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姻亲嫁妆
第91章 姻亲嫁妆
六月初。
陈绍与野利崇山,在平原上大战一场,战至黄昏,双方各自退兵。
第二天重整旗鼓,又一次厮杀。
两边都展示了很高的战力,看得周围的酋豪、地主、族长心惊胆颤。
连打三天之后,银州城被攻克,城中守军死伤惨重。
不愿降宋的人马,也只能向北遁逃,投奔夏州。
种师道趁机挥军北上,横扫无定河以南大片土地。
野利崇山退回夏州附近,固守城池,等待宋夏和谈。
至此,无定河以南,横山以北,所有土地尽归大宋。
盐州、宥州、银州和绥德,呈扇形将夏州包围。
局势一下明朗起来,和陈绍实现打算一样,算是完成了他这个阶段的目标。
暮色苍茫,夕阳西下,陈绍的大军在无定河边驻扎下来。
毡帐如同突然生长在河边的一朵朵蘑菇,绵延开去,无穷无尽。
营寨后面,堡寨已经开始修建。陈绍实在是太喜欢这个战法了,非但可以缓缓推进,步步为营,挤压敌军的生存空间。
更可以收拢安置周围的百姓,使他们摆脱原本的部族束缚,真正成为自己治下的百姓。
局势至此,夏州兵马再次出击冒险偷袭的可能已经不大了,但是韩世忠还是按照规矩,一丝不芶的挖战壕、设拒马,做好了防御准备。
千里之行,只剩最后一步,容不得一点闪失。
大宋伐夏,也不是没有一路势如破竹过,最后被人家绝地翻盘,从兴庆府打回到了鄜延路。
无定河畔,陈绍漫步而行,看着远处的胡杨春色、清泉绿洲,搓了搓手,嘱咐道:“你在此地,一切谨慎,宁愿吃点亏,也不要意气用事。西夏不得人心,更兼此次战败,已经开始衰弱,周围的部落定会慢慢投奔我等。”
“要谨防夏州狗急跳墙。”
韩世忠点了点头,“节帅放心,俺心中有数。”
陈绍威胁道:“要是在这里出了差错,你就回宥州城里,我给你安排个小吏,养老去吧。”
韩世忠吓了一跳,赶紧拍着胸脯保证。他外表粗豪,其实内里是个聪明家伙,更兼心高气傲,极有主见。
此时他正建功立业,屡战屡胜,是男人起势的时候。
陈绍什么都不怕,就怕他建功心切,学自己来个富贵险中求,主动进攻夏州。
别看陈绍一直用险,那是他起点太低没有办法,能稳胜时候他是一点险也不想冒。
韩世忠笑道:“节帅莫要担心,金玉良言,俺韩世忠这次真听进来了,绝对不会坏了节帅大事。”
陈绍微微点头示意作别,然后翻身上马,带着百十骑往宥州而去。
回到宥州之后,早就有人在城外迎接,陈绍随他们回到城中。
为他准备的府邸,乃是原本宥州都统的宅子,里里外外都清扫了好几遍。
此时夕阳已被高大的郡府围墙挡住,前厅庭院笼罩在了阴影中。唯有建在高台上的邸阁,仍沐浴在夕阳仅存的光辉下。
陈绍和亲兵们率先穿过庭院中间的铺砖道路,走向邸阁石阶。他身上还是披盔戴甲、腰间佩剑。
陈绍忍不住按剑而行,缓缓走上石阶、走到了高高的台基上。
走出阴影,暖洋洋的余晖顿时笼罩在身上,光线骤然变亮,天地也恍若更加开阔了。
站在台基上,凭栏远眺,把这个府邸看的一清二楚。
靠近府门的前端,修了邸阁、署房、营房等建筑。像陈绍这种人的住处,是肯定会有兵马驻守的,人数或许不多,但必须是精锐中的精锐。
就连鄜州刘延庆的宅子,也是如此,有鄜延军最精锐的兵马护卫着他。
因为西夏和大宋,不光是在战场上搏杀,两边都特别喜欢派遣间谍,去刺杀、拉拢对方的高官。
北边进一座门楼,是一个大庭院,便是自己的内宅。
内宅后面还有两个略小的庭院,陈绍一时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也可能是预备着有了子嗣住在这里。
陈绍没打算在宥州待太久,也就不太在意。
不过其中西侧的庭院里,有一座很高的望楼,比府门的阙楼、围墙四角的角楼还要高;应该是府中最高的建筑,上端又高又窄。
那座望楼修的很好,特别高而且视野开阔,估计爬上去之后、能把全城的格局都看个清楚。
随着他们的脚步,亲兵也一队队停住,为他把守各进外宅。
西边只剩小半的夕阳、阳光的颜色饱和度很高,已成火红的颜色。赤霞虽艳,不那么刺眼的浓厚色泽,倒似乎更有一种厚重之感。
陈绍此刻的心情,可谓是百感交集,颇有一种大丈夫当如是也的感慨。
这次回归,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
虽然地盘不大,但是有兵源,有战马,有商路,有良田。距离女真很远,西夏已经衰弱不堪,契丹自顾不暇,蒙古还是个受精卵。
大有可为!
大有可为啊!
在这里积蓄力量,等到兵强马壮之时,就去和女真人碰一碰!
放眼整个大宋,他这个官位不算高,但是在这一亩三分地,他说了就算!
