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悲愴
第344章 悲愴
李祖娥身披斩衰,泪眼朦朧,她静静地跪在灵前,旁边是她的丈夫,如今却不能再把她拥入怀中,坏笑著拨弄她的心弦。
这甚至冲刷掉了她对高殷即將登基的喜悦,沉浸在伤痛里,真有些哀莫大於心死的样子,以至於令人担忧她的精神。
“父皇——·!”
高绍德大哭,李祖娥回过神来,连忙安慰著他,而高殷作为丧主,要接待来访的诸位大臣,只能用余光支援著母亲。
说是接待,其实更多的是接受臣子们的朝拜,听他们表忠心。葬礼就是令人哀伤的事情,很多时候,人们往往会被场景的巨大悲愴所裹挟、动情,继而与旁人產生同病相怜之感。
此前的高演,应该就是在这种场景之下,偷偷吃掉了属於高殷的情感红利吧?
政治家们都喜欢参加政敌的葬礼,一来显示自己的胸襟,二来確认他是否真的死了。
尤其是之后,眾臣多会在葬礼上与同僚们议论国事,活人的政治已与死人无关,那人躺在棺材里听著他们的聊天却又无法跳出来反对,这种精神上的快感比他活看的时候睡他妻女还要强烈。
所以说活著很重要,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其实娄昭君也打算启程来奔丧,但高殷派人传话,说是父皇的遗愿,不希望太后前来,因为太后伤病尚未好转,往返奔丧,会更让她难过。
至於实际的想法,眾人懂的都懂,作为替代,高演被命令前往普阳奔丧,毕竟不让太后前往已经很过分了,还要找藉口,说为她的身体考虑,如果年轻的亲兄弟都不让来,那就实在太过分了,
就连高济都受到了邀请,只是高济不敢去。
王晞等人同样劝常山王不要去,但高演不理会,扯韁翻身,毅然上马。
“那是我的兄长,我必须去。侄儿必不害我。”
高演说著,抽打马臀,与少数护卫一同全速赶往晋阳。
从邮都赴往晋阳不过五日,轻装简行甚至就要三日,而设置灵位供宾客弔丧也是第三日的事情,高演匆匆忙忙,辛苦奔波,终究赶上,
像电视剧里那样,穿著丧服闯进灵堂,哭著说什么兄弟我来迟了,是很典型的电视剧演绎,很不讲究,一般人家可能是这样子,但若是放在富贵人家,怎么也要打出去,天家那更是有辱礼节,
轻则杖责重则论罪。
高演先派人与丧主高殷交流,申请参与流程,高殷准许了。
只见他一袭齐衰之服,成为招魂人之一,与其他四人一起拿著高洋生前的袞冕服召唤他的魂魄,高演喊得最为大声,声色淒戚,令人动容。
高殷没有派人阻止,这点小事,还不至於让他吸揽眾望,而且他毕竟是嫡亲宗土,这么激动也很正常,隨意折煞,在普阳容易引起反感。
其后就是沐浴,与绍仁的葬礼一样,为了维持皇道尊严,嗣主、皇后等生前亲人都必须迴避,
六个人举著敛念遮蔽户体,四个人帮助高洋清洗、理髮、净体,这个过程里掉落的毛髮也必须用锦囊袋收集起来,之后一同放入棺。
这个流程做完,就是高殷要上场了,这期间的丧主工作由高睿代劳。
孝子不忍亲人死后口中无事,高殷洁净双手,再在帷幕外洗乾净珠玉,接著向西面而坐。
被洗好的珠玉,则交给了高延宗,高延宗接到这个任务时受宠若惊,此刻捧著珠玉,流著泪,
轻轻地將珠玉放入高洋口中。
嗣皇帝不触碰死去的先帝,以表示对死者的敬仰和尊重,而由他信赖的臣子代劳,这个臣子便也体现出对皇帝的父子亲情的尊敬,是对高延宗崇拜高洋的肯定。
高延宗因此泪流满面,不敢让眼泪脏了珠玉,坏了高洋的安寧,更不敢大哭出声,极力压抑著自己的悲伤。
这一步做完,就是给高洋行大敛之礼,给他盖上袞服、祭服以及袈裟等十九件衣物,高殷呼唤高长恭、高演,与他们一同用衣物裹住高洋。
这也是高殷最后一次看到高洋的面容,他闭目挺额,不怒自威,像是在沉思。
高殷亲手將他的面庞盖上后,这幅画面,也就永远隱藏在黑暗中,留存在眾人的脑海里。
之后內外百官可以进入宫殿,对著高洋的遗体举行哭礼,既丧之礼开始。
士丧礼较为复杂,但高殷是未来的国君,有些不適合做,而且高洋遗詔下令简约,因此高殷只是做完了流程,和家人为高洋哭了一阵,多数还是由臣子们在痛哭,高睿代高殷处理丧主事务。
晋阳宫迎来了罕见的热闹,金碧辉煌的宫殿被衰服笼罩,侍中宣读高洋的功德与仁政。
百官臣僚额头抵地,脊背颤抖,哭声里夹杂著悲慟与惶然,至於有多少是真心的,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高湿负责引导梓宫,此时潜然泪下,从怀中取出笛子吹奏,一边吹,一边豪陶大哭:“至尊,
知臣否!”
