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先祖有灵
第88章 先祖有灵
满天星斗,一轮皎月。
河畔帐篷密布,有幽幽的笛声响起。
陈绍带着几个亲兵,在营中转了一圈,又亲手布置了一些游骑哨探。
红柳河的下游,就是大名鼎鼎的无定河。
行至红无定河边,抬头望去,痴痴的看着天幕。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千百年来,星辰满月,如同今日一般,照在多少辈征夫的身上。
他们中,又有多少人埋骨边陲,死在了这无定河边。光是三十年前的永乐城之战,西夏截断水源,就渴死了数万大宋将士。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一股难言的情绪,突然就盈满了胸膛,五胡乱华之后,源水一战,汉家存亡续绝,再度复兴,重据中原。
盛唐之后数百年,汉运陵替,五代又起,本朝立国时候,燕云已经沦落到异族手中久矣。
后来西北党项割据,中原文明两面苦苦支撑,历代宋主不可谓不努力,但是既不能收伏幽燕,也不能荡平西北。
那种凌驾于异族之上的汉唐雄风,已经多少年不复出现了。
现在又起来一个更加凶狠的女真!在北面草原上,还有一群零散的游牧部落,正在积蓄力量准备崛起。
女真之后,又是蒙古,他们次第兴起,野蛮凶暴,轮番入主中原。
奴役、杀戮、屈辱.
自己一定要成功,以前没有实力的时候,陈绍还经常想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事不济则躲到江南避祸。
如今真的拥兵数万,这种想法早被他抛诸脑后。
看着无定河里,月光粼粼,陈绍拔出佩剑,竖在身前,心中默念:皇天后土,先祖有灵,英魂不散,佑我功成!
董大虎有些疑惑,看着东家,小声问道:“东家?”
陈绍收剑回鞘,摆手说道:“没事。”
大虎和他关系亲厚,笑着道:“吓俺一跳,东家刚才干什么呢?”
“我请神了。”
几个亲兵互相看了一眼,面面相觑,都是一头雾水。
陈绍没有去银州,而是选择了沿河而上,去夏州附近。
这一路上,他下令修建堡寨,派人联络各个部族生羌,相约一起反夏。
很多部落都是持观望态度,也有一些因为被西夏盘剥太厉害,尤其是这五年战争期间,所以选择加入陈绍。
当然也有一些死硬部落,尤其是野利部六府部落,这是西夏野战士卒最大的兵源地。
野利部,一直以来,都和李氏皇族联姻,属于西夏除了拓跋李氏之外的第二大族。
他们自然是不会投降的,根据以往情报,他们至少拥兵五万。
野利和大宋的仇恨,由来已久。为了对抗大宋,他们甚至搞出了个六府部落,以前这些部落,彼此之间很多都是世仇,在盐州和夏州一带厮杀了几百年。
后来五代至北宋时期,汉人王朝持续向河套-陇东扩张,迫使分散的党项部落放弃世仇,组建联盟抵御汉人西进。
六族原居地(庆阳至盐州)恰处宋军进攻矛头(环庆路、鄜延路),单一部落实力无法抗衡。
于是他们选择了联合,为了让族人放下原本的仇恨,甚至还发明出了个共同始祖“扎尔戈”。
当时的各族族长,聚在一起,讨论了几天。然后就宣称各族均源自“白牦牛山神扎尔戈的后裔”,定期举行血盟仪式(宰牛饮血)强化认同。
他们把六族约信,刻在铜板上,有点类似于约法三章,也是三个约定:
当汉人入侵时,各族出兵比例为:野利部三成、往利二成、房当二成,其余部落共出一成;
战利品按出兵数分配(牲畜归游牧族、铁器归农耕族);
背叛者全族贬为奴隶。
他们被大宋打的有点惨,两边可谓是仇深似海,为了摆脱对大宋的依赖,甚至搞出了盐换粮、粮饲马、马驮盐,形成自给经济圈。
后来往利氏投宋、房当氏北逃,六府联盟基本崩溃,但是野利部坐大之后,延续了对大宋的仇恨。
陈绍拿下夏州,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西夏党项野利部。
大军行至中途,陈绍和韩世忠骑在马背上,挺直了身子。
他们一起看向死死的看着一条蜿蜒浅缓的河流横在眼前,河对面是一些堡寨,寨墙的垛口后面虽然堵满了密密麻麻的人头,可是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声响发出来。
这些人不想掺和宋夏之战,但是每次面对前来进攻的宋人,他们都是首当其冲,被杀的最惨。
眼看宋人又来了,这些人也只能聚起来反抗,一排排衣甲不整的步卒,正排成歪歪扭扭的阵势,严阵以待。
宥州斩了李耀宗的东阳胜,大声对陈绍说道:“节帅,这些都是汉族豪强和米擒氏的人马。”
陈绍也听说过,在夏州的南部,有很大一片土地,是非常适合种地的。
当地的汉人,就慢慢地聚集于此,米擒氏虽名列党项八部,但从未进入西夏权力核心。
他们在和汉人相处的过程中,慢慢被同化,也爱上了种地。
这些人,用脚下肥沃的土地,供给了夏州一带绝大部分的粮食。
他们只想安安静静地种地,所以每次看到宋军到来,就跟边境那些汉人,见到蛮族入侵劫掠时候的心情差不多。
陈绍静静地看了一会,问道:“能不能谈?”