童贯来了也不好使。
进到内院之后,赵河问道:“东家,李夫人正在盐州来的路上,宥州城的知州,为东家准备了些侍女,是否.”
陈绍赶紧摆手,“我今晚和大虎一起睡。”
“一会把城中七品以上官员全部请来,我有事情要吩咐。”
此时一切都还没有稳定下来,陈绍害怕有人铤而走险,所以一直是大虎不离身边。
烧了热水洗漱一番之后,陈绍里面套上软甲,外面穿戴好官服,来到邸阁前厅等候。
没一会,杨成、没藏参荣、东阳族长东阳隆等十余人陆续走了进来,发现陈绍已入座,他们便走了过来。
没藏参荣的衣服终于不露腚了,穿了一身汉人的衣袍,脸色红润,精神矍铄,上前扑通就跪倒,行了一个大礼道:“拜见主公!”
大伙听到称呼,不动声色地侧目,并未吭声。
陈绍哈哈一笑,主公?
好复古的称呼,草原的老人家就是传统,他开口笑道:“区区一个节度留后,称得上什么主公,不要急,待在场的各位、都比我这个位置更高了,再叫我主公不迟。”
大家跟着你陈绍,图的就是升官发财,就爱听这个,陈绍便顺着他们说。
众人听到这里,情绪很快上来了,好几个人都压抑着憿动,纷纷揖拜道:“拜见主人。”
“拜见节帅。”
生羌诸胡大多称主人,汉家官员则称呼节帅。
陈绍点了点头,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浪费在纠正大家称呼上,爱叫什么叫什么,过去一段时间之后,总会统一的。
不过他此时,确实不能太谦虚,底下一群人效忠总得让人家有点盼头。
陈绍看向杨成,问道:“我受陛下钦点,为定难军承宣使,老种太尉打下了银州城,自古以来就是属于定难军的,他们可曾派人来,叫你们去接收?”
杨成摇了摇头。
陈绍用手指戳了戳脑门,沉吟片刻后,说道:“派个人去.算了,我自己去要!”
堂上大部分人,都有些担忧,人家种家军辛辛苦苦,耗费了许多钱粮兵马打下来的地盘,真会给你么?
陈绍知道,他们会给的。
只是谈谈条件。
种家要是把这块地盘自己占了,朝廷那里就要炸锅了。
自己的地盘全是西夏的,而且天高皇帝远,不怕朝廷猜忌。
种家可不一样。
他们甚至和其他西军将门也有很大的差别。
种家祖上是大儒出身,门风看的极重,是轻易不会做出背叛大宋的事来的。
所以他们只能是尽量降低朝廷对他们的猜忌。
这么大一块地盘,要是其他西军将门,或许还有想法,但是种家不敢吃。
陈绍知道,自己也得快些去了,不然朝廷提前要了去,派兵换防,那时候生米煮成熟饭,就不好再下手了。
他低着头,开始想如何从种师道手里,把银州要了来。
——
永乐城,种府。
种师道年纪大了,这次远征又恰逢天气炎热,让他感了风热,身子昏沉沉的不舒服。
此时正躺在家中的罗汉榻上,和种师中闲聊。
话里话外,无非是银州要如何处置的问题。
这是当前最大的一件事,别看打下银州是近年来最大的捷报,但是处理不好,反而极有可能给种家引来灾祸。
种家经营西北这么多年,暂时吃下银州城,是毫不费劲。
他们手下,有的是人可以用,而且都是经过战争洗礼过的,派到银州去暂时管理,经验丰富。
种师道早早班师,不肯留在银州。
诚如陈绍所想,他们也害怕朝廷忌惮,已经准备上书,让朝廷快些派人,来接收新打下的地盘。
当然,这也只是他们表达忠心的手段,朝廷派谁来?
哪有这么一支兵马,派遣到来之后,就能立刻守得住银州了。
童宣帅的胜捷军大抵是可以的,但是谁都知道,宣帅的心早就不属西北了,而是飞到幽燕去了。
种师道苦心想过,这个地盘究竟交给谁来镇守最好,得到的结论是个让他有些恼火的答案。
只有陈绍把银州收了去,才是最好的。
一来名正言顺,他是朝廷册封的定难军承宣使,银州本就在他的辖区。
只是那时候还没打下来。
二来陈绍是突然崛起,没有根基,而且西夏也没有完全亡掉,不怕他拥兵自重。陈绍就是再嚣张,也不会把自己置于西夏和大宋夹击的局势下。
就算是陈绍和府谷的折家、麟州的杨家一样,割据一方,也好过成为另一个西夏。
他们心中,甚至有个很恶毒的想法,最好是让陈绍和西夏一直打下去
如此一来,西军也不会裁撤,也不用顶在最前线。
打了这么多年仗的手下老卒们,也能卸甲归田,西北大地上不会再有如此多的寡妇村。
“兄长,你说陈绍那小子,怎么不派人来索要。”种师中冷笑道:“若是他主动来索取,将来朝廷问起来,咱们也好说话。”
种师道缠着护额,被侍女扶起身子来,笑道:“咱们打银州的时候,他正和夏州的野利崇山厮杀,想来是没腾出手,或者是没想到咱们这么快打下银州。”
“我与那陈绍虽然见面不多,但是从他的过往种种看来,他肯定会来索要银州的。”
种师中又记起陈绍派人去讥讽他们不敢出兵,心底怨气颇深,“此子人品属实堪忧,他本是一乡间顽劣军户,靠着童贯提拔,一路走到如今,稍有些人马地盘,就与童贯翻脸”
“咱们的这位宣帅,也是聪明一世,没想到到头来看走了眼。”
与陈绍相比,很明显种师中对童贯的敌意更大,想到童贯被他气的晕倒,种师中又忍不住轻笑起来。
笑着笑着,他才发现兄长一脸严肃,不知道在想什么。
突然,种师道睁开眼睛,问道:“那陈绍也有其独到之处,他好像还没有正妻?”
