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纳降
第203章 纳降
这话让向江等人懦懦不安,连话都不敢接,
“但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们识得大体,归顺天义,也是月光庇护你们。抬起头来。”
降將们这才敢抬头,与高殷互相观察,虽说早有情报,说主帅不是齐主,而是其太子,但亲眼所见,向江等人还是难以接受。
毕竟能想出各种攻心诡计、利用户体和祖坟攻城,乃至拥有先进器械的军队的主帅只有十三岁,实在令人难以想像。
这代表著齐主的继承人十分优秀,再想想周国这边的態势,只要这位太子有他父亲一半的水平,那周国的未来就很有叛头了。
向江只能安慰自己,往好了想,现在自己快要做齐人了,君主英明是好事。
当然,现在还要过了这一关,才可以拿到齐国户籍。
高殷时不时喷嘴、吸气,让向江忧心,希望他不要计较自己抗拒天兵的事情,那都是郑伟下的令。
此前高殷率队到达龙头城时,魔下有三万四千的土兵,龙头城內根据事后从军官口中得知,城中守军大概是一万五千人。
即便齐军的战斗力远远强於周兵,但周兵据守城池,还是打出了不少伤害,
战死者接近三千,伤者六千,近两千多人重伤,算下来,八旗军七分之一的战力被打掉了。
这个数字已经很恐怖了,如果是野战,绝对不会损失这么多,正常的对耗能够克制在三千以下,这还是高殷战前庙算、使尽浑身解数降低周军的抵抗意志,
才压下来的数字。
也难怪玉壁打成那个样子,如果到长安城下,不得不强攻城池,又不知要付出多少伤亡。
“人即城,人即垣,人即壕。”
高殷不敢再看了,让人把文册拿走,转头对向江说:“再坚固的城池,没有人驻守也只能陷落,比起加固死物,优秀的將兵才是更能倚仗的城垣。”
高殷的军队是这句话最好的註脚,想起那些奋勇登城、不惧死亡的士兵,向江就忍不住悲嘆,自己只是运气不好,遇上了不去玉壁城的主。
当然,也可以说是天意有向,因此到最后向江放弃了抵抗,否则若是他们继续坚持下去,破城之后也在闹事,那这数日全城都不会安寧,战果也不会如此丰硕,仅看这个態度,高殷也要给他们一个面子。
“虽然失败,但並不是你们的错,是宇文氏没法善用汝等,他们掌握的土地和资源也不允许你们继续成长。我想让你们成为最优秀的城垣,拱卫著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愿意呢?”
幢主级以上的降將约有三十人,基本都是愿意投降的,不愿意的仍被关押著。
因此说了些许套话后,向江等人便向高殷跪地磕头,行军礼以示臣服。
对於这些人,还是要给面子的,毕竟城內的守军也需要拆散、规划才能迅速消化,否则一味的打压充奴,很容易闹出事来。
城中的守军伤亡比起齐军不算多,算上半夜出来送的那一小队,战死的只有两千之数,重伤者接近四千,剩下的九千士兵大体完好,只不过士气被打散了,
许多人不敢再上战场。
受伤的士兵遣散回家,將来伤势好了就充入食干,降將们与剩下的九千士兵也全部打入了敢死营、成为预备役食干,这是死规定。
不过在敢死营內分出了向江等人的亲信,和他们整为一队,是实际的囚主。
敢死营的编制比较特別,普通土兵称死,百人级军官称罪,三百人级佐领称囚,一千五的都统级称牢。立了军功,可以留在敢死营里继续往上升,也可以同级脱营进入最下等的旗籍,死级成为一名食干,罪级成为普通旗兵,囚级成为队主,牢级成为佐领。
而此前的亲卫依附在本主身边,能提高他们的生存率、更好地打出战功,真让这些將领从大头兵开始重新做起,都不说战阵的残酷,光是其他同样充入敢死营的士兵心里有怨气,就足以害死他们,如柳子第之辈。
得到优待的也只有这三十人,甚至可能是最后一批,敢死营的本意就是要极尽公平,不管之前什么职位,除非开战前主动投效,否则都要从这里重新做起,
这种不明言的照顾已经是他给予降將们最高的待遇了。
毕竟不管是敢死营还是真八旗,全都得去战场,大家除了待遇和兵装,其他都一样。但阶级又要体现出来,否则八旗哪能保持优越的地位呢?
