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审讯
第302章 审讯
石梅仍是不说话,
“是不是饿了?没关係,我叫人拿点东西来,咱们边吃边聊,更开胃呀。”
高殷示意,没多久,一些水果和肉菜就端了进来,高殷拿起一碗梨,拿起一块,塞到石梅嘴里:“吃啦?无毒的,跟你送给我们兄弟的不同噢!”
石梅张嘴就要咬,高殷將手指收了回来。
事情的结果其实已经註定了,只是高殷第一次遭到这种刺杀,对刺客的心情还挺好奇的。
“放心啦,你死定了,不只是你,你全家,父母,兄弟姐妹,全部都———
“我姐姐已经死了!”
石梅情绪忽然激动,瞪著高殷。
见高殷还没反应过来,冷笑著继续说:“就是半年前,在大殿上被暴君用箭,射入嘴里那个舞姬!你也在场的!”
她这么一说,高殷想起来了。当时的確有个舞姬是这样,因为那日高洋差点射中自己,所以他有些印象。
“那个人是你姐姐?”
高殷感到有些毛骨悚然,不仅是因为他对这件事有些淡忘了,而且现在回忆起来,对当日那种颇为怜悯的心情已经非常陌生,甚至觉得有些矫情。
原来自己到了这个世界,已经改变这么多了?对他人的死亡视若无睹?
就是为了防止自己变成这样的人,高殷才想知道,石梅是因什么而要刺杀自己。
人和人本来就不应该互相杀戮、吞噬的,虽然现实总会出现这种情况,但如果自己抱著“总会有人要害自己,不是这个也是下一个”的想法全盘接受,那也就彻底成为了黑白不分的人,以后也总会疏漏真相,迟早有一天要翻船。
现在弄明白了,他却莫名的有一股惆帐:復仇是天下间最合理的事情,为自己的家人復仇,天经地义。
而且石梅杀的目標还对,高洋已经要死了,即使不死,杀他本人,本人也不能感受到多大痛苦。只有杀自己,才能让高洋陷入无限的悔恨中。
高殷看向书吏们:“先別记了,下面这段话不好写,写进去你们也有麻烦。”
书吏闻言停手,却见高殷起身,走向石梅:“我知道是太后指使的你。她跟你一样,
恨我。那你知不知道昨夜,至尊將仁寿宫的所有宫女全部杀死了呢?”
石梅一惊,又听高殷继续说:“段昭仪不知道你的心思,对你应该还不错吧?我也在东宫见过你几次了。如果不是我昨夜去救场,昭仪和那些平日跟著你一起的姐妹,也都被你害死了。”
石梅冷笑:“那不是你们內斗吗?跟我有什么关係?难道是我亲自拿刀,跟杀你一样去杀的她们?”
“太后也是一样—既然利用我,就好好考虑下场!我替她做的事情,已经尽力了,
怎么能把自己的失手怪到我头上!”
还挺拎得清事情的。
高殷倒是想赞同,不过以他的立场不能这么做,甚至还要否认:“污衊太后。不过你都死定了,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从何时开始的?”
接下来是一整套细致的拷问,其他人也见到了太子的刑侦力,无论是之前做过什么,
进入昭仪宫內的时间,每日的工作內容,高殷一点都没放过,时不时重新发问。
自己的团队负责制定齐律,高殷作为领袖,自然是懂法的了,他参考了一些后世的刑讯流程,將问题问得明白清楚,记录也详细。
有些话石梅不说,就只能给她上刑,但这傢伙嘴硬,小刑根本不怕,大刑又怕给她搞死了。
於是高殷附在她耳边,悄悄说:“你不是想我死,想报復至尊吗?这些都是我和至尊的敌人,你不说,他们就继续藏起来,以后做我们的忠臣,就像没事发生。可你说了,他们就无所遁形,必须和至尊翻面到底,甚至和你起一样的心思,先发制人,解决了事。”
“就算最后我和至尊都无事,可这些人也都是齐国的人,清理了他们,齐国多少也有损失,对我们父子也就有损失。能咬一口就咬一口,你说是不?”
见石梅半信半疑的眼神,高殷继续说:“想想,你连太后都敢出卖,如果能攀扯出常山王、长广王,那至尊就有理由动手了一一哇,弒杀同母胞弟,至尊肯定会被后世的人骂臭,这一切都是你做的,算不算为你姐姐报仇了?”
这种话大逆不道,高殷也不敢当看这么多人的面讲,只敢附耳对石梅单说。
饶是如此,在场的三名武將的表情都有些抽搐,太子多少有些混不吝了。
之前谁说他是汉儒来著?
