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密折
第353章 密折
“把祖珽给我叫过来!”
宗室们与苍头离去后,高殷命人传唤祖斑。
这傢伙也没走多远,一听徵召,屁顛屁顛地就过来了。
他收拾衣裳,还想著在新君面前表现一二,心里喜不自胜,觉得自己是头几个被高殷所召唤的臣子,颇为得意。
“听说你曾经向长广王献画,还说他骨相非凡,梦到他乘龙上天?”
新至尊第一句话就让祖斑惊骇欲绝,他眼珠子狂转,急忙解释:“臣、臣是说他骨相非凡,必能扶持贵人上天!”
高殷也不计较,这傢伙是属狗皮膏药的,你对他好他记不住,你对他凶一定记仇。
可偏偏他还真的是爱高氏和大齐,就像那种从小跟著少爷长大的老奴才,毛病不少,忠心没的说,何况他还有才。
只有用他无法反抗的强大权力逼迫他,他才会为了活命而努力。
高殷也不大想把这样的人留在朝里,老贪污犯一个,刚好现在朝廷是要论功给官职的,高殷就先给他安排一个了:“去章武都做太守吧。”
祖斑感恩戴德,但心中空旷,总觉得缺了些什么忽然听见至尊又说:“这些物品送你,若是有什么要说的,就用它们写下来,可以直接呈报於朕。”
一套精美的文房四宝,还有一个精致的皮匣被送到祖斑身前,一看便价值不菲,祖斑乐得嘴角都笑咧了,亏他还不忘行礼:“谢至尊隆恩!”
“记住,有什么可以匯报的,都可以写,特別是那些你觉得不对劲的祖斑心中一凛,顿时有些发付,意识到了至尊的意思。
“臣、臣多谢”
见他慌里慌张地离开,高殷忍不住露出微笑。
密折制度最开始是康熙朝出现,而后雍正朝兴起,简单来说就是打小报告。
通过密折了解下情,使得臣下不敢有所隱瞒,是最主要的功能,“无非公听並观,欲周知民间之情形耳”,有关民生的大小事情,什么地方有秘密结社,都可以说,甚至举荐人才也可以。
第二个功能,就是通过密折,与当地的大臣议论改革的事情,高殷之后要一统天下,治理民生,乃至改革整个南北朝的制度,让帝国往唐朝乃至资本主义的正轨上走去,必然需要对各地进行策划和治理,密折制度就能够將实情儘可能及时反馈,让高殷好做调整。
第三则是控制臣下,强化皇权,给臣下赠予密折特权,不仅是对他们的信赖,平时可以书信交流增进感情,更可以让他们及时匯报变动,这对身处风口浪尖,即將抵达歷史政变时间线的高殷来说,是必要的预防手段。
当一个臣子获得这个权利的时候,他若是够聪明,就应该也能猜到,同样会有其他臣子得到这个特权。
开启密折制度,精选忠臣,赐予御赐金笔和宫廷特製作的香墨,以此笔与墨写的內容,放在只有两把钥匙可以开启的皮匣中,內容上达天听,至尊会亲自处理一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嘛。
这种信赖和震撼的力度,能够有效压制高演、贺拔仁等人的异心,即便他们铁了心要作乱,底下那群二三线的小勛贵,也不一定敢全力支持,到时候就是他和皇叔高演之间的比拼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其实高殷过得极其无聊,因为高洋还没下葬。
理论来说,他应该为高洋守孝至少三年,经过汉文帝的改革,变成了以日易月,也就是二十七天,一般丧礼也差不多会持续这么久,恰好到下葬之日结束,因此到了出殯之日,差不多就可以除服去丧了。
但一来高殷的人设是儒学孝子,孝心应该比他人表现得更充裕一些,二来高洋此前改的制度,
在这时候小小的坑了一把高殷:丧期在下葬结束后再计算,那么高洋下葬后,高殷也还要守二十七日的孝。
原身將丧礼主持的工作交给高演,应该也是出於这样的无奈之举,以原身的圣质程度,他估计是真心给高洋服丧了二十七日,什么事情都交给高演管,让叔叔笑嘻了。
守孝期间要禁慾,涉及到其他都还好,比如吃肉饮酒,高殷自己也能忍一忍,唯独房事这方面,高殷熬得实在痛苦。