种师中吓了一跳,站起身来,道:“兄长!”
“我们大宋再多一个府谷,也不是坏事.”
府谷折家,割据一方的时间,比大宋发迹的历史还长的多。
折家对大宋还算忠心,替大宋守卫边疆,世袭刺史近200年,抗辽防夏,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且折家和西军中几乎所有将门都有通婚,也喜欢和大宋士大夫通婚,甚至当年,折家男子还娶了苏轼的族妹。
“兄长,若是与他联姻,不怕朝廷猜忌么?”
种师道叹了口气,说道:“朝廷猜忌我们,还用得着这个理由么?若不是有西夏早晚来犯边,西北这些军头,谁能免得了被削。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真有削减西军那天,我们也要给族中子弟,寻个安身之所。”
种师中撇着嘴,气咻咻地捋着自己的胡子,时不时还咒骂一句。
也就是在老种跟前,他才会偶尔露出这样很不稳重的一面。
他自己也很清楚,即使不和陈绍联姻,朝廷用不着西军了,也会将武人们的兵权夺去。
兄长他也开始学折家,要早做准备了。
种师中心中暗道,往日里老种是最忠心的,决计干不出这种事来,连这种想法也不会有。
自从童贯来了西北,潜移默化之下,兄长他也改变了很多。
或许是看到了朝廷的种种举动,实在是令人寒心.
有些话兄弟两个是有默契的,不用说出来。与陈绍联姻只是兄长一个举动,他要在西北铺设很多这样的暗线,倒并不一定非要干什么。
无非是给后辈子孙们,多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罢了,至于后辈子孙选择哪一条,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如此也好!”种师中道:“陈绍与刘延庆有亲戚干系,派人去刘府问一问就知。”
种师道说道:“不用了,我已经派人问过了.”
小种斜着眼,瞪了他兄长一记,这老种早就有了决断,还装模作样问自己。
害的自己还真以为自己有参与决断的权力呢。
不过家族里的事,听他的倒也合情合理。
“族中未出嫁的女子,还有几个?”种师中问道。
种家的子嗣,到了他们这一辈,着实是香火不旺。
老种征战一生,有两个儿子,早早都死在了战场上。
小种倒有一个儿子还在,不过没有女儿,也没孙女。
“陈绍年纪轻轻,能和他适配的,好像只有小妹了。”
——
种府内院。
一座宽广宅院之内,门窗新糊绢纸,梁柱刚涂彩漆,雕梁画栋、布置繁华。
这种风格,和种府其他宅院格格不入,乃是种师道的叔父种谊的宅子。
种谊是种世衡的幼子,虽然辈分上是种师道的亲叔父,但是年纪比他还要小几岁。
叔侄两个几乎是一起长大,情意深重。
种谊性豪爽,有气节,喜读书。他治军严整,令一下,将士冒死不敢避。每次遇敌作战,他知已知彼,估计不能胜即不发兵,故每战皆胜。
世人称赞他是“得谊,胜精兵二十万!”
可惜,如此猛将,十年前就死了。他五十岁的时候,妻子病逝,娶了折家女儿续弦。
折氏相当于刚来不久,就守了寡,她不是个清新寡淡的性子,喜奢华,爱热闹。
所以尽管老种为人节俭,但是念及叔父,便时不时资助些钱财给这一院。
天气炎热,折氏早早醒来,穿着一身松软舒适的便服。斜倚在榻上,一手轻轻摇着团扇。一手轻拍着在她怀里一只白猫。
她身形高挑匀称,眉毛纤细弯如柳叶,红唇粉腮,琼鼻一点。晨光透过薄纱,晒在她那张清水莹润的俏脸儿上,有一种慵懒的风情。
她嫁进来时候才十多岁,本来就是双十年华的年轻少妇,又兼锦衣玉食,保养得宜,那体态圆润丰腴。
肌肤脂白粉嫩,诱惑的很,两条纤直的美腿在榻上半屈半伸,更是依稀可见裙内粉光致致,滑嫩动人的一片春光。
一个年长的丫鬟靠近,小声道:“夫人,种老爷来了。”
“哪个种老爷?”
“大老爷。”
折氏睁开眼,问道:“彝叔不是去前线打仗了,什么时候回来的?”
虽然年纪上,种师道能当她爹了,但是辈分在这里摆着,折氏一直是称呼他字号。
不过这位折夫人,因为嫁进来的时候小,又是个大辈,来了之后丈夫卧病不起,很快就死了,更没有人有资格教训她了。
所以她在种府比较特殊,为人做事全凭心情,别说叫种师道的表字了,没叫老种乳名,已经不错了。
也有可能是她不知道。
“彝叔来了我不能不见,伺候我更衣吧。”
丫鬟们给她装饰珠宝,又帮她擦抹脂粉,手上动作娴熟,显非一日之功。
不一会,折氏就变得满头金银珠光宝气,锦衣华服。
来到前院的厅堂,果然种师道坐在那里,听到脚步声已经站起身来。
“婶娘。”种师道规规矩矩行礼。
其实他和种谊,虽然是叔侄,却情同兄弟,以前相处时候都没有这般拘束。
折氏点了点头,坐在上首,手执团扇笑道:“听说你又去前线了,这一把老骨头,可怜见的,没受伤吧?”
