛烈,炽热的碎片甚至穿透了后方另一艘战舰的薄弱装甲!
随着舰队中其他完成引力场同步的“神意级”驱逐舰纷纷测试各自的轨道炮系统,又有六道同样炫目、代表着毁灭的光线撕裂黑暗的太空,从混乱溃逃的敌军阵列中冷酷地撕下一块块燃烧的“血肉”!
“所有系统运行正常,长官。”战术机器人用毫无波动的合成音报告道,“所有驱逐舰引力投射器阵列报告系统就绪,达到预设参数,继续执行轨道炮射击序列吗?”
卡罗克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对那毁灭性力量的敬畏,点了点头:“开始射击序列,目标:敌方残余舰队密集区域。”
“灾厄号”侧舷的巨型质子鱼雷发射管次第开启,伴随着沉闷的液压声和能量蓄积的嗡鸣。
一枚枚重型鱼雷拖着炽热的尾焰射出。
每一枚都在脱离发射管的瞬间,被舰体前方精准脉动、同步频闪的引力波捕获,形成完美配合!
使其化作一道道肉眼几乎无法追踪的炫目流光,朝着下方混乱拥挤的敌方舰队残阵猛烈投射而去!
共和国舰队被困在企业同盟“慷慨级”战舰和第二舰队分遣队之间,这场战斗……其实已经结束了。
剩下的,就只是欣赏这场由火焰、金属碎片和能量爆炸构成的烟火秀。
为避免过度依赖坦恩轨道炮展示出的骇人威力,卡罗克在心底提醒自己,坦恩轨道炮并非完美无缺的神器。
其一,那些用于产生高强度引力场的牵引光束发射器阵列极其耗能。
同时启动“灾厄号”舰体上的全部十座主发射器,几乎需要瞬间抽调舰上所有非关键系统的能量,迫使这艘巨舰关闭了除姿态推进器之外的所有武器系统、护盾发生器。
只留下最低限度的动力,让这艘此刻充当庞大弹射基座的战舰能在太空中保持相对稳定。
其二,瞄准也极其困难。
由于整艘无畏舰此刻相当于一门巨大无比的炮管,舰体哪怕发生最轻微的姿态偏移或震动,都可能使投射物的最终落点产生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的巨大偏差。
更不用说被射出的鱼雷本身是按照脱离发射管瞬间的初始姿态向前飞行的。
为了在极端加速下纠正这一点微小的偏差,标准的轨道炮操作通常需要至少两艘驱逐舰紧密配合。
一艘提供主要的推进力引力场。
另一艘则在其侧翼充当导向和微调的辅助轨道。
不过,在理想状态下,第一炮往往是最为精准的。
远处那艘被彻底洞穿、正在无声解体的“胜利号”巡洋舰就是证明。
不过在此刻的战场环境下,倒也没必要追求极致的精准。
共和国与博萨的联合舰队残部惊恐地挤作一团,彼此推搡,试图在残骸中寻找掩体,目标区域庞大而混乱,想打偏都难。
总而言之,成功运用坦恩轨道炮有两个最低要求:
一艘无畏舰,以及一个能让你安全完成冗长充能和瞄准过程的合适射程。
因为在你的战舰还在向牵引光束发射器疯狂输送能量、自身脆弱不堪时,敌人如果能够发起有效攻击,那么这场战斗在轨道炮发射之前就已经输了。
“所有战舰停止射击。”
坦恩冰冷的声音突然响起,打破了舰桥的紧张气氛。
“所有能源立刻从投射器阵列转出,优先供给亚光速引擎推进器和前部重型涡轮激光炮阵列。
武器官,调整后续火力覆盖模式,使用常规炮火清理掉剩下的敌人,登舰中队指挥官,立即准备一支精锐登舰小队,‘谈判者号’上有我需要的特定物品,务必确保它完好无损。”
停止轨道炮射击的原因很简单。
敌人的先头部队残骸在猛烈的轰击下,如今已经形成了一片更加巨大、炽热且混乱的碎片云带,如同天然的屏障,反而掩护着后方少数几艘幸存的战舰。
同时,企业同盟舰队也已完成迂回机动,改变了航向,正在试图绕过这片残骸区域,寻找清晰的开火角度。
常规炮火在这种混乱局面下反而更有效率。
