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起势

    第324章 起势
    高元海是个很逗的人。
    他之前的官职是散骑常侍,属於清望要官,但他不太满足,就想学魏普世人养望,说去深山老林钻研佛经,给国家赞功德。
    高洋可太懂他的小心思了,立刻同意了他的请求,结果在山里待了两年,高元海熬不住,又请求回京,望没养成,笑话倒给人看了不少。
    高洋应该也是被逗乐了,不仅让他官復原职,还给他做了领军,算是对他喜剧事业的认可。
    这两个官职都有隨侍皇帝的职能,所以高元海可以进入皇宫拜见至尊,这是他的日常工作。
    可今天有些特殊,首先启程的日期是初九,但宫中刚刚通知他们,出发的日子改为初十。
    这是个不同寻常的信號,往往是有意外发生。
    同时,宫中的门禁变得森严许多,几乎到了人墙而行的地步,而且大力审查身份令牌,即便早就认识他,但今日的禁卫们也將流程执行得很严格。
    高元海心惊胆战,忽然对领取进宫打探的任务感到后悔。
    “今日发生何事?”
    禁卫不答话,让高元海心里咯瞪了一下。
    他好岁也是领左府將军,同样有著掌管宫廷警卫的职责,但一直没人和他交代情况,直到进入昭阳殿,见到领军大將军高归彦,他才鬆了一口气。
    高归彦在职级上是领导,年纪大,而且都是宗室,平时关係也还算不错。到这时,高归彦才泄露一些口风:“不要问,当做没看见,听太子的安排就是。”
    说了跟没说一样。
    高元海抱著满腹疑竇,在殿外值守,过了一段时间,太子出现,却始终没见至尊的身影。
    那些最忠诚也最勇悍的禁卫,脸色十分凝重。
    高元海心里隱约有了猜测,这时太子向他看过来,嚇得高元海一个激灵,差点跳起来逃跑。
    好在太子只是环视了一眼,隨后入殿去,跟隨他的也只有百保鲜卑。
    高元海忍不住朝里窥探,顿时引起百保鲜卑的敌视,他们立刻抽出宝剑,指著高元海等人。
    高元海慌忙跪在地上,太子出来了,听周围人的匯报,沉默不语。
    烈日灼阳,晒得元海的汗液不断滴落,他不敢擦拭,甚至不敢思考。
    “上洛王是齐室宗亲,也是至尊近臣,有所狐疑也属常事。”
    高殷轻轻揭过:“今日就不需要汝值守,出宫去吧。”
    高元海被请离了皇宫,他也希望快点离开,因为他刚刚警见了里面有一口巨大的棺柠。
    比西河王的还要奢丽豪华,还要巨大,而宫里能配得上,今日又没有出现的,只有一个人。
    至尊已经驾崩了!
    这个疯狂的想法,却能把一切疑点都合起来,怪不得近日愈发森严,急著去普阳,又奇怪的更改时间,是至尊出行之前就死了。
    怎么死的,高元海无法確认,这也不重要,当务之急是將这个事情告诉给长广王,他来下决定,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从这层意义而言,高元海很安全,成了,就是高湛的从龙之臣,败了,那也没有暴露。
    他伴装不满,乘上车驾,急匆匆地朝自己府中赶去,更衣化妆后再去长广王府,是他最后的理智。
    野外,高演和高湛在狩猎,不过这更多是以狩猎为名进行的密谋,从一年前他们就在这样干了。
    狩猎可以合理的安排人手控制周围环境,提防探子,放心大胆的交流,
    为了表示磊落,高演还邀请了高殷和大都督府的將领,真来了那就真打猎,
    还能骗骗太子。
    太子这边也很识趣,派出来的將领是韩凤,这本就是高家自己的人,高湛喜不自胜,拉著他打开话匣子,高演也没有阻止。
    “太子对军队的控制力很弱。”
    韩凤一出口,就说出了高湛想听的消息:“府內划分八旗,是分权拉拢宗王诸將,但管理不严,军士视纪律如无物,时常派遣土兵在街上巡逻管理,也是为了方便他们捞钱,换取一些忠心。”
    “府內鲜卑人太多,受重用的又多是如我一般的勛贵,以及赵氏、李氏等世家子,士兵们矛盾深刻,不甚相服,常有挑战、互殴的事情发生。”
    这也与高演打探出来的情况基本吻合,高湛咧嘴笑起来:“没想到他的军队鼓声颇大,却是一群废物!”
    “那他们出征,是如何打贏的呢?”
    高演问起了关键,韩凤想了想,悄声说:“其实不是打贏,而是谈贏的,攻城是以重金买通敌方內应,並交权於將领,士兵们更服上官,而不服太子;遇上周军主力,是主动与周国普公一方的人和谈,同样是重金让他们出卖宇文邕,
    方才取得小胜。”
    高演半信半疑,不觉得有这么容易的事情,但韩凤是亲临战阵的將领,说的话可信度极高,而且出身也可信赖,最终勉强接受了这个说法。
    “这样的军队即便有二十万,也是乌合之眾,何况他们还不一定忠诚於汉种北高湛冷笑:“他有钱,难道我们没有?而且有钱也要有命,晋阳尚在,什么时候轮到这群邮城兵做主了?”
    这时一骑奔腾而来,是高演的参军鲜于世荣,韩凤的母亲就是他的姐妹。
    “晋阳来的信件。”
    仅是一个地名,重要性便不言而喻,高演当即打开,里面是一连串的联名上疏,请求常山王为了国家起事。
    可朱浑元、斛律金、贺拔仁、韩祖念、徐显秀、娄睿、韩裔一大批普阳的勛贵的名字赫然映入眼帘,勛贵也感觉到高洋撑不久,集体支持高演政变夺权。
    其中韩裔还是韩凤的父亲,让韩凤更加可信。
    高演看完,交给高湛,高湛既喜又妒地捧著,看得心中狂喜又愤慨,原来有这么多人支持他们,可是这些人,支持的是自己身边的高演,而不是他。
    如果他能提前举事,这些人,会看在太后的面子上起势吗?
    高湛咬牙,逼迫自己相信必定,他贪婪地看著名单:“应当妥善保存,日后为他们加官。”
    “不,即刻烧毁。”
    高演立刻否决,这种东西流出去,他们兄弟二人的命都保不住。
    但高湛不愿意,他將书信捏在手中:“若无我等签名画押,只怕普阳失望疑我等存有二心。”
    高湛这么说也有道理,签上名字代表大家同坐一艘船,沉了谁都逃不掉,自已不把名字放上,颇为可疑。
    就在高演犹豫的这片刻,高湛继续说:“不如这样,上面推举的是兄长,唯独缺少我和十二弟的名字,我回去將这名单藏好,若事有泄,阿兄极力推却,而我扛下整件事,看在母后的面上,二兄不会对我怎样的。”
    高演有些感动:“步落稽—
    每逢大事有静气,说的就是这样吧,在齐国最高权力的角逐前,高湛终於也有所成长。
    高湛微笑:“这是应该为阿兄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