韩世忠看着对岸的人马,他们身上,没有其他部落的凶悍气质。在后面还有跟着的数千乱哄哄的民夫辅兵,不少豪强,是把坞壁里头家当都带来了。
有的举着钉耙,有的举着锄头,有的干脆拿着木棍。
这些人装备不佳,军纪战意都不怎么样。纯属是拼凑之军,拉出来的模样。衣衫破旧杂乱的士卒们,光是列成一个简单的横阵就了不少功夫。
以前西军遇到,大概率是进去抢一番,补充辎重。
抢完还要烧了房子,因为他们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很快就会再次冒出来,繁衍生息,为西夏提供粮草赋税.
“节帅要和他们谈?”
陈绍笑了笑,用马鞭指着广袤肥沃的土地,和一个个寨子,说道:“这片土地,总归是要有人来种的。”
韩世忠突然意识到,这次和西军之前的动作不同,如今自己这群人是要彻底占住这片土地了。
转换了角度之后,再看这群人,就顺眼多了。
以后这片土地上出产的粮食,说不定就是自己出征时候的口粮了,这群孜孜不倦,生生不息的农户,可不就是一群顶好的顺民。
他点了点头,说道:“节帅高见,我看这些人,对西夏也不会有多少忠心。”
陈绍说道:“谁赢他们帮谁!来日咱们就在这里,与西夏人打上一场,只要赢了,他们对西夏的那点忠心就会土崩瓦解。”
这伙人,看上去就是一群日子人,只要日子过得去,给哪个朝廷交税都行。
陈绍对这种人太熟悉了,他读过史书,往前一千年,往后一千年,这种人一直没有变
陈绍估摸着,夏州的兵马也该出来了,虽然有一部分要去支援银州,剩下的人也应该比自己多。
接下来的硬仗,基本都集中在夏州附近,他已经做好了长期相持,甚至是用堡寨法推进的准备了。
东阳胜在旁边听见了,叉手道:“节帅,属下和这些人有些交情,愿意去说服他们来降。”
陈绍点了点头,“你去一趟也行,不急着回来,就告诉他们,尽管在对岸,看我们与夏贼厮杀,叫他们自己辨认,谁才是这片土地新的主人。”
东阳胜点了点头,带着几十个亲兵,从河边寻了个小船就要过去。
堡寨上的兵,全都脸色大变,突然有人射来一箭。
这箭轻飘飘的,到了近前已经没有了威力,落在了水中。
东阳胜扯着嗓门大骂,“张炮头,看好了,别让你手下乱射!蹭破了皮,老子也不饶你!”
这地方,本来就处于宥州和夏州中间,甚至更靠近宥州城一些。
东阳胜原本是宥州重将,又是附近地头蛇家族出身,地位很高。
一个地方豪强,神色是怕的最厉害的,一巴掌打在身边小兵身上,骂道:“他娘的,谁让你们乱射的!”
“首领,不是我。”小兵委屈地说道。
话音刚落,然后又是一巴掌打了来,“我还不知道不是你,这不是扇你方便么!”
等到东阳胜靠岸,他亲自下去,把人迎了上来,嗫嚅着开口:“恭喜将军改换门庭高升,这些宋人,看起来也精壮的很.”