“多谢婶娘挂念。”老种心里不得劲,只想快点说完离开,“十二妹妹可在?”
叔父种谊早年与亡妻生下个女儿,名叫种灵溪,在种师道他们这一辈中,排行十二。
“你找她作甚?”
这个名义上的女儿,和折氏关系不远不近,但是表面上关系还不错。
至少每日里请安问候,从没红过脸。折氏虽然张扬了些,也不是个不讲理的,偶尔甚至还真表现出一点慈爱来。
但看在种灵溪眼中,这个继母更像是个孩子,自己反倒像她的‘继母’一样。
种师道一心想快点离开,便说道:“小妹到了及笄之年,我为她寻摸了一门亲事,特来说一声。”
折氏听完一怔,心里想着果然如此,自己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嫁人的。
虽然继女和自己不亲密,但毕竟是朝夕相处,此时她竟然也生出一些不舍来。
她是个心直口快,而且什么都不怕的人,直接说道:“你们找的人家多大年纪,莫要跟我一样,刚嫁过去就守了活寡。”
这句话是真情流露,折氏甚至挤出了好些眼泪来。
“当年我也是信了族里长辈的鬼话,说什么种谊虽然中年,却身强力壮,谁知道.”
种师道实在听不下去了,他猛烈地咳嗽了几声,起身道:“婶娘勿怪,我这几日身体抱恙,就不多说了,我让您侄儿媳妇来说。”
折氏赶紧用团扇掩住脸,不悦地说道:“哎呀!这时候咳嗽,定然是风热,你都病了还来作甚,小心染给我了,这滋味可不好受,你快些走吧。”
“走吧走吧,赶紧走。”
种师道站起来抹头就走,本来浑身骨软筋麻,酸痛不已,此时走的却奇快无比。
回到自己院子,种师中一脸好笑的神情,肯定是早就算到了他的遭遇。
兄弟两人坐在一起,又谈了些琐事。
另一间宅院里,折氏满怀心事,来到女儿的小院。
推门进去,只见一个少女正在读书,她穿着一身湖水绿的对襟衫祷,外罩一件半臂衣,下身穿一件嫩黄色的裙子。
笔直的小腿撑在桌上,让椅子一根腿着地,看的津津有味。
听到开门声,她笑盈盈地抬头,“继母怎么来了,桌上有蜜饯,你自己吃就是。”
折氏抹了抹眼泪,说道:“还吃呢,我来看看你,以后就瞧不着了。”
种灵溪抬起头来,老老实实坐好,有些紧张地问道:“继母莫要吓我,谁跟你说什么了?”
“我那好侄儿,给你寻摸了一门亲事,要把你嫁出去哩!”
种灵溪嗖的一下站起来,一脸惊恐,“真真的假的?”
她灵动的双眼,突然变得呆呆的,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折氏叹了口气,说道:“这还有假,不过你放心,我都嘱咐过他了,叫他给你找个年轻的,别跟我一样,嫁过来就守活寡.”
“老爷,城外有人传话来,定难军承宣使陈绍,派人来传信,说是要来拜访,此刻正在来的路上。”
兄弟两个闻言对视一眼。
种师道笑道:“看来是要银州来的。”
“还真是贪心啊!”种师中冷笑道:“我说什么来着,他肯定沉不住气,不过我没想到他能亲自来。”
“若果然促成了这门亲事,那银州不就是小妹的嫁妆,也不枉我们辛苦打下来。”
种师道呵呵一笑,“你亲自去迎接一下吧,毕竟他如今是承宣使,不宜太冷落了他。”
想到有可能会结亲,种师中对陈绍的敌意小了些,闻言起身道:“老种都发话了,小种岂敢不去。”
城外陈绍纵马赶来,他也是诚意满满。
这次虽然空着手来,但是给种家的礼物也不轻。
自己如今整合了盐州、宥州,正要跟中原大肆做生意。
原本的两个交通枢纽就是洪州和银州,都是用来进攻大宋的跳板。
如今却可以用作与中原交易的枢纽。
从银州多走一些货物,就能让种家军赚一些,西军诸将基本都是自己养着自家兵马的,这个条件其实很丰厚,不怕他们不答应。
不过自己之前跟着童贯,演戏演的太逼真,跟西军闹得不太愉快。
就怕这哥俩记仇
城门处,站着一群人,陈绍远远地举手遮阳,眺望过去。
“好像很隆重啊!”
他心情顿时好了一些,种家如此客气,肯定没想着和自己撕破脸。
至少,都是可以谈的局面!
只要他们肯谈,那就好办了,付出什么代价都可以,银州一定要拿到手。
等靠近了之后,陈绍意外地发现,在这里等他的,竟然是小种相公-——种师中。
这陈绍是真没想到。
他赶紧翻身下马,将马鞭丢给亲兵,抱拳道:“小种相公!怎敢劳烦您来相迎。”
种师中眼色复杂地看了他一眼。
至少表相不错,也确实够年轻.