高延宗为其所动,刚刚压抑的情绪完全爆发了出来:“至尊!您怎忍弃臣等而去!”
有这两人闹事,场面渐渐乱了起来,高演起身呵斥:“汝等在做什么!搅扰大行皇帝清寧么!”
其实高是高延宗此时就不应该叫高洋为至尊了,在高洋死后,到上諡號这段时间,对他的称呼应该是大行皇帝,上諡號后就该称諡。
但这种悲愴有著天然的淳朴,恰到好处,高绍德、绍义、绍廉等三个孩子也抱在一起,哭作一团,孩子的母亲各自安慰著,高更是不顾高演的面子,取过一面胡鼓,一边拍打、一边哭诉,高睿匆忙上前阻拦,被他三两下跳著跑开。
一国之君的灵堂上出现这种事情,高睿看向高殷,只见高殷站起身,面色神肃。
他走到人群当中,面容不改,看上去就像是小一號的高洋,配合森严的气场以及周围禁卫们要杀人的目光,令不少臣子心悸。
“十一叔,勿闹。”
高殷走上前,將胡鼓取下,拍打他的肩膀,像是打桩一样,高的身体越拍越低,最后跪在地上,瑟瑟发抖:“至、至尊—恕罪!”
“汝有何罪?不过是忠诚满溢,身不由己。”
高殷说著,语气与神色不变,但就是这个时候,两行清泪从他脸颊上滑落,滴落在高是头上,
令所有人发愣。
高殷转头,扫视眾臣,他看向哪里,哪里的哭声就变得微小,隨后他转过身,向著高洋的梓宫行礼跪拜。
短暂的沉默后,爆发出惊人的呼啸,哀声阵阵,哭豪不绝,就连高演也跪了下来,一同跪拜著高洋,眼睛却死死盯著高殷。
史书记载,高洋奠仪上,流眼泪的臣子甚少,只有杨涕泗横流。
这种记载有一些活人给死人定论的因素,高演主持的葬礼,自然是对前主高洋明褒暗贬,从而打击高殷的合法性,侧面提高自己的威望,
天保虽然残暴,恨他的人也多,但这个葬礼毕竟是他的,光是百保鲜卑这群禁卫,以及皇后在场,臣子就要象徵性的哭一哭,更不要说有高这种真正的铁桿。
此时高殷本人更是担任丧主,控制了局势,所以为高洋哭出声,就变成了政治任务,展现了与歷史上截然不同的风貌。
也唯独斛律金、段韶等老將,才不用演的那么深切,但段韶的面容,也確是哀伤。
至於杨憧,確实哭得很惨烈,只是在高殷看来,这更像是猫哭耗子假慈悲,更像是在掩盖自己熬出头来的兴奋。
这一切做完后,仪式就暂时宣告一段落,之后就是“殯”,停棺待葬,少的停棺数十日,多的就有年头了,主要还是准备葬品、建造墓室、等待吉日,等吉日是最耗时间的,其他都能快,唯独它必须熬。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北朝三百多年,九成的吉日都落在六十个干支日中的二十四个,大家都想要个好彩头,希望天地冥冥之中保佑自己。
这也是歷史上高洋等了四个月才下葬的原因,但高殷不可能等那么久,目前能做的已经都做了,活人还要继续过日子,国家也该走回正轨。
於是先帝的事情暂时就先结束,接下来高殷就要处理治丧期间停顿的军国大事,第一件事就是“.登基。
李祖娥身披斩衰,泪眼朦朧,她静静地跪在灵前,旁边是她的丈夫,如今却不能再把她拥入怀中,坏笑著拨弄她的心弦。
这甚至冲刷掉了她对高殷即將登基的喜悦,沉浸在伤痛里,真有些哀莫大於心死的样子,以至於令人担忧她的精神。
“父皇——·!”