东阳胜笑骂道:“少废话,这次来的可是大宋节帅,已经钦点了的定难军节帅,来了就不走了,宥州的事你也知道,如今这地盘又归了你们汉人了,你们的好日子来了,赶紧收拾东西,随我去营中,以后说不定也混个太守当当,岂不是光宗耀祖。“
张炮头笑道:“将军真会开玩笑,跟着俺出来的,多是家人子弟,还有寨中精壮,要是折损了,俺可是不要说将来富贵了,连种地都得上寡妇了!”
“回去之后,不知道多少人要指着脊梁骨骂俺。”
“劳烦将军你去转告节帅,只要到了收成时节,俺们会按时足量缴税纳粮,希望他手下留情。”
东阳胜哈哈一笑,摆手道:“你要自保,尽管回去!守着你一个土寨子,将来有多大出息?这是什么世道?不趁着这个机会早日爬上去,成为掌握一方生死之人,还要等到将来天下大定,一个州县吏就要让你弯腰折节么?张炮头,俺和你是旧识,当年带兵也在你的坞壁当中歇过马,自然有交情在,还会害你不成?”
他又指着夏州方向:“这座夏州城,是定难军最要所在,打了五年仗,你是知道的,城中有可支一年的粟米?乱世之中,你是不是还要给夏州城里纳粮交差,两头保平安?”
被说中心事的张炮头摸了摸脑门,没有说话,心中却在想宋人无能,来了又走。
哪次真站稳脚跟了。
东阳胜继续说道:“只要你来了,别的不说,有七八百副好甲,有数千上好的刀矛马槊,弓弩箭镞,更是不计其数,都供你挑选。”
“我也不怕告诉你,本来我们都是提议杀过来的,节帅他慈悲心肠,特意叫俺来劝降,你别不识抬举。”
张炮头心中哀叹,投降了这些人,就怕你们将来跑了,夏州城里的党项人能善罢甘休?
恐怕会惹来灭族之灾。
陈绍给东阳胜的任务,是告诉他们这些人,在这里看自己和夏州兵打一仗,然后决定归顺哪边。
但是东阳胜是新降之将,立功心切,便一直施压,希望直接带着他们去投降,才是大功一件。
无奈这些人胆子太小,张炮头笑道:“将军到寨子里歇歇,这事太大了,俺回去召集大家一起商议商议。”
(本章完)
满天星斗,一轮皎月。
河畔帐篷密布,有幽幽的笛声响起。
陈绍带着几个亲兵,在营中转了一圈,又亲手布置了一些游骑哨探。
红柳河的下游,就是大名鼎鼎的无定河。
行至红无定河边,抬头望去,痴痴的看着天幕。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千百年来,星辰满月,如同今日一般,照在多少辈征夫的身上。
他们中,又有多少人埋骨边陲,死在了这无定河边。光是三十年前的永乐城之战,西夏截断水源,就渴死了数万大宋将士。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一股难言的情绪,突然就盈满了胸膛,五胡乱华之后,源水一战,汉家存亡续绝,再度复兴,重据中原。
盛唐之后数百年,汉运陵替,五代又起,本朝立国时候,燕云已经沦落到异族手中久矣。
后来西北党项割据,中原文明两面苦苦支撑,历代宋主不可谓不努力,但是既不能收伏幽燕,也不能荡平西北。
那种凌驾于异族之上的汉唐雄风,已经多少年不复出现了。
现在又起来一个更加凶狠的女真!在北面草原上,还有一群零散的游牧部落,正在积蓄力量准备崛起。
女真之后,又是蒙古,他们次第兴起,野蛮凶暴,轮番入主中原。
奴役、杀戮、屈辱.
自己一定要成功,以前没有实力的时候,陈绍还经常想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事不济则躲到江南避祸。
如今真的拥兵数万,这种想法早被他抛诸脑后。
看着无定河里,月光粼粼,陈绍拔出佩剑,竖在身前,心中默念:皇天后土,先祖有灵,英魂不散,佑我功成!
董大虎有些疑惑,看着东家,小声问道:“东家?”
陈绍收剑回鞘,摆手说道:“没事。”
大虎和他关系亲厚,笑着道:“吓俺一跳,东家刚才干什么呢?”