(本章完)
六月初。
陈绍与野利崇山,在平原上大战一场,战至黄昏,双方各自退兵。
第二天重整旗鼓,又一次厮杀。
两边都展示了很高的战力,看得周围的酋豪、地主、族长心惊胆颤。
连打三天之后,银州城被攻克,城中守军死伤惨重。
不愿降宋的人马,也只能向北遁逃,投奔夏州。
种师道趁机挥军北上,横扫无定河以南大片土地。
野利崇山退回夏州附近,固守城池,等待宋夏和谈。
至此,无定河以南,横山以北,所有土地尽归大宋。
盐州、宥州、银州和绥德,呈扇形将夏州包围。
局势一下明朗起来,和陈绍实现打算一样,算是完成了他这个阶段的目标。
暮色苍茫,夕阳西下,陈绍的大军在无定河边驻扎下来。
毡帐如同突然生长在河边的一朵朵蘑菇,绵延开去,无穷无尽。
营寨后面,堡寨已经开始修建。陈绍实在是太喜欢这个战法了,非但可以缓缓推进,步步为营,挤压敌军的生存空间。
更可以收拢安置周围的百姓,使他们摆脱原本的部族束缚,真正成为自己治下的百姓。
局势至此,夏州兵马再次出击冒险偷袭的可能已经不大了,但是韩世忠还是按照规矩,一丝不芶的挖战壕、设拒马,做好了防御准备。
千里之行,只剩最后一步,容不得一点闪失。
大宋伐夏,也不是没有一路势如破竹过,最后被人家绝地翻盘,从兴庆府打回到了鄜延路。
无定河畔,陈绍漫步而行,看着远处的胡杨春色、清泉绿洲,搓了搓手,嘱咐道:“你在此地,一切谨慎,宁愿吃点亏,也不要意气用事。西夏不得人心,更兼此次战败,已经开始衰弱,周围的部落定会慢慢投奔我等。”
“要谨防夏州狗急跳墙。”
韩世忠点了点头,“节帅放心,俺心中有数。”
陈绍威胁道:“要是在这里出了差错,你就回宥州城里,我给你安排个小吏,养老去吧。”
韩世忠吓了一跳,赶紧拍着胸脯保证。他外表粗豪,其实内里是个聪明家伙,更兼心高气傲,极有主见。
此时他正建功立业,屡战屡胜,是男人起势的时候。
陈绍什么都不怕,就怕他建功心切,学自己来个富贵险中求,主动进攻夏州。
别看陈绍一直用险,那是他起点太低没有办法,能稳胜时候他是一点险也不想冒。
韩世忠笑道:“节帅莫要担心,金玉良言,俺韩世忠这次真听进来了,绝对不会坏了节帅大事。”
陈绍微微点头示意作别,然后翻身上马,带着百十骑往宥州而去。
回到宥州之后,早就有人在城外迎接,陈绍随他们回到城中。
为他准备的府邸,乃是原本宥州都统的宅子,里里外外都清扫了好几遍。
此时夕阳已被高大的郡府围墙挡住,前厅庭院笼罩在了阴影中。唯有建在高台上的邸阁,仍沐浴在夕阳仅存的光辉下。
陈绍和亲兵们率先穿过庭院中间的铺砖道路,走向邸阁石阶。他身上还是披盔戴甲、腰间佩剑。
陈绍忍不住按剑而行,缓缓走上石阶、走到了高高的台基上。
走出阴影,暖洋洋的余晖顿时笼罩在身上,光线骤然变亮,天地也恍若更加开阔了。
站在台基上,凭栏远眺,把这个府邸看的一清二楚。
靠近府门的前端,修了邸阁、署房、营房等建筑。像陈绍这种人的住处,是肯定会有兵马驻守的,人数或许不多,但必须是精锐中的精锐。
就连鄜州刘延庆的宅子,也是如此,有鄜延军最精锐的兵马护卫着他。
因为西夏和大宋,不光是在战场上搏杀,两边都特别喜欢派遣间谍,去刺杀、拉拢对方的高官。
北边进一座门楼,是一个大庭院,便是自己的内宅。
内宅后面还有两个略小的庭院,陈绍一时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也可能是预备着有了子嗣住在这里。
陈绍没打算在宥州待太久,也就不太在意。
不过其中西侧的庭院里,有一座很高的望楼,比府门的阙楼、围墙四角的角楼还要高;应该是府中最高的建筑,上端又高又窄。
那座望楼修的很好,特别高而且视野开阔,估计爬上去之后、能把全城的格局都看个清楚。
随着他们的脚步,亲兵也一队队停住,为他把守各进外宅。
西边只剩小半的夕阳、阳光的颜色饱和度很高,已成火红的颜色。赤霞虽艳,不那么刺眼的浓厚色泽,倒似乎更有一种厚重之感。
陈绍此刻的心情,可谓是百感交集,颇有一种大丈夫当如是也的感慨。
这次回归,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
虽然地盘不大,但是有兵源,有战马,有商路,有良田。距离女真很远,西夏已经衰弱不堪,契丹自顾不暇,蒙古还是个受精卵。
大有可为!
大有可为啊!
在这里积蓄力量,等到兵强马壮之时,就去和女真人碰一碰!
放眼整个大宋,他这个官位不算高,但是在这一亩三分地,他说了就算!
