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揣摩

    第176章 揣摩
    “周国必然派来援兵,您只要抵达闻喜县,兵临龙头城下,就不愁没有与周军野战的机会,对周人而言,他们也急需一场胜利来挽回颓势。”
    不论是天王党还是普公派,也都需要一场胜利固化自己的地位。
    “如此一来,龙头一战的决胜关键,就不在於攻打城池,而是如何引诱並歼灭来援的周军,这才是您需要考虑的。”
    “若您与周军交战並取得胜利,应当根据不同的战果选择对策,如果只是小胜,敌军必然存有士气与战意,可以继续引诱,直到完全歼灭或俘虏他们。”
    “若是敌军败但主力未损,失去正面交战的勇气,则会遁入龙头城,据柏壁以及各路关隘据守,这种情况就不能强取,当以曲沃为核心建立防御,消耗他们的粮草和物资。”
    “若是敌军大败、惨败,就可以重用您攻打曲沃的战法,或者更残忍一些,人为的製造瘟疫,让他们认为无法久守,弃城而去。”
    “夺取闻喜后,就可以继续往稷山推进,在玉壁附近筑城相持,將汾水以北连成一片,攻取玉壁,就近在眼前了。”
    高殷微微侧目,这个姚统,猜到他要竖立要塞,一开口就说当行霸道,之后的献策也可以说是坦诚之言,没有一丝道德,完全站在高殷这边进行推演与对策。
    由此,他更相信姚统了,这种人就是很典型的“择主贤臣”,头脑清醒、没有忠诚可言,只看君上是否能满足他的愿望可以的话,他们就会全心全力地贡献智慧,只要还没爬上顶端,就不会砍断手中的枝叶,若是认为君主还有潜力,也不会背叛或者隱瞒。
    因为君主最重要的才能就是气度和眼界,只要具有这两样才能,就能降低君臣之间的信任成本,从而更高效地运转权力,正面例子是刘备与诸葛亮,反面典型就是李隆基和王忠嗣。
    而当君主的素质与智慧下降之时,他们也会毫无包袱地背叛,没有一丝犹豫,多留恋一秒都是对自己人生哲学的褻瀆。
    没有实力的霸者只是小丑,被推翻也是天经地义的事。
    驾驭这样的人,就像骑乘一匹恶马,骑手既会恐惧被它掀翻,又对控制住它而感到得意。
    当初的高欢在尔朱荣眼里,或许就是这样一匹恶马。
    原本作为降兵,按照旧例,是不能直接任用的,忠诚度还未经过考验,也不能保证不是周军对齐军的幽明之计。
    “御恶人,当如是。”
    高殷忽然说了这么一句,也不解释,姚统屏息静气,等待著高殷的发落。
    “你先回去吧,明日自有封赏。”
    对待这样的人,要有所特殊,但这特殊又要隱藏在眾人当中,让他人猜不透而他自己清楚,建立起君臣的默契。
    等姚统走后,高殷敲了敲木板,高孝与李秀从一旁走了出来。
    与他们一同走出来的,还有一个穿白衣的文土,名唤张洁,是大都督府东阁祭酒,半个人事部主任,今年恰好四十岁。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你们觉得这个人如何?”
    高殷开口发问,高孝灌第一句话却不是回答问题。
    “太子不让我们隨侍,实在是冒险,若他有异心,您会陷入危险,齐国也——“”
    高殷听他叨完,隨后道歉:“是我的错。”
    但他没说会改。实际上,如果姚统靠近他十步以內,高殷会立刻叫人,在隔壁房间听著的几人都会出来制住姚统。
    不让他们在身边,只是高殷想看看姚统在与自己独自交谈的情况下,会有什么表现,
    也能体现出信赖。
    高孝灌见太子道歉,也不再囉嗦了,思索了一会:“这个人筹划有理,决断有力,的確是个难得的人才。”
    “毕竟是姚秦后代。”
    高殷呵呵笑著,姚秦就是后秦,前秦的天王符坚兵败以后,之前招降的臣子纷纷背叛。慕容垂去河北建立了后燕,姚造反与符坚爭夺关中,最后杀死符坚,建立后秦。
    后秦最后被东晋太尉刘裕攻破潼关,王猛之孙王镇恶围攻长安,后秦主出降,全家被刘裕处死,共歷三帝,享国三十四年。
    姚氏嫡系几乎被诛灭,但旁系多有存活,也不知道这支是不是迁来了河东,总之对高殷来说,收集这些名人的祖先或后代,也不失是一种乐趣。
    谁不想组建一支银河舰队呢?他已经有了慕容恪的后代,也不介意多一些姚的子嗣“这么说,他是羌人?”
