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一张珍贵的入场券
第134章 一张珍贵的入场券
现在的电影开机仪式很简单,关於后世香江的那套烧香拜神还没有传进来也不允许传进来。
若是讲究一点的剧组,无非是导演、製片人等主要话事人上前说两句,再或者放两掛鞭炮:
如果不讲究的,直接开始拍也没人会说些什么。
《山楂树之恋》的开机仪式定在了国庆节之后。
確切的时间是10月10日。
这一天陈耀东请了假,也来到了剧组。
“小陈,你要不也上来讲两句?”刘幗泉发完言,见陈耀东这个编剧还没上过台,於是朝他发出了邀请。
“我就是来凑个数的,还是算了吧。”陈耀东没有准备,所以並不想出这个风头。
“怎么是凑数呢,你可是小说作者兼编剧,快来快来。大家掌声欢迎。”
“小陈编剧,上啊,不要怂。”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辰东同志,给大家讲两句。”
“小陈导演.“”
哗哗哗!
哗哗哗!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之中,伴隨著大家的怂声,陈耀东最终还是走了出来。
“感谢大家的热情,我什么都没有准备,就简单送个祝福吧,这样也不耽误大家时间。”
这些都是客套话,虽然陈耀东没有准备,但真要让他发挥,隨隨便便可以跟大家吹上半个小时的牛都不成问题。
只是考虑到前面大家的发言时长加起来至少达到了四十分钟以上,而他作为最后一个发言人,且又不是主角,何必去挑战这些听眾的耐心呢。
“咳咳~”清了清嗓子,陈耀东祝福道:”我祝咱们《山楂树之恋》剧组拍戏时顺顺利利,祝电影成功上映,上映爆火,也祝在场所有人生活幸福,平安顺遂,开开心心。”
“好!”
“感谢小陈的祝福。”
刘幗泉从陈耀东手里接过“话筒”,比较正式的说道:“下面我宣布,《山楂树之恋》,於1979年10月10日,上午九点三十八分,在大河公社外景取景地,
正式开机!”
她话音落下,早有负责放鞭炮的人同时点燃了两掛鞭炮。
一阵里啪啦的响声后,剧组推进到第一场戏。
眾所周知,剧组拍戏不是按照电影的播放顺序来拍的。
好比接下来,即將上演的第一场戏就是静秋收到市里同志,从下乡插队的地方,赶回学校排一出舞台剧,如果表现好,这为她毕业后留校会有很大帮助。
“演员准备好了没有?”
刘筱莉点点头,这场戏她是主角。
因为是演一出舞台剧,其难度相对於很多演员而言都是挺高的。
但由於跳舞是刘筱莉的特长,所以这场戏对她来说,反倒有些轻鬆。
“好,场记打板。”
早有准备的场记將写了这场戏的基本信息的场记板往镜头前一递,大声道:“第89场1镜1次。”
刘幗泉回头看了整个剧组那唯一的一台摄像机一眼,见没有犯下什么还没开镜这种低级错误,於是下一秒宣布道:“3、2、1,开始!”
学校的舞台上,一身军绿色衣服,还搭著两条马尾辫的静秋领著一排舞蹈学生从幕后小跑著来到了舞台中心,同时嘴里唱道:
“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
“爹亲娘亲不如毛z亲。”
“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
“河深海深不如阶级有爱深。”
“毛zd思想是革命的宝。”
“谁要是反对他,谁就是我们的敌人。”
歌词很红,很直白,但这就是静秋生活的那个时期,不,也包括现在的人们同样是这种思想。
只是如今改革开放,没有像前几年那么形式化了。
这场舞足有一分多钟的镜头,算得上是长镜头了。
这个年代拍这场多人场面的长镜头,其实很少见,原因是现在的剧组通常都只有一部摄像机,而一部摄像机是没法將一支多人舞蹈的美感拍出最大效果的。
除非將这台机器架到不同的方位,让演员多来几遍,相当於把一台机器当成多台机器来用。
事实上这个年代不少戏也確实是这样拍的,不过眼下这场戏在刘幗泉看来,
已经达到了她心里的预期,加上她想要一个开门红的寓意,便不准备浪费胶捲,
也不准备辛苦演员了。
於是宣布道:“非常好,这场戏一遍过。看来我们今天可以多拍几场了。”
因为当初在《牧马人》受到了陈耀东的影响,现在刘幗泉对於拍戏效率也特別注重。
“小莉姐,非常棒!”