这也能再度磨礪他们的统御才能,没有官职的情况下,仍旧聚揽部下的人心,那么就更容易活下来,进而升官。
降將们再度行礼后被带离此处,高殷唤来部將与参赞们,升堂议事。
想长期留驻此城,要有足够的军力,统合了剩下的人员后,清华军折损了五千左右的本部士兵,又收降了九千的龙头守军,军力在三万九千之数。
虽然仍是没有太大折损,但实力已经发生了变化,打了两场胜仗的八旗土兵已经度过了战爭的初期,视作常態並开始享受,总体而言变得强了一些。
周国降兵的忠诚度倒是比较可信,这还要得益於府兵制,宇文泰藉由府兵制与柱国系统的结合,將柱国们变成军事贵族,与他们分享权力继而获得支持,也因此府兵保持著严密的等级,下级不可以违抗上级之命,是名將兵实主奴的制度。
但事物有看两面性,当土兵们在周国內部时,还可以对上级保持忠诚,可一旦被俘虏、投降、重新分配,那么洗牌后的忠心就跟著新官职走了,旧有的忠诚已经不在,而人与人之间是有著心之壁的,投降乃至敌对过的旧周兵第二次投降,难道周人还敢放心任用么?
这在哪个国家都是艰难的选择,所以为了不陷入这种窘境,降兵更要为新主努力贡献忠诚,否则他又要重新择主,忠诚价值大打折扣,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二鬼子比异族更加可恶,无非是打出自己的统战价值。
说到底,还是周国钱给的不多,买不起大家的身价。
这些內容也在高殷和部下们商討的议题里,最终决定敢死营分出四千人,八旗划拉出万人,由武居常、利叱乙、兰芙蓉等將领驻守於此修补城防,光武也继续製造,其中两架拆为散件,交由后勤运输,等需要攻城的时候再使用。
此外他们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將以柳氏薛氏为首的负隅顽抗的大族清理出来,挨家挨户地抄没家產、挖掘祖坟,將这些充作军资,也回馈部分给城中百姓以收人心。
世家再怎么难缠,杀光了总是能换人种的,不然现在仍旧是子姓姬姓满地乱跑,想要长期守城,和本地帮派打好关係也是重要的,打不好的那些就去死,给那些亲齐的豪族腾出位置。
要让河东人知道变天了。
混乱是阶梯,许多小豪族见有机可乘,也急忙贡献自己的忠诚,献上女儿甚至妻子,以求齐主一笑。
考虑到现在还不是享受的时候,高殷拒绝了,他也不出面,由各位宗王往下安抚,继续保持著自己的神秘,以高洋的虎皮应对新的敌人。
根据降將们的情报,周国已经从长安派出了一支六万人的援军,主帅是鲁国公宇文邕,听到这个名字,高殷马上兴奋起来,他终於找到了一丝改变歷史的成就感。
邕子今年十六,比他大两岁,两年前拜任柱国、出镇蒲州,纸面数据勉勉强强,但他不努力一把,都不知道自己是个军事废渣。
他的东征是歷代大规模征战里最水的一档,差点就被高延宗给西討了,全靠命大捡起一条生路,可以说,他就是周国援军军事上最大的弱点。
而这个情报,此世只有高殷才知道,就连宇文邕本人不清楚。
他要好好利用这一点。
“斛律明月入城了吗?”