高绍德大哭,李祖娥回过神来,连忙安慰著他,而高殷作为丧主,要接待来访的诸位大臣,只能用余光支援著母亲。
说是接待,其实更多的是接受臣子们的朝拜,听他们表忠心。葬礼就是令人哀伤的事情,很多时候,人们往往会被场景的巨大悲愴所裹挟、动情,继而与旁人產生同病相怜之感。
此前的高演,应该就是在这种场景之下,偷偷吃掉了属於高殷的情感红利吧?
政治家们都喜欢参加政敌的葬礼,一来显示自己的胸襟,二来確认他是否真的死了。
尤其是之后,眾臣多会在葬礼上与同僚们议论国事,活人的政治已与死人无关,那人躺在棺材里听著他们的聊天却又无法跳出来反对,这种精神上的快感比他活看的时候睡他妻女还要强烈。
所以说活著很重要,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其实娄昭君也打算启程来奔丧,但高殷派人传话,说是父皇的遗愿,不希望太后前来,因为太后伤病尚未好转,往返奔丧,会更让她难过。
至於实际的想法,眾人懂的都懂,作为替代,高演被命令前往普阳奔丧,毕竟不让太后前往已经很过分了,还要找藉口,说为她的身体考虑,如果年轻的亲兄弟都不让来,那就实在太过分了,
就连高济都受到了邀请,只是高济不敢去。
王晞等人同样劝常山王不要去,但高演不理会,扯韁翻身,毅然上马。
“那是我的兄长,我必须去。侄儿必不害我。”
高演说著,抽打马臀,与少数护卫一同全速赶往晋阳。
从邮都赴往晋阳不过五日,轻装简行甚至就要三日,而设置灵位供宾客弔丧也是第三日的事情,高演匆匆忙忙,辛苦奔波,终究赶上,
像电视剧里那样,穿著丧服闯进灵堂,哭著说什么兄弟我来迟了,是很典型的电视剧演绎,很不讲究,一般人家可能是这样子,但若是放在富贵人家,怎么也要打出去,天家那更是有辱礼节,
轻则杖责重则论罪。
高演先派人与丧主高殷交流,申请参与流程,高殷准许了。
只见他一袭齐衰之服,成为招魂人之一,与其他四人一起拿著高洋生前的袞冕服召唤他的魂魄,高演喊得最为大声,声色淒戚,令人动容。
高殷没有派人阻止,这点小事,还不至於让他吸揽眾望,而且他毕竟是嫡亲宗土,这么激动也很正常,隨意折煞,在普阳容易引起反感。
其后就是沐浴,与绍仁的葬礼一样,为了维持皇道尊严,嗣主、皇后等生前亲人都必须迴避,
六个人举著敛念遮蔽户体,四个人帮助高洋清洗、理髮、净体,这个过程里掉落的毛髮也必须用锦囊袋收集起来,之后一同放入棺。
这个流程做完,就是高殷要上场了,这期间的丧主工作由高睿代劳。
孝子不忍亲人死后口中无事,高殷洁净双手,再在帷幕外洗乾净珠玉,接著向西面而坐。
被洗好的珠玉,则交给了高延宗,高延宗接到这个任务时受宠若惊,此刻捧著珠玉,流著泪,
轻轻地將珠玉放入高洋口中。
嗣皇帝不触碰死去的先帝,以表示对死者的敬仰和尊重,而由他信赖的臣子代劳,这个臣子便也体现出对皇帝的父子亲情的尊敬,是对高延宗崇拜高洋的肯定。
高延宗因此泪流满面,不敢让眼泪脏了珠玉,坏了高洋的安寧,更不敢大哭出声,极力压抑著自己的悲伤。
这一步做完,就是给高洋行大敛之礼,给他盖上袞服、祭服以及袈裟等十九件衣物,高殷呼唤高长恭、高演,与他们一同用衣物裹住高洋。
这也是高殷最后一次看到高洋的面容,他闭目挺额,不怒自威,像是在沉思。
高殷亲手將他的面庞盖上后,这幅画面,也就永远隱藏在黑暗中,留存在眾人的脑海里。
之后內外百官可以进入宫殿,对著高洋的遗体举行哭礼,既丧之礼开始。
士丧礼较为复杂,但高殷是未来的国君,有些不適合做,而且高洋遗詔下令简约,因此高殷只是做完了流程,和家人为高洋哭了一阵,多数还是由臣子们在痛哭,高睿代高殷处理丧主事务。
晋阳宫迎来了罕见的热闹,金碧辉煌的宫殿被衰服笼罩,侍中宣读高洋的功德与仁政。
百官臣僚额头抵地,脊背颤抖,哭声里夹杂著悲慟与惶然,至於有多少是真心的,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高湿负责引导梓宫,此时潜然泪下,从怀中取出笛子吹奏,一边吹,一边豪陶大哭:“至尊,
知臣否!”