“这是个教训,卡罗克舰长,要善用你手头的每一份资源,无论其大小或性质。”坦恩转向他,声音带着一种导师般的冷静,“这是个听起来简单明了的概念,但要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实际操作起来却异常困难。
任何一个还算称职的军官,只要拥有足够的兵力优势,都能打赢一场战斗。
但一个真正优秀的军官,必须能赢得干净利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不给敌人任何喘息或翻盘的机会,而这,舰长……”
她指向观景窗外那片燃烧的炼狱,“就是你用数日乃至数周前就开始编织的战略大网,最终收获的、最直观的成果。”
“我们本也有机会在曼达洛星区边缘的遭遇战中击败他们。”坦恩继续说道,仿佛在复盘一场棋局,“但我精心策划,确保博萨武伊成为共和国舰队必须驰援的焦点,成为我们预设的最终战场。
正是因为我对博萨星系了如指掌,我预判到他们在仓促寻求防御阵地时,必然会选择戈尔姆行星环作为据守之地。
看来共和国指挥官在匆忙布防时,只顾着寻找一个坚固的堡垒,却忘了给自己预留一条关键的退路。”
铁矛舰队的残部如今陷入了真正的绝境。
前方和上方被自己同伴燃烧的巨型残骸和密集的碎片带死死堵住。
后方则是戈尔姆那巨大、狂暴、引力场混乱的气态巨行星。
曾经作为共和国堡垒的稠密行星环,如今成了他们无法逃脱的钢铁坟墓。
一场战斗,无论多么惨烈,导致一支规模如此庞大的舰队全军覆没,这在银河战争史上几乎是闻所未闻的。
通常情况下,总会有几艘幸运或机敏的舰船能找到空隙,强行启动超空间引擎进行紧急跳跃逃生……
然而,眼前的景象预示着,这将是坦恩将军军事生涯中,第二次达成“所到之处,片甲不留”的惊人战果。
“卡罗克舰长,”坦恩的声音将他从战场的震撼中拉回,“你的下一个任务:和白手舰队第一分舰队进攻科特利斯行星,你要为独立星系邦联拿下这颗星球。
梅莱指挥官将负责夺取穆努斯·曼德尔空间站及其周边空域,而我本人将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入侵博萨武伊行星地表,我打算亲自对付博萨人引以为傲的情报网络核心节点,将其彻底摧毁或收编。”
“明白。”卡罗克感到喉咙发紧,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平稳有力,“长官。”
科特利斯是一颗工业世界,任务绝不轻松,但这是将军的信任。
此时,“灾厄号”庞大的舰体已经缓缓驶入残骸区的边缘,强大的粒子护盾闪烁着蓝白色的光芒,轻松地将高速袭来的小行星碎块和扭曲的金属残骸弹开或汽化,只在护盾表面激起阵阵涟漪。
绝地巡洋舰“谈判者号”是视野中唯一剩下的、结构尚算完整的敌方主力舰,它伤痕累累的舰体被第二舰队数艘“钻石级”巡洋舰和“天狼级”护卫舰团团围住,如同深海中被一群饥渴的鲨鱼缓缓包围、再无退路的猎物。
“看。”坦恩的声音里罕见地带上了一丝竭力控制的、冰冷的喜悦,她的目光锁定在那艘孤立无援的绝地旗舰上,“这就是我对‘胜利’最纯粹的定义,这……这会让科洛桑的共和国高层陷入真正的恐慌。”
(ps:这一段是对29-30两章的战场的背面描写,这里坦恩用坦恩轨道炮对尤拉伦和武尔茨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但在战舰设置上,总是会闹出乌龙,也可能会有疏漏,这基本功不够扎实,有发现设置有问题的战舰型号,请留言告诉我,感激拜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