刀子、毒药的来源也审理出了一条线,根据石梅供述,它们都是长广王的管家提供的,所得到的財物也都是此前长广王府的收藏一一高殷曾经得到过九叔的馈赠,做到这一点不难。
与高洋明面的大清洗不同,高殷做的是另一场大清洗,將宫內所有不买他的帐,又和太后关係密切的人全部捲入,细细核查,爭取让他们全都成为刺客的同党。
太子附耳细语,就出了这种结果,书吏不敢確认,只是按照石梅交代的意思了事。
一般而言这种现场审理犯人,是需要第三方公证的,如果太子让他们隨意编写,他们也不敢拒绝,但现场代表至尊的云吐延会匯报实话,对將来总是个隱患。
也是因为这样,高殷才会先劝说一下石梅,让她改口,这样大家都能说是犯人自己交代的,虽然是经过太子的威胁,但真相可以不全说嘛。
屈打成招,是最后的招数,而且打到最后也要让犯人自己亲口承认,这是程序,体现了齐国的法律精神。
其实高殷做的在这个时代,还是太仁慈了。
歷史上的隋朝即便颁布了《开皇律》,也和放屁一样,帝王自己就不依法行事,隋煬帝杨广在位时有盗贼,他让人追捕,最后抓出了两千多个承认自己是盗贼的人。
杨广下令將这两千人在同一日处斩,结果大理丞觉得案子奇怪,就试著调查了一下,
別说,还真越扒越有:这两千人里有六个人,当时在別的地方被囚禁,案发后才放出来,
但也被抓起来拷问,因为不堪受刑,所以被迫承认为盗贼。
他继续查下去,发现两千人里確实有九个人形跡可疑,其他都是无辜的。
而九个人中,又有其他官员认出其中四个不是盗贼,也就是说真正的案犯其实只有五个,但监斩部门不上报实情,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將两千多屈打成招的无辜者全部枉杀。
所以这个时代,哪怕严刑逼问、屈打成招都是常事,反正也屈不到官员们头上,何况这还涉及到了齐国最上层的政治斗爭?
太子居然只牵涉长广王,没加入常山王的黑料,已经够可以了,甚至提高了这份供词的可信度。
石梅仍是不说话,
“是不是饿了?没关係,我叫人拿点东西来,咱们边吃边聊,更开胃呀。”
高殷示意,没多久,一些水果和肉菜就端了进来,高殷拿起一碗梨,拿起一块,塞到石梅嘴里:“吃啦?无毒的,跟你送给我们兄弟的不同噢!”
石梅张嘴就要咬,高殷將手指收了回来。
事情的结果其实已经註定了,只是高殷第一次遭到这种刺杀,对刺客的心情还挺好奇的。
“放心啦,你死定了,不只是你,你全家,父母,兄弟姐妹,全部都———
“我姐姐已经死了!”
石梅情绪忽然激动,瞪著高殷。
见高殷还没反应过来,冷笑著继续说:“就是半年前,在大殿上被暴君用箭,射入嘴里那个舞姬!你也在场的!”
她这么一说,高殷想起来了。当时的確有个舞姬是这样,因为那日高洋差点射中自己,所以他有些印象。
“那个人是你姐姐?”
高殷感到有些毛骨悚然,不仅是因为他对这件事有些淡忘了,而且现在回忆起来,对当日那种颇为怜悯的心情已经非常陌生,甚至觉得有些矫情。
原来自己到了这个世界,已经改变这么多了?对他人的死亡视若无睹?
就是为了防止自己变成这样的人,高殷才想知道,石梅是因什么而要刺杀自己。
人和人本来就不应该互相杀戮、吞噬的,虽然现实总会出现这种情况,但如果自己抱著“总会有人要害自己,不是这个也是下一个”的想法全盘接受,那也就彻底成为了黑白不分的人,以后也总会疏漏真相,迟早有一天要翻船。
现在弄明白了,他却莫名的有一股惆帐:復仇是天下间最合理的事情,为自己的家人復仇,天经地义。
而且石梅杀的目標还对,高洋已经要死了,即使不死,杀他本人,本人也不能感受到多大痛苦。只有杀自己,才能让高洋陷入无限的悔恨中。
高殷看向书吏们:“先別记了,下面这段话不好写,写进去你们也有麻烦。”
书吏闻言停手,却见高殷起身,走向石梅:“我知道是太后指使的你。她跟你一样,
恨我。那你知不知道昨夜,至尊將仁寿宫的所有宫女全部杀死了呢?”