古代有一个大孝子,父母死了专门在父母的墓穴旁挖了一个山洞,在里边住了三年,时人称颂之。但后来被人发现,他居然有一两岁的孩子,说明在自己守孝的时候还和妻子愉快地玩要,立刻身败名裂。
高殷要是表示自己是究极孝子,为高洋守三年丧,那真是一点都不过分,最好是天天给洋子跪拜祈祷,肯定能成二十四孝之一了。
但他的身份是君王,肯定不能这样子,因为汉文帝的改革,变成二十七日,那也要至少守住这二十七日的裤襠,否则他的道德水平,立刻在汉人里掉到比洋子还差的档次,没准还会有汉人世家投奔高演一一六叔就是以孝出的道。
难忍也得忍啊,这些天高殷怕自己控制不住,连郁蓝的面都不敢见,只怕自己兽性大发,化身长坂英雄七进七出。
既然这样,閒著也是閒著,高殷召集杨等臣子,辅政五臣与高睿、高负责处理朝廷的事情,长恭、高浚、孝珩则管理对內的八旗事务,斛律光、段韶的地位不变,派遣高涣、延宗与他们一同管理普阳的军队。
高殷自己,则每日在处理必须的政务后,身披斩衰丧服,在普阳內外四处巡游,给沿街的臣民发放食物和金钱,表示自己过於哀痛,吃不下饭,赏赐给自己的臣民,同时展现自己的孝心。
对於公主群体,高殷也在此时掺和了一手,原本按照服期,已经嫁人的公主们要为本亲降低一等,因为她们已经是她家之人了,更多的是维护夫君一族的尊严,但高殷將之否定,要求皇族女子,不论是否出室,都要为先帝提升一阶的丧期。
一来是表示高殷的孝心,只有如此才能表现我对父皇驾崩的沉痛哀悼,二来也是提高公主们的地位,强调女子们对妻族的责任,进而抬高了齐朝皇室的尊严。
我们高家,就是要高人一等。
虽然多受了一些苦,但从长远来说,对高家宗室的名望和地位是有好处的,所以公主们骂骂咧咧的接受了这个变动,这也代表著高永徽、高永馨在各自家族的话语权更加深重,能够帮高殷盯好崔达擎和斛律武都。
其次,则是在僧人身上动了心思。
佛教起源於印度,认为僧人是方外之宾,因此不应该受到世俗礼节的限制,见君王和亲人应当免於跪拜,即所谓的“沙门不敬王者”;反倒是君王和父母兄弟,见了僧人必须看在佛的面子上致敬。
这个问题从晋朝一直吵到现在,乃至唐朝还在吵,是因为涉及到了一个本质的问题:佛教必须要凌驾於王法上,才能操纵王法,否则就被王法所操纵。
谁敬谁,本质上就是皇权和宗教的战爭。
作为皇权拥有者,高殷自然不允许沙门能超脱於他的政治之上,那可真就变成佛国了,他用佛教目的是稳固权力和国家秩序,不是给他们打工。
面对数百年来的爭论,此刻的高殷用一句话就完成了反杀:
“太祖明睿好道,即是当今如来,沙门宜应尽礼。”
“把祖珽给我叫过来!”
宗室们与苍头离去后,高殷命人传唤祖斑。
这傢伙也没走多远,一听徵召,屁顛屁顛地就过来了。
他收拾衣裳,还想著在新君面前表现一二,心里喜不自胜,觉得自己是头几个被高殷所召唤的臣子,颇为得意。
“听说你曾经向长广王献画,还说他骨相非凡,梦到他乘龙上天?”
新至尊第一句话就让祖斑惊骇欲绝,他眼珠子狂转,急忙解释:“臣、臣是说他骨相非凡,必能扶持贵人上天!”
高殷也不计较,这傢伙是属狗皮膏药的,你对他好他记不住,你对他凶一定记仇。
可偏偏他还真的是爱高氏和大齐,就像那种从小跟著少爷长大的老奴才,毛病不少,忠心没的说,何况他还有才。
只有用他无法反抗的强大权力逼迫他,他才会为了活命而努力。
高殷也不大想把这样的人留在朝里,老贪污犯一个,刚好现在朝廷是要论功给官职的,高殷就先给他安排一个了:“去章武都做太守吧。”
祖斑感恩戴德,但心中空旷,总觉得缺了些什么忽然听见至尊又说:“这些物品送你,若是有什么要说的,就用它们写下来,可以直接呈报於朕。”
一套精美的文房四宝,还有一个精致的皮匣被送到祖斑身前,一看便价值不菲,祖斑乐得嘴角都笑咧了,亏他还不忘行礼:“谢至尊隆恩!”