童贯来了也不好使。
进到内院之后,赵河问道:“东家,李夫人正在盐州来的路上,宥州城的知州,为东家准备了些侍女,是否.”
陈绍赶紧摆手,“我今晚和大虎一起睡。”
“一会把城中七品以上官员全部请来,我有事情要吩咐。”
此时一切都还没有稳定下来,陈绍害怕有人铤而走险,所以一直是大虎不离身边。
烧了热水洗漱一番之后,陈绍里面套上软甲,外面穿戴好官服,来到邸阁前厅等候。
没一会,杨成、没藏参荣、东阳族长东阳隆等十余人陆续走了进来,发现陈绍已入座,他们便走了过来。
没藏参荣的衣服终于不露腚了,穿了一身汉人的衣袍,脸色红润,精神矍铄,上前扑通就跪倒,行了一个大礼道:“拜见主公!”
大伙听到称呼,不动声色地侧目,并未吭声。
陈绍哈哈一笑,主公?
好复古的称呼,草原的老人家就是传统,他开口笑道:“区区一个节度留后,称得上什么主公,不要急,待在场的各位、都比我这个位置更高了,再叫我主公不迟。”
大家跟着你陈绍,图的就是升官发财,就爱听这个,陈绍便顺着他们说。
众人听到这里,情绪很快上来了,好几个人都压抑着憿动,纷纷揖拜道:“拜见主人。”
“拜见节帅。”
生羌诸胡大多称主人,汉家官员则称呼节帅。
陈绍点了点头,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浪费在纠正大家称呼上,爱叫什么叫什么,过去一段时间之后,总会统一的。
不过他此时,确实不能太谦虚,底下一群人效忠总得让人家有点盼头。
陈绍看向杨成,问道:“我受陛下钦点,为定难军承宣使,老种太尉打下了银州城,自古以来就是属于定难军的,他们可曾派人来,叫你们去接收?”
杨成摇了摇头。
陈绍用手指戳了戳脑门,沉吟片刻后,说道:“派个人去.算了,我自己去要!”
堂上大部分人,都有些担忧,人家种家军辛辛苦苦,耗费了许多钱粮兵马打下来的地盘,真会给你么?
陈绍知道,他们会给的。
只是谈谈条件。
种家要是把这块地盘自己占了,朝廷那里就要炸锅了。
自己的地盘全是西夏的,而且天高皇帝远,不怕朝廷猜忌。
种家可不一样。
他们甚至和其他西军将门也有很大的差别。
种家祖上是大儒出身,门风看的极重,是轻易不会做出背叛大宋的事来的。
所以他们只能是尽量降低朝廷对他们的猜忌。
这么大一块地盘,要是其他西军将门,或许还有想法,但是种家不敢吃。
陈绍知道,自己也得快些去了,不然朝廷提前要了去,派兵换防,那时候生米煮成熟饭,就不好再下手了。
他低着头,开始想如何从种师道手里,把银州要了来。
——
永乐城,种府。
种师道年纪大了,这次远征又恰逢天气炎热,让他感了风热,身子昏沉沉的不舒服。
此时正躺在家中的罗汉榻上,和种师中闲聊。
话里话外,无非是银州要如何处置的问题。
这是当前最大的一件事,别看打下银州是近年来最大的捷报,但是处理不好,反而极有可能给种家引来灾祸。
种家经营西北这么多年,暂时吃下银州城,是毫不费劲。
他们手下,有的是人可以用,而且都是经过战争洗礼过的,派到银州去暂时管理,经验丰富。
种师道早早班师,不肯留在银州。
诚如陈绍所想,他们也害怕朝廷忌惮,已经准备上书,让朝廷快些派人,来接收新打下的地盘。
当然,这也只是他们表达忠心的手段,朝廷派谁来?
哪有这么一支兵马,派遣到来之后,就能立刻守得住银州了。
童宣帅的胜捷军大抵是可以的,但是谁都知道,宣帅的心早就不属西北了,而是飞到幽燕去了。
种师道苦心想过,这个地盘究竟交给谁来镇守最好,得到的结论是个让他有些恼火的答案。
只有陈绍把银州收了去,才是最好的。
一来名正言顺,他是朝廷册封的定难军承宣使,银州本就在他的辖区。
只是那时候还没打下来。
二来陈绍是突然崛起,没有根基,而且西夏也没有完全亡掉,不怕他拥兵自重。陈绍就是再嚣张,也不会把自己置于西夏和大宋夹击的局势下。
就算是陈绍和府谷的折家、麟州的杨家一样,割据一方,也好过成为另一个西夏。
他们心中,甚至有个很恶毒的想法,最好是让陈绍和西夏一直打下去
如此一来,西军也不会裁撤,也不用顶在最前线。
打了这么多年仗的手下老卒们,也能卸甲归田,西北大地上不会再有如此多的寡妇村。
“兄长,你说陈绍那小子,怎么不派人来索要。”种师中冷笑道:“若是他主动来索取,将来朝廷问起来,咱们也好说话。”
种师道缠着护额,被侍女扶起身子来,笑道:“咱们打银州的时候,他正和夏州的野利崇山厮杀,想来是没腾出手,或者是没想到咱们这么快打下银州。”
“我与那陈绍虽然见面不多,但是从他的过往种种看来,他肯定会来索要银州的。”
种师中又记起陈绍派人去讥讽他们不敢出兵,心底怨气颇深,“此子人品属实堪忧,他本是一乡间顽劣军户,靠着童贯提拔,一路走到如今,稍有些人马地盘,就与童贯翻脸”
“咱们的这位宣帅,也是聪明一世,没想到到头来看走了眼。”
与陈绍相比,很明显种师中对童贯的敌意更大,想到童贯被他气的晕倒,种师中又忍不住轻笑起来。
笑着笑着,他才发现兄长一脸严肃,不知道在想什么。
突然,种师道睁开眼睛,问道:“那陈绍也有其独到之处,他好像还没有正妻?”