石梅一惊,又听高殷继续说:“段昭仪不知道你的心思,对你应该还不错吧?我也在东宫见过你几次了。如果不是我昨夜去救场,昭仪和那些平日跟著你一起的姐妹,也都被你害死了。”
石梅冷笑:“那不是你们內斗吗?跟我有什么关係?难道是我亲自拿刀,跟杀你一样去杀的她们?”
“太后也是一样—既然利用我,就好好考虑下场!我替她做的事情,已经尽力了,
怎么能把自己的失手怪到我头上!”
还挺拎得清事情的。
高殷倒是想赞同,不过以他的立场不能这么做,甚至还要否认:“污衊太后。不过你都死定了,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从何时开始的?”
接下来是一整套细致的拷问,其他人也见到了太子的刑侦力,无论是之前做过什么,
进入昭仪宫內的时间,每日的工作內容,高殷一点都没放过,时不时重新发问。
自己的团队负责制定齐律,高殷作为领袖,自然是懂法的了,他参考了一些后世的刑讯流程,將问题问得明白清楚,记录也详细。
有些话石梅不说,就只能给她上刑,但这傢伙嘴硬,小刑根本不怕,大刑又怕给她搞死了。
於是高殷附在她耳边,悄悄说:“你不是想我死,想报復至尊吗?这些都是我和至尊的敌人,你不说,他们就继续藏起来,以后做我们的忠臣,就像没事发生。可你说了,他们就无所遁形,必须和至尊翻面到底,甚至和你起一样的心思,先发制人,解决了事。”
“就算最后我和至尊都无事,可这些人也都是齐国的人,清理了他们,齐国多少也有损失,对我们父子也就有损失。能咬一口就咬一口,你说是不?”
见石梅半信半疑的眼神,高殷继续说:“想想,你连太后都敢出卖,如果能攀扯出常山王、长广王,那至尊就有理由动手了一一哇,弒杀同母胞弟,至尊肯定会被后世的人骂臭,这一切都是你做的,算不算为你姐姐报仇了?”
这种话大逆不道,高殷也不敢当看这么多人的面讲,只敢附耳对石梅单说。
饶是如此,在场的三名武將的表情都有些抽搐,太子多少有些混不吝了。
之前谁说他是汉儒来著?
刀子、毒药的来源也审理出了一条线,根据石梅供述,它们都是长广王的管家提供的,所得到的財物也都是此前长广王府的收藏一一高殷曾经得到过九叔的馈赠,做到这一点不难。
与高洋明面的大清洗不同,高殷做的是另一场大清洗,將宫內所有不买他的帐,又和太后关係密切的人全部捲入,细细核查,爭取让他们全都成为刺客的同党。
太子附耳细语,就出了这种结果,书吏不敢確认,只是按照石梅交代的意思了事。
一般而言这种现场审理犯人,是需要第三方公证的,如果太子让他们隨意编写,他们也不敢拒绝,但现场代表至尊的云吐延会匯报实话,对將来总是个隱患。
也是因为这样,高殷才会先劝说一下石梅,让她改口,这样大家都能说是犯人自己交代的,虽然是经过太子的威胁,但真相可以不全说嘛。
屈打成招,是最后的招数,而且打到最后也要让犯人自己亲口承认,这是程序,体现了齐国的法律精神。
其实高殷做的在这个时代,还是太仁慈了。
歷史上的隋朝即便颁布了《开皇律》,也和放屁一样,帝王自己就不依法行事,隋煬帝杨广在位时有盗贼,他让人追捕,最后抓出了两千多个承认自己是盗贼的人。
杨广下令將这两千人在同一日处斩,结果大理丞觉得案子奇怪,就试著调查了一下,
別说,还真越扒越有:这两千人里有六个人,当时在別的地方被囚禁,案发后才放出来,
但也被抓起来拷问,因为不堪受刑,所以被迫承认为盗贼。
他继续查下去,发现两千人里確实有九个人形跡可疑,其他都是无辜的。
而九个人中,又有其他官员认出其中四个不是盗贼,也就是说真正的案犯其实只有五个,但监斩部门不上报实情,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將两千多屈打成招的无辜者全部枉杀。
所以这个时代,哪怕严刑逼问、屈打成招都是常事,反正也屈不到官员们头上,何况这还涉及到了齐国最上层的政治斗爭?
太子居然只牵涉长广王,没加入常山王的黑料,已经够可以了,甚至提高了这份供词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