陈耀东在刘筱莉演完之后,將她的水杯递过去。
嘴里毫不吝嗇夸奖之词。
“真的吗?”还带著妆的『静秋”接过水杯,没有第一时间去喝,而是笑盈盈的盯著这个比老三更帅的男人。
“比珍珠还真。”
说起来,这也是陈耀东第一次见他家小莉姐跳舞。
固然是在戏里,但那种在舞台上的自信和风采,確实重新刷新了陈耀东对她的了解。
就感觉自家小莉姐更有魅力了。
唯一比较可惜的是,没看够。
次日,陈耀东因为就只请了两天假,必须得离开。
不过离开之前,有些话没机会当面说,只能是给她小莉姐留了一封信。
“这个小陈,居然想看我单独给他跳舞,哼,美死他。”
嘴上这样说,心里其实没有多少抗拒,行动上更是將这封信捂在了心口。
转眼,陈耀东参加《山楂树之恋》剧组的开机仪式回来已经有一周了。
出乎他意料的是,他居然收到了第四次文代会的邀请。
而这份邀请函是《人民文学》让章德凝编辑给他送来的。
虽然小章编辑没说,但陈耀东心里清楚,他这次能受邀参加第四次文代会,
大抵和他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那篇《高山下的环》脱不开干係。
如果没有这篇军方都重视的小说,光凭他那爱情三部曲,只怕是想要拿到这次文代会的入场券还有点够呛。
毕竟,这可是国家性质,匯聚了文化战线的诸多大佬,对接下来我国文化產业將会起到深远影响的一次不常举办,可是足以载入史册的重要会议。
陈耀东对於自己能够拿到门票,哪怕只是一张普通门票,也还是特別激动的,因为有种亲眼见证歷史的感觉。
听说就连那位老人家届时都会出席开幕式並致词!
还有綾子师姐她老爹也会到场。
“10月30日举行开幕式,也就是说,只剩下半个月不到了——”
现在的电影开机仪式很简单,关於后世香江的那套烧香拜神还没有传进来也不允许传进来。
若是讲究一点的剧组,无非是导演、製片人等主要话事人上前说两句,再或者放两掛鞭炮:
如果不讲究的,直接开始拍也没人会说些什么。
《山楂树之恋》的开机仪式定在了国庆节之后。
確切的时间是10月10日。
这一天陈耀东请了假,也来到了剧组。
“小陈,你要不也上来讲两句?”刘幗泉发完言,见陈耀东这个编剧还没上过台,於是朝他发出了邀请。
“我就是来凑个数的,还是算了吧。”陈耀东没有准备,所以並不想出这个风头。
“怎么是凑数呢,你可是小说作者兼编剧,快来快来。大家掌声欢迎。”
“小陈编剧,上啊,不要怂。”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辰东同志,给大家讲两句。”
“小陈导演.“”
哗哗哗!
哗哗哗!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之中,伴隨著大家的怂声,陈耀东最终还是走了出来。
“感谢大家的热情,我什么都没有准备,就简单送个祝福吧,这样也不耽误大家时间。”
这些都是客套话,虽然陈耀东没有准备,但真要让他发挥,隨隨便便可以跟大家吹上半个小时的牛都不成问题。
只是考虑到前面大家的发言时长加起来至少达到了四十分钟以上,而他作为最后一个发言人,且又不是主角,何必去挑战这些听眾的耐心呢。
“咳咳~”清了清嗓子,陈耀东祝福道:”我祝咱们《山楂树之恋》剧组拍戏时顺顺利利,祝电影成功上映,上映爆火,也祝在场所有人生活幸福,平安顺遂,开开心心。”
“好!”
“感谢小陈的祝福。”
刘幗泉从陈耀东手里接过“话筒”,比较正式的说道:“下面我宣布,《山楂树之恋》,於1979年10月10日,上午九点三十八分,在大河公社外景取景地,
正式开机!”