“我请神了。”
几个亲兵互相看了一眼,面面相觑,都是一头雾水。
陈绍没有去银州,而是选择了沿河而上,去夏州附近。
这一路上,他下令修建堡寨,派人联络各个部族生羌,相约一起反夏。
很多部落都是持观望态度,也有一些因为被西夏盘剥太厉害,尤其是这五年战争期间,所以选择加入陈绍。
当然也有一些死硬部落,尤其是野利部六府部落,这是西夏野战士卒最大的兵源地。
野利部,一直以来,都和李氏皇族联姻,属于西夏除了拓跋李氏之外的第二大族。
他们自然是不会投降的,根据以往情报,他们至少拥兵五万。
野利和大宋的仇恨,由来已久。为了对抗大宋,他们甚至搞出了个六府部落,以前这些部落,彼此之间很多都是世仇,在盐州和夏州一带厮杀了几百年。
后来五代至北宋时期,汉人王朝持续向河套-陇东扩张,迫使分散的党项部落放弃世仇,组建联盟抵御汉人西进。
六族原居地(庆阳至盐州)恰处宋军进攻矛头(环庆路、鄜延路),单一部落实力无法抗衡。
于是他们选择了联合,为了让族人放下原本的仇恨,甚至还发明出了个共同始祖“扎尔戈”。
当时的各族族长,聚在一起,讨论了几天。然后就宣称各族均源自“白牦牛山神扎尔戈的后裔”,定期举行血盟仪式(宰牛饮血)强化认同。
他们把六族约信,刻在铜板上,有点类似于约法三章,也是三个约定:
当汉人入侵时,各族出兵比例为:野利部三成、往利二成、房当二成,其余部落共出一成;
战利品按出兵数分配(牲畜归游牧族、铁器归农耕族);
背叛者全族贬为奴隶。
他们被大宋打的有点惨,两边可谓是仇深似海,为了摆脱对大宋的依赖,甚至搞出了盐换粮、粮饲马、马驮盐,形成自给经济圈。
后来往利氏投宋、房当氏北逃,六府联盟基本崩溃,但是野利部坐大之后,延续了对大宋的仇恨。
陈绍拿下夏州,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西夏党项野利部。
大军行至中途,陈绍和韩世忠骑在马背上,挺直了身子。
他们一起看向死死的看着一条蜿蜒浅缓的河流横在眼前,河对面是一些堡寨,寨墙的垛口后面虽然堵满了密密麻麻的人头,可是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声响发出来。
这些人不想掺和宋夏之战,但是每次面对前来进攻的宋人,他们都是首当其冲,被杀的最惨。
眼看宋人又来了,这些人也只能聚起来反抗,一排排衣甲不整的步卒,正排成歪歪扭扭的阵势,严阵以待。
宥州斩了李耀宗的东阳胜,大声对陈绍说道:“节帅,这些都是汉族豪强和米擒氏的人马。”
陈绍也听说过,在夏州的南部,有很大一片土地,是非常适合种地的。
当地的汉人,就慢慢地聚集于此,米擒氏虽名列党项八部,但从未进入西夏权力核心。
他们在和汉人相处的过程中,慢慢被同化,也爱上了种地。
这些人,用脚下肥沃的土地,供给了夏州一带绝大部分的粮食。
他们只想安安静静地种地,所以每次看到宋军到来,就跟边境那些汉人,见到蛮族入侵劫掠时候的心情差不多。
陈绍静静地看了一会,问道:“能不能谈?”
韩世忠看着对岸的人马,他们身上,没有其他部落的凶悍气质。在后面还有跟着的数千乱哄哄的民夫辅兵,不少豪强,是把坞壁里头家当都带来了。
有的举着钉耙,有的举着锄头,有的干脆拿着木棍。
这些人装备不佳,军纪战意都不怎么样。纯属是拼凑之军,拉出来的模样。衣衫破旧杂乱的士卒们,光是列成一个简单的横阵就了不少功夫。
以前西军遇到,大概率是进去抢一番,补充辎重。
抢完还要烧了房子,因为他们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很快就会再次冒出来,繁衍生息,为西夏提供粮草赋税.
“节帅要和他们谈?”