种师中吓了一跳,站起身来,道:“兄长!”
“我们大宋再多一个府谷,也不是坏事.”
府谷折家,割据一方的时间,比大宋发迹的历史还长的多。
折家对大宋还算忠心,替大宋守卫边疆,世袭刺史近200年,抗辽防夏,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且折家和西军中几乎所有将门都有通婚,也喜欢和大宋士大夫通婚,甚至当年,折家男子还娶了苏轼的族妹。
“兄长,若是与他联姻,不怕朝廷猜忌么?”
种师道叹了口气,说道:“朝廷猜忌我们,还用得着这个理由么?若不是有西夏早晚来犯边,西北这些军头,谁能免得了被削。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真有削减西军那天,我们也要给族中子弟,寻个安身之所。”
种师中撇着嘴,气咻咻地捋着自己的胡子,时不时还咒骂一句。
也就是在老种跟前,他才会偶尔露出这样很不稳重的一面。
他自己也很清楚,即使不和陈绍联姻,朝廷用不着西军了,也会将武人们的兵权夺去。
兄长他也开始学折家,要早做准备了。
种师中心中暗道,往日里老种是最忠心的,决计干不出这种事来,连这种想法也不会有。
自从童贯来了西北,潜移默化之下,兄长他也改变了很多。
或许是看到了朝廷的种种举动,实在是令人寒心.
有些话兄弟两个是有默契的,不用说出来。与陈绍联姻只是兄长一个举动,他要在西北铺设很多这样的暗线,倒并不一定非要干什么。
无非是给后辈子孙们,多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罢了,至于后辈子孙选择哪一条,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如此也好!”种师中道:“陈绍与刘延庆有亲戚干系,派人去刘府问一问就知。”
种师道说道:“不用了,我已经派人问过了.”
小种斜着眼,瞪了他兄长一记,这老种早就有了决断,还装模作样问自己。
害的自己还真以为自己有参与决断的权力呢。
不过家族里的事,听他的倒也合情合理。
“族中未出嫁的女子,还有几个?”种师中问道。
种家的子嗣,到了他们这一辈,着实是香火不旺。
老种征战一生,有两个儿子,早早都死在了战场上。
小种倒有一个儿子还在,不过没有女儿,也没孙女。
“陈绍年纪轻轻,能和他适配的,好像只有小妹了。”
——
种府内院。
一座宽广宅院之内,门窗新糊绢纸,梁柱刚涂彩漆,雕梁画栋、布置繁华。
这种风格,和种府其他宅院格格不入,乃是种师道的叔父种谊的宅子。
种谊是种世衡的幼子,虽然辈分上是种师道的亲叔父,但是年纪比他还要小几岁。
叔侄两个几乎是一起长大,情意深重。
种谊性豪爽,有气节,喜读书。他治军严整,令一下,将士冒死不敢避。每次遇敌作战,他知已知彼,估计不能胜即不发兵,故每战皆胜。
世人称赞他是“得谊,胜精兵二十万!”
可惜,如此猛将,十年前就死了。他五十岁的时候,妻子病逝,娶了折家女儿续弦。
折氏相当于刚来不久,就守了寡,她不是个清新寡淡的性子,喜奢华,爱热闹。
所以尽管老种为人节俭,但是念及叔父,便时不时资助些钱财给这一院。
天气炎热,折氏早早醒来,穿着一身松软舒适的便服。斜倚在榻上,一手轻轻摇着团扇。一手轻拍着在她怀里一只白猫。
她身形高挑匀称,眉毛纤细弯如柳叶,红唇粉腮,琼鼻一点。晨光透过薄纱,晒在她那张清水莹润的俏脸儿上,有一种慵懒的风情。
她嫁进来时候才十多岁,本来就是双十年华的年轻少妇,又兼锦衣玉食,保养得宜,那体态圆润丰腴。
肌肤脂白粉嫩,诱惑的很,两条纤直的美腿在榻上半屈半伸,更是依稀可见裙内粉光致致,滑嫩动人的一片春光。
一个年长的丫鬟靠近,小声道:“夫人,种老爷来了。”
“哪个种老爷?”
“大老爷。”
折氏睁开眼,问道:“彝叔不是去前线打仗了,什么时候回来的?”
虽然年纪上,种师道能当她爹了,但是辈分在这里摆着,折氏一直是称呼他字号。
不过这位折夫人,因为嫁进来的时候小,又是个大辈,来了之后丈夫卧病不起,很快就死了,更没有人有资格教训她了。
所以她在种府比较特殊,为人做事全凭心情,别说叫种师道的表字了,没叫老种乳名,已经不错了。
也有可能是她不知道。
“彝叔来了我不能不见,伺候我更衣吧。”
丫鬟们给她装饰珠宝,又帮她擦抹脂粉,手上动作娴熟,显非一日之功。
不一会,折氏就变得满头金银珠光宝气,锦衣华服。
来到前院的厅堂,果然种师道坐在那里,听到脚步声已经站起身来。
“婶娘。”种师道规规矩矩行礼。
其实他和种谊,虽然是叔侄,却情同兄弟,以前相处时候都没有这般拘束。
折氏点了点头,坐在上首,手执团扇笑道:“听说你又去前线了,这一把老骨头,可怜见的,没受伤吧?”