过了片刻,有尉迟孟都疾步入府:“朔州所领兵马离城还有十里,预计未时可达。”
那就是下午一点多了,这个速度不算慢,高殷点点头:
“那等他来了就叫我起来,我再休息会儿。”
这话让向江等人懦懦不安,连话都不敢接,
“但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们识得大体,归顺天义,也是月光庇护你们。抬起头来。”
降將们这才敢抬头,与高殷互相观察,虽说早有情报,说主帅不是齐主,而是其太子,但亲眼所见,向江等人还是难以接受。
毕竟能想出各种攻心诡计、利用户体和祖坟攻城,乃至拥有先进器械的军队的主帅只有十三岁,实在令人难以想像。
这代表著齐主的继承人十分优秀,再想想周国这边的態势,只要这位太子有他父亲一半的水平,那周国的未来就很有叛头了。
向江只能安慰自己,往好了想,现在自己快要做齐人了,君主英明是好事。
当然,现在还要过了这一关,才可以拿到齐国户籍。
高殷时不时喷嘴、吸气,让向江忧心,希望他不要计较自己抗拒天兵的事情,那都是郑伟下的令。
此前高殷率队到达龙头城时,魔下有三万四千的土兵,龙头城內根据事后从军官口中得知,城中守军大概是一万五千人。
即便齐军的战斗力远远强於周兵,但周兵据守城池,还是打出了不少伤害,
战死者接近三千,伤者六千,近两千多人重伤,算下来,八旗军七分之一的战力被打掉了。
这个数字已经很恐怖了,如果是野战,绝对不会损失这么多,正常的对耗能够克制在三千以下,这还是高殷战前庙算、使尽浑身解数降低周军的抵抗意志,
才压下来的数字。
也难怪玉壁打成那个样子,如果到长安城下,不得不强攻城池,又不知要付出多少伤亡。
“人即城,人即垣,人即壕。”
高殷不敢再看了,让人把文册拿走,转头对向江说:“再坚固的城池,没有人驻守也只能陷落,比起加固死物,优秀的將兵才是更能倚仗的城垣。”
高殷的军队是这句话最好的註脚,想起那些奋勇登城、不惧死亡的士兵,向江就忍不住悲嘆,自己只是运气不好,遇上了不去玉壁城的主。
当然,也可以说是天意有向,因此到最后向江放弃了抵抗,否则若是他们继续坚持下去,破城之后也在闹事,那这数日全城都不会安寧,战果也不会如此丰硕,仅看这个態度,高殷也要给他们一个面子。
“虽然失败,但並不是你们的错,是宇文氏没法善用汝等,他们掌握的土地和资源也不允许你们继续成长。我想让你们成为最优秀的城垣,拱卫著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愿意呢?”
幢主级以上的降將约有三十人,基本都是愿意投降的,不愿意的仍被关押著。
因此说了些许套话后,向江等人便向高殷跪地磕头,行军礼以示臣服。
对於这些人,还是要给面子的,毕竟城內的守军也需要拆散、规划才能迅速消化,否则一味的打压充奴,很容易闹出事来。
城中的守军伤亡比起齐军不算多,算上半夜出来送的那一小队,战死的只有两千之数,重伤者接近四千,剩下的九千士兵大体完好,只不过士气被打散了,
许多人不敢再上战场。
受伤的士兵遣散回家,將来伤势好了就充入食干,降將们与剩下的九千士兵也全部打入了敢死营、成为预备役食干,这是死规定。
不过在敢死营內分出了向江等人的亲信,和他们整为一队,是实际的囚主。
敢死营的编制比较特別,普通土兵称死,百人级军官称罪,三百人级佐领称囚,一千五的都统级称牢。立了军功,可以留在敢死营里继续往上升,也可以同级脱营进入最下等的旗籍,死级成为一名食干,罪级成为普通旗兵,囚级成为队主,牢级成为佐领。
而此前的亲卫依附在本主身边,能提高他们的生存率、更好地打出战功,真让这些將领从大头兵开始重新做起,都不说战阵的残酷,光是其他同样充入敢死营的士兵心里有怨气,就足以害死他们,如柳子第之辈。
得到优待的也只有这三十人,甚至可能是最后一批,敢死营的本意就是要极尽公平,不管之前什么职位,除非开战前主动投效,否则都要从这里重新做起,
这种不明言的照顾已经是他给予降將们最高的待遇了。
毕竟不管是敢死营还是真八旗,全都得去战场,大家除了待遇和兵装,其他都一样。但阶级又要体现出来,否则八旗哪能保持优越的地位呢?