陈绍笑了笑,用马鞭指着广袤肥沃的土地,和一个个寨子,说道:“这片土地,总归是要有人来种的。”
韩世忠突然意识到,这次和西军之前的动作不同,如今自己这群人是要彻底占住这片土地了。
转换了角度之后,再看这群人,就顺眼多了。
以后这片土地上出产的粮食,说不定就是自己出征时候的口粮了,这群孜孜不倦,生生不息的农户,可不就是一群顶好的顺民。
他点了点头,说道:“节帅高见,我看这些人,对西夏也不会有多少忠心。”
陈绍说道:“谁赢他们帮谁!来日咱们就在这里,与西夏人打上一场,只要赢了,他们对西夏的那点忠心就会土崩瓦解。”
这伙人,看上去就是一群日子人,只要日子过得去,给哪个朝廷交税都行。
陈绍对这种人太熟悉了,他读过史书,往前一千年,往后一千年,这种人一直没有变
陈绍估摸着,夏州的兵马也该出来了,虽然有一部分要去支援银州,剩下的人也应该比自己多。
接下来的硬仗,基本都集中在夏州附近,他已经做好了长期相持,甚至是用堡寨法推进的准备了。
东阳胜在旁边听见了,叉手道:“节帅,属下和这些人有些交情,愿意去说服他们来降。”
陈绍点了点头,“你去一趟也行,不急着回来,就告诉他们,尽管在对岸,看我们与夏贼厮杀,叫他们自己辨认,谁才是这片土地新的主人。”
东阳胜点了点头,带着几十个亲兵,从河边寻了个小船就要过去。
堡寨上的兵,全都脸色大变,突然有人射来一箭。
这箭轻飘飘的,到了近前已经没有了威力,落在了水中。
东阳胜扯着嗓门大骂,“张炮头,看好了,别让你手下乱射!蹭破了皮,老子也不饶你!”
这地方,本来就处于宥州和夏州中间,甚至更靠近宥州城一些。
东阳胜原本是宥州重将,又是附近地头蛇家族出身,地位很高。
一个地方豪强,神色是怕的最厉害的,一巴掌打在身边小兵身上,骂道:“他娘的,谁让你们乱射的!”
“首领,不是我。”小兵委屈地说道。
话音刚落,然后又是一巴掌打了来,“我还不知道不是你,这不是扇你方便么!”
等到东阳胜靠岸,他亲自下去,把人迎了上来,嗫嚅着开口:“恭喜将军改换门庭高升,这些宋人,看起来也精壮的很.”
东阳胜笑骂道:“少废话,这次来的可是大宋节帅,已经钦点了的定难军节帅,来了就不走了,宥州的事你也知道,如今这地盘又归了你们汉人了,你们的好日子来了,赶紧收拾东西,随我去营中,以后说不定也混个太守当当,岂不是光宗耀祖。“
张炮头笑道:“将军真会开玩笑,跟着俺出来的,多是家人子弟,还有寨中精壮,要是折损了,俺可是不要说将来富贵了,连种地都得上寡妇了!”
“回去之后,不知道多少人要指着脊梁骨骂俺。”
“劳烦将军你去转告节帅,只要到了收成时节,俺们会按时足量缴税纳粮,希望他手下留情。”
东阳胜哈哈一笑,摆手道:“你要自保,尽管回去!守着你一个土寨子,将来有多大出息?这是什么世道?不趁着这个机会早日爬上去,成为掌握一方生死之人,还要等到将来天下大定,一个州县吏就要让你弯腰折节么?张炮头,俺和你是旧识,当年带兵也在你的坞壁当中歇过马,自然有交情在,还会害你不成?”
他又指着夏州方向:“这座夏州城,是定难军最要所在,打了五年仗,你是知道的,城中有可支一年的粟米?乱世之中,你是不是还要给夏州城里纳粮交差,两头保平安?”
被说中心事的张炮头摸了摸脑门,没有说话,心中却在想宋人无能,来了又走。
哪次真站稳脚跟了。
东阳胜继续说道:“只要你来了,别的不说,有七八百副好甲,有数千上好的刀矛马槊,弓弩箭镞,更是不计其数,都供你挑选。”
“我也不怕告诉你,本来我们都是提议杀过来的,节帅他慈悲心肠,特意叫俺来劝降,你别不识抬举。”
张炮头心中哀叹,投降了这些人,就怕你们将来跑了,夏州城里的党项人能善罢甘休?
恐怕会惹来灭族之灾。
陈绍给东阳胜的任务,是告诉他们这些人,在这里看自己和夏州兵打一仗,然后决定归顺哪边。
但是东阳胜是新降之将,立功心切,便一直施压,希望直接带着他们去投降,才是大功一件。
无奈这些人胆子太小,张炮头笑道:“将军到寨子里歇歇,这事太大了,俺回去召集大家一起商议商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