    张洁微微皱眉,他的家世可不一般,是清河张氏。
    传说黄帝的某个孙子发明了弓箭,帮黄帝打败了蛋尤,因此取“弓长”之意,赐姓张氏,封地在清河,后人也以张为姓,故曰“天下张氏出清河”。
    张洁这支尊奉张良为始祖,老汉朝正留侯旗,如果不是身处胡国,连鲜卑人都看不上,更何况是偽政权的羌族后代。
    看太子对这人颇为看重,张洁的皇汉血液一下子鼓动起来了,劝高殷不要用这人。
    “其一开口就是所谓的王霸之业,还以齐桓公比於太子,他难道不知齐桓公任竖貂,
    易牙则饿死胡宫,虫流而不得葬?”
    高殷觉得他太上纲上线了,这只是一个比喻,诸葛亮还自比管仲呢,难道也把刘备当做齐桓公?
    而且姚统的样子看看就是纯种汉人,根本不像羌人的长相。
    “想来只是託名。且其胸腹有韜略是事实,若符坚能善用诸臣,姚至死也不过一秦將。即便他真是姚秦之后,难道我们大齐还不如符秦?”
    即便只是冒名,但这支姚氏在这里是大族,掌握的资源与声望可不是假的,这比什么姚秦后代有用多了。
    李秀则支持高殷的说法:“天下三分,正当借各势军力,献武皇帝建义,既得到了豪族的支持,也得到六镇鲜卑人的拥护,才为我大齐肇建基业。若是只用留侯,不用韩信,
    汉高祖难道就能统一天下?”
    她直接搬出了政治正確,这就没法聊了,张洁总不能说现在晋阳之患都是高王相信后人智慧的结果。
    站在李秀的立场,她自然是希望高殷能重用豪族的,虽然会对他们的地位有所威胁,
    但太子的势力正处在上升期,並且即將攀登到顶点,这个时候要扩充基本盘,而不是受限於小节甚至小权力而內斗或排挤新人。
    要斗,也要等到普阳这把剑生锈了再说,眼下最重要的是做大蛋糕、拉人入局。
    高殷看了李秀一眼,自己位置太高了,有些话不好说,但这个李秀就很能察觉自己的心思,適当地递话。
    做下属的精髓就是这个揣摩的本事,高殷点选李秀,虽然有姿色的关係,但也是看中了她这个敢说敢赌的风格。
    正对高殷胃口。
    “入了我们大齐,就是齐人,以后不准再拿这个说事。”
    听高殷这么说,张洁也只能住嘴。
    高殷有些心虚,不论他们高氏是否是汉人,他爷爷高欢是个精神鲜卑人那是肯定的,
    而他自己也有著八分之一的鲜卑血统,他忽然就感受到了一种萧峰的悲戚感。这件事给高殷提了一个醒,不仅是鲜卑人不爽汉人,汉人也不团结,对已经完全归化的姚氏都是如此,若不是他们高家是皇族,估计也要被这么歧视。
    这个时代的纷乱,也阻碍了意识形態的凝聚,必须像后世的大唐一样,让所有人都不分鲜汉,只认自己是大齐。
    隔日,高殷在曲沃县衙召见眾將,自家八旗在战后统一於白马城论功,而今只记录功劳,但反正的周军一定要马上给予赏赐,否则会引起人心波动。
    “你们献城有功,杨祥拜开域將军,入赤旗为队主,丁岩拜盪边將军,姚统闢为大都督府仓曹,加奉义將军,与丁岩一同入黑旗为队主。”
    高殷大概宣布了对他们的任赏,又勉励道:“既入我国,就是齐土,望诸君承国士之风,勇立功勋,不辱臣节!”
    杨祥等人顿时下拜,齐声大喝:“谨遵主命!”
    这个瞬间,他们就正式成为高殷的部下。
    杨祥、丁岩都是勇土,可以任用,这种人也多不胜数,作为第一批归义的表率,高殷给他们的优待也高了许多。
    盪边、开域將军在齐国为从第七品,原先杨丁的武职为正八品,算是拔了一品,且齐国的官俸较周国的多,因此算是高升。
    何况二人还领了队主的职务,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代表著当成自己人看待,不然可以给他们加到六品的武职。进入八旗体系,一了解八旗內部的规矩与福利,杨祥便大呼豪爽,怪不得齐军作战如此勇猛,从这一刻起,他就是铁血老齐人。
    姚统的官位就给得有些匠心了,奉义將军在南朝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第十班,在齐国为从八品,看起来不高,但还多了一个仓曹的职务,主管仓谷事,算是一个肥差,根植本地的姚氏会满意的。
    现在是战时,姚统也不可能去邮城的大都督府管理穀仓,因此他所负责的就是这段时间內高殷的部分后勤,这点离不开当地大族的帮助,也是符合他们需要的职责。
    这个位置既是恩遇,也能很好地看清底色,即便姚统本人不捞油水,但姚氏肯定会有人动心,通过后勤的工作就能看出姚统是否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有才能,还是泛谈自夸之辈,如果连自家宗老都弹压不住,那他也不过如此。
    而这个封赏,还有看一层隱晦的喻义。
    姜维投降,诸葛亮辟他为仓曹,加奉义將军,日后官拜汉大將军,这是高殷无声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