她话音落下,早有负责放鞭炮的人同时点燃了两掛鞭炮。
一阵里啪啦的响声后,剧组推进到第一场戏。
眾所周知,剧组拍戏不是按照电影的播放顺序来拍的。
好比接下来,即將上演的第一场戏就是静秋收到市里同志,从下乡插队的地方,赶回学校排一出舞台剧,如果表现好,这为她毕业后留校会有很大帮助。
“演员准备好了没有?”
刘筱莉点点头,这场戏她是主角。
因为是演一出舞台剧,其难度相对於很多演员而言都是挺高的。
但由於跳舞是刘筱莉的特长,所以这场戏对她来说,反倒有些轻鬆。
“好,场记打板。”
早有准备的场记將写了这场戏的基本信息的场记板往镜头前一递,大声道:“第89场1镜1次。”
刘幗泉回头看了整个剧组那唯一的一台摄像机一眼,见没有犯下什么还没开镜这种低级错误,於是下一秒宣布道:“3、2、1,开始!”
学校的舞台上,一身军绿色衣服,还搭著两条马尾辫的静秋领著一排舞蹈学生从幕后小跑著来到了舞台中心,同时嘴里唱道:
“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
“爹亲娘亲不如毛z亲。”
“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
“河深海深不如阶级有爱深。”
“毛zd思想是革命的宝。”
“谁要是反对他,谁就是我们的敌人。”
歌词很红,很直白,但这就是静秋生活的那个时期,不,也包括现在的人们同样是这种思想。
只是如今改革开放,没有像前几年那么形式化了。
这场舞足有一分多钟的镜头,算得上是长镜头了。
这个年代拍这场多人场面的长镜头,其实很少见,原因是现在的剧组通常都只有一部摄像机,而一部摄像机是没法將一支多人舞蹈的美感拍出最大效果的。
除非將这台机器架到不同的方位,让演员多来几遍,相当於把一台机器当成多台机器来用。
事实上这个年代不少戏也確实是这样拍的,不过眼下这场戏在刘幗泉看来,
已经达到了她心里的预期,加上她想要一个开门红的寓意,便不准备浪费胶捲,
也不准备辛苦演员了。
於是宣布道:“非常好,这场戏一遍过。看来我们今天可以多拍几场了。”
因为当初在《牧马人》受到了陈耀东的影响,现在刘幗泉对於拍戏效率也特別注重。
“小莉姐,非常棒!”
陈耀东在刘筱莉演完之后,將她的水杯递过去。
嘴里毫不吝嗇夸奖之词。
“真的吗?”还带著妆的『静秋”接过水杯,没有第一时间去喝,而是笑盈盈的盯著这个比老三更帅的男人。
“比珍珠还真。”
说起来,这也是陈耀东第一次见他家小莉姐跳舞。
固然是在戏里,但那种在舞台上的自信和风采,確实重新刷新了陈耀东对她的了解。
就感觉自家小莉姐更有魅力了。
唯一比较可惜的是,没看够。
次日,陈耀东因为就只请了两天假,必须得离开。
不过离开之前,有些话没机会当面说,只能是给她小莉姐留了一封信。
“这个小陈,居然想看我单独给他跳舞,哼,美死他。”
嘴上这样说,心里其实没有多少抗拒,行动上更是將这封信捂在了心口。
转眼,陈耀东参加《山楂树之恋》剧组的开机仪式回来已经有一周了。
出乎他意料的是,他居然收到了第四次文代会的邀请。
而这份邀请函是《人民文学》让章德凝编辑给他送来的。
虽然小章编辑没说,但陈耀东心里清楚,他这次能受邀参加第四次文代会,
大抵和他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那篇《高山下的环》脱不开干係。
如果没有这篇军方都重视的小说,光凭他那爱情三部曲,只怕是想要拿到这次文代会的入场券还有点够呛。
毕竟,这可是国家性质,匯聚了文化战线的诸多大佬,对接下来我国文化產业將会起到深远影响的一次不常举办,可是足以载入史册的重要会议。
陈耀东对於自己能够拿到门票,哪怕只是一张普通门票,也还是特別激动的,因为有种亲眼见证歷史的感觉。
听说就连那位老人家届时都会出席开幕式並致词!
还有綾子师姐她老爹也会到场。
“10月30日举行开幕式,也就是说,只剩下半个月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