“多谢婶娘挂念。”老种心里不得劲,只想快点说完离开,“十二妹妹可在?”
叔父种谊早年与亡妻生下个女儿,名叫种灵溪,在种师道他们这一辈中,排行十二。
“你找她作甚?”
这个名义上的女儿,和折氏关系不远不近,但是表面上关系还不错。
至少每日里请安问候,从没红过脸。折氏虽然张扬了些,也不是个不讲理的,偶尔甚至还真表现出一点慈爱来。
但看在种灵溪眼中,这个继母更像是个孩子,自己反倒像她的‘继母’一样。
种师道一心想快点离开,便说道:“小妹到了及笄之年,我为她寻摸了一门亲事,特来说一声。”
折氏听完一怔,心里想着果然如此,自己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嫁人的。
虽然继女和自己不亲密,但毕竟是朝夕相处,此时她竟然也生出一些不舍来。
她是个心直口快,而且什么都不怕的人,直接说道:“你们找的人家多大年纪,莫要跟我一样,刚嫁过去就守了活寡。”
这句话是真情流露,折氏甚至挤出了好些眼泪来。
“当年我也是信了族里长辈的鬼话,说什么种谊虽然中年,却身强力壮,谁知道.”
种师道实在听不下去了,他猛烈地咳嗽了几声,起身道:“婶娘勿怪,我这几日身体抱恙,就不多说了,我让您侄儿媳妇来说。”
折氏赶紧用团扇掩住脸,不悦地说道:“哎呀!这时候咳嗽,定然是风热,你都病了还来作甚,小心染给我了,这滋味可不好受,你快些走吧。”
“走吧走吧,赶紧走。”
种师道站起来抹头就走,本来浑身骨软筋麻,酸痛不已,此时走的却奇快无比。
回到自己院子,种师中一脸好笑的神情,肯定是早就算到了他的遭遇。
兄弟两人坐在一起,又谈了些琐事。
另一间宅院里,折氏满怀心事,来到女儿的小院。
推门进去,只见一个少女正在读书,她穿着一身湖水绿的对襟衫祷,外罩一件半臂衣,下身穿一件嫩黄色的裙子。
笔直的小腿撑在桌上,让椅子一根腿着地,看的津津有味。
听到开门声,她笑盈盈地抬头,“继母怎么来了,桌上有蜜饯,你自己吃就是。”
折氏抹了抹眼泪,说道:“还吃呢,我来看看你,以后就瞧不着了。”
种灵溪抬起头来,老老实实坐好,有些紧张地问道:“继母莫要吓我,谁跟你说什么了?”
“我那好侄儿,给你寻摸了一门亲事,要把你嫁出去哩!”
种灵溪嗖的一下站起来,一脸惊恐,“真真的假的?”
她灵动的双眼,突然变得呆呆的,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折氏叹了口气,说道:“这还有假,不过你放心,我都嘱咐过他了,叫他给你找个年轻的,别跟我一样,嫁过来就守活寡.”
“老爷,城外有人传话来,定难军承宣使陈绍,派人来传信,说是要来拜访,此刻正在来的路上。”
兄弟两个闻言对视一眼。
种师道笑道:“看来是要银州来的。”
“还真是贪心啊!”种师中冷笑道:“我说什么来着,他肯定沉不住气,不过我没想到他能亲自来。”
“若果然促成了这门亲事,那银州不就是小妹的嫁妆,也不枉我们辛苦打下来。”
种师道呵呵一笑,“你亲自去迎接一下吧,毕竟他如今是承宣使,不宜太冷落了他。”
想到有可能会结亲,种师中对陈绍的敌意小了些,闻言起身道:“老种都发话了,小种岂敢不去。”
城外陈绍纵马赶来,他也是诚意满满。
这次虽然空着手来,但是给种家的礼物也不轻。
自己如今整合了盐州、宥州,正要跟中原大肆做生意。
原本的两个交通枢纽就是洪州和银州,都是用来进攻大宋的跳板。
如今却可以用作与中原交易的枢纽。
从银州多走一些货物,就能让种家军赚一些,西军诸将基本都是自己养着自家兵马的,这个条件其实很丰厚,不怕他们不答应。
不过自己之前跟着童贯,演戏演的太逼真,跟西军闹得不太愉快。
就怕这哥俩记仇
城门处,站着一群人,陈绍远远地举手遮阳,眺望过去。
“好像很隆重啊!”
他心情顿时好了一些,种家如此客气,肯定没想着和自己撕破脸。
至少,都是可以谈的局面!
只要他们肯谈,那就好办了,付出什么代价都可以,银州一定要拿到手。
等靠近了之后,陈绍意外地发现,在这里等他的,竟然是小种相公-——种师中。
这陈绍是真没想到。
他赶紧翻身下马,将马鞭丢给亲兵,抱拳道:“小种相公!怎敢劳烦您来相迎。”
种师中眼色复杂地看了他一眼。
至少表相不错,也确实够年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