这也能再度磨礪他们的统御才能,没有官职的情况下,仍旧聚揽部下的人心,那么就更容易活下来,进而升官。
降將们再度行礼后被带离此处,高殷唤来部將与参赞们,升堂议事。
想长期留驻此城,要有足够的军力,统合了剩下的人员后,清华军折损了五千左右的本部士兵,又收降了九千的龙头守军,军力在三万九千之数。
虽然仍是没有太大折损,但实力已经发生了变化,打了两场胜仗的八旗土兵已经度过了战爭的初期,视作常態並开始享受,总体而言变得强了一些。
周国降兵的忠诚度倒是比较可信,这还要得益於府兵制,宇文泰藉由府兵制与柱国系统的结合,將柱国们变成军事贵族,与他们分享权力继而获得支持,也因此府兵保持著严密的等级,下级不可以违抗上级之命,是名將兵实主奴的制度。
但事物有看两面性,当土兵们在周国內部时,还可以对上级保持忠诚,可一旦被俘虏、投降、重新分配,那么洗牌后的忠心就跟著新官职走了,旧有的忠诚已经不在,而人与人之间是有著心之壁的,投降乃至敌对过的旧周兵第二次投降,难道周人还敢放心任用么?
这在哪个国家都是艰难的选择,所以为了不陷入这种窘境,降兵更要为新主努力贡献忠诚,否则他又要重新择主,忠诚价值大打折扣,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二鬼子比异族更加可恶,无非是打出自己的统战价值。
说到底,还是周国钱给的不多,买不起大家的身价。
这些內容也在高殷和部下们商討的议题里,最终决定敢死营分出四千人,八旗划拉出万人,由武居常、利叱乙、兰芙蓉等將领驻守於此修补城防,光武也继续製造,其中两架拆为散件,交由后勤运输,等需要攻城的时候再使用。
此外他们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將以柳氏薛氏为首的负隅顽抗的大族清理出来,挨家挨户地抄没家產、挖掘祖坟,將这些充作军资,也回馈部分给城中百姓以收人心。
世家再怎么难缠,杀光了总是能换人种的,不然现在仍旧是子姓姬姓满地乱跑,想要长期守城,和本地帮派打好关係也是重要的,打不好的那些就去死,给那些亲齐的豪族腾出位置。
要让河东人知道变天了。
混乱是阶梯,许多小豪族见有机可乘,也急忙贡献自己的忠诚,献上女儿甚至妻子,以求齐主一笑。
考虑到现在还不是享受的时候,高殷拒绝了,他也不出面,由各位宗王往下安抚,继续保持著自己的神秘,以高洋的虎皮应对新的敌人。
根据降將们的情报,周国已经从长安派出了一支六万人的援军,主帅是鲁国公宇文邕,听到这个名字,高殷马上兴奋起来,他终於找到了一丝改变歷史的成就感。
邕子今年十六,比他大两岁,两年前拜任柱国、出镇蒲州,纸面数据勉勉强强,但他不努力一把,都不知道自己是个军事废渣。
他的东征是歷代大规模征战里最水的一档,差点就被高延宗给西討了,全靠命大捡起一条生路,可以说,他就是周国援军军事上最大的弱点。
而这个情报,此世只有高殷才知道,就连宇文邕本人不清楚。
他要好好利用这一点。
“斛律明月入城了吗?”
过了片刻,有尉迟孟都疾步入府:“朔州所领兵马离城还有十里,预计未时可达。”
那就是下午一点多了,这个速度不算慢,高殷点点头:
“那等他来了就叫我起来,我再休息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