“记住,有什么可以匯报的,都可以写,特別是那些你觉得不对劲的祖斑心中一凛,顿时有些发付,意识到了至尊的意思。
“臣、臣多谢”
见他慌里慌张地离开,高殷忍不住露出微笑。
密折制度最开始是康熙朝出现,而后雍正朝兴起,简单来说就是打小报告。
通过密折了解下情,使得臣下不敢有所隱瞒,是最主要的功能,“无非公听並观,欲周知民间之情形耳”,有关民生的大小事情,什么地方有秘密结社,都可以说,甚至举荐人才也可以。
第二个功能,就是通过密折,与当地的大臣议论改革的事情,高殷之后要一统天下,治理民生,乃至改革整个南北朝的制度,让帝国往唐朝乃至资本主义的正轨上走去,必然需要对各地进行策划和治理,密折制度就能够將实情儘可能及时反馈,让高殷好做调整。
第三则是控制臣下,强化皇权,给臣下赠予密折特权,不仅是对他们的信赖,平时可以书信交流增进感情,更可以让他们及时匯报变动,这对身处风口浪尖,即將抵达歷史政变时间线的高殷来说,是必要的预防手段。
当一个臣子获得这个权利的时候,他若是够聪明,就应该也能猜到,同样会有其他臣子得到这个特权。
开启密折制度,精选忠臣,赐予御赐金笔和宫廷特製作的香墨,以此笔与墨写的內容,放在只有两把钥匙可以开启的皮匣中,內容上达天听,至尊会亲自处理一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嘛。
这种信赖和震撼的力度,能够有效压制高演、贺拔仁等人的异心,即便他们铁了心要作乱,底下那群二三线的小勛贵,也不一定敢全力支持,到时候就是他和皇叔高演之间的比拼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其实高殷过得极其无聊,因为高洋还没下葬。
理论来说,他应该为高洋守孝至少三年,经过汉文帝的改革,变成了以日易月,也就是二十七天,一般丧礼也差不多会持续这么久,恰好到下葬之日结束,因此到了出殯之日,差不多就可以除服去丧了。
但一来高殷的人设是儒学孝子,孝心应该比他人表现得更充裕一些,二来高洋此前改的制度,
在这时候小小的坑了一把高殷:丧期在下葬结束后再计算,那么高洋下葬后,高殷也还要守二十七日的孝。
原身將丧礼主持的工作交给高演,应该也是出於这样的无奈之举,以原身的圣质程度,他估计是真心给高洋服丧了二十七日,什么事情都交给高演管,让叔叔笑嘻了。
守孝期间要禁慾,涉及到其他都还好,比如吃肉饮酒,高殷自己也能忍一忍,唯独房事这方面,高殷熬得实在痛苦。
古代有一个大孝子,父母死了专门在父母的墓穴旁挖了一个山洞,在里边住了三年,时人称颂之。但后来被人发现,他居然有一两岁的孩子,说明在自己守孝的时候还和妻子愉快地玩要,立刻身败名裂。
高殷要是表示自己是究极孝子,为高洋守三年丧,那真是一点都不过分,最好是天天给洋子跪拜祈祷,肯定能成二十四孝之一了。
但他的身份是君王,肯定不能这样子,因为汉文帝的改革,变成二十七日,那也要至少守住这二十七日的裤襠,否则他的道德水平,立刻在汉人里掉到比洋子还差的档次,没准还会有汉人世家投奔高演一一六叔就是以孝出的道。
难忍也得忍啊,这些天高殷怕自己控制不住,连郁蓝的面都不敢见,只怕自己兽性大发,化身长坂英雄七进七出。
既然这样,閒著也是閒著,高殷召集杨等臣子,辅政五臣与高睿、高负责处理朝廷的事情,长恭、高浚、孝珩则管理对內的八旗事务,斛律光、段韶的地位不变,派遣高涣、延宗与他们一同管理普阳的军队。
高殷自己,则每日在处理必须的政务后,身披斩衰丧服,在普阳內外四处巡游,给沿街的臣民发放食物和金钱,表示自己过於哀痛,吃不下饭,赏赐给自己的臣民,同时展现自己的孝心。
对於公主群体,高殷也在此时掺和了一手,原本按照服期,已经嫁人的公主们要为本亲降低一等,因为她们已经是她家之人了,更多的是维护夫君一族的尊严,但高殷將之否定,要求皇族女子,不论是否出室,都要为先帝提升一阶的丧期。
一来是表示高殷的孝心,只有如此才能表现我对父皇驾崩的沉痛哀悼,二来也是提高公主们的地位,强调女子们对妻族的责任,进而抬高了齐朝皇室的尊严。
我们高家,就是要高人一等。
虽然多受了一些苦,但从长远来说,对高家宗室的名望和地位是有好处的,所以公主们骂骂咧咧的接受了这个变动,这也代表著高永徽、高永馨在各自家族的话语权更加深重,能够帮高殷盯好崔达擎和斛律武都。
其次,则是在僧人身上动了心思。
佛教起源於印度,认为僧人是方外之宾,因此不应该受到世俗礼节的限制,见君王和亲人应当免於跪拜,即所谓的“沙门不敬王者”;反倒是君王和父母兄弟,见了僧人必须看在佛的面子上致敬。
这个问题从晋朝一直吵到现在,乃至唐朝还在吵,是因为涉及到了一个本质的问题:佛教必须要凌驾於王法上,才能操纵王法,否则就被王法所操纵。
谁敬谁,本质上就是皇权和宗教的战爭。
作为皇权拥有者,高殷自然不允许沙门能超脱於他的政治之上,那可真就变成佛国了,他用佛教目的是稳固权力和国家秩序,不是给他们打工。
面对数百年来的爭论,此刻的高殷用一句话就完成了反杀:
“太祖明睿好道,即是当今如来,沙门宜应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