高延宗为其所动,刚刚压抑的情绪完全爆发了出来:“至尊!您怎忍弃臣等而去!”
有这两人闹事,场面渐渐乱了起来,高演起身呵斥:“汝等在做什么!搅扰大行皇帝清寧么!”
其实高是高延宗此时就不应该叫高洋为至尊了,在高洋死后,到上諡號这段时间,对他的称呼应该是大行皇帝,上諡號后就该称諡。
但这种悲愴有著天然的淳朴,恰到好处,高绍德、绍义、绍廉等三个孩子也抱在一起,哭作一团,孩子的母亲各自安慰著,高更是不顾高演的面子,取过一面胡鼓,一边拍打、一边哭诉,高睿匆忙上前阻拦,被他三两下跳著跑开。
一国之君的灵堂上出现这种事情,高睿看向高殷,只见高殷站起身,面色神肃。
他走到人群当中,面容不改,看上去就像是小一號的高洋,配合森严的气场以及周围禁卫们要杀人的目光,令不少臣子心悸。
“十一叔,勿闹。”
高殷走上前,將胡鼓取下,拍打他的肩膀,像是打桩一样,高的身体越拍越低,最后跪在地上,瑟瑟发抖:“至、至尊—恕罪!”
“汝有何罪?不过是忠诚满溢,身不由己。”
高殷说著,语气与神色不变,但就是这个时候,两行清泪从他脸颊上滑落,滴落在高是头上,
令所有人发愣。
高殷转头,扫视眾臣,他看向哪里,哪里的哭声就变得微小,隨后他转过身,向著高洋的梓宫行礼跪拜。
短暂的沉默后,爆发出惊人的呼啸,哀声阵阵,哭豪不绝,就连高演也跪了下来,一同跪拜著高洋,眼睛却死死盯著高殷。
史书记载,高洋奠仪上,流眼泪的臣子甚少,只有杨涕泗横流。
这种记载有一些活人给死人定论的因素,高演主持的葬礼,自然是对前主高洋明褒暗贬,从而打击高殷的合法性,侧面提高自己的威望,
天保虽然残暴,恨他的人也多,但这个葬礼毕竟是他的,光是百保鲜卑这群禁卫,以及皇后在场,臣子就要象徵性的哭一哭,更不要说有高这种真正的铁桿。
此时高殷本人更是担任丧主,控制了局势,所以为高洋哭出声,就变成了政治任务,展现了与歷史上截然不同的风貌。
也唯独斛律金、段韶等老將,才不用演的那么深切,但段韶的面容,也確是哀伤。
至於杨憧,確实哭得很惨烈,只是在高殷看来,这更像是猫哭耗子假慈悲,更像是在掩盖自己熬出头来的兴奋。
这一切做完后,仪式就暂时宣告一段落,之后就是“殯”,停棺待葬,少的停棺数十日,多的就有年头了,主要还是准备葬品、建造墓室、等待吉日,等吉日是最耗时间的,其他都能快,唯独它必须熬。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北朝三百多年,九成的吉日都落在六十个干支日中的二十四个,大家都想要个好彩头,希望天地冥冥之中保佑自己。
这也是歷史上高洋等了四个月才下葬的原因,但高殷不可能等那么久,目前能做的已经都做了,活人还要继续过日子,国家也该走回正轨。
於是先帝的事情暂时就先结束,接下来高殷就要处理治丧期间停顿的军国大事,第一件事就是“.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