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玉壁
第163章 玉壁
即便高殷这么说,那可是玉壁啊!很多人还是没有信心。
“当然,我也不是说现在就拿下,要做好规划。”
这是白马军镇的终极目標,拿下蒲阪或者玉壁,重新转守为攻。
此前攻打河东有两条路,一条是闻喜路线,从汾曲直接南下,经过闻喜隘口穿过峨嵋台地到达沫水上游,顺流进入河东腹地。但这条路线地形复杂,道路崎嶇,兵力不易展开,粮草运输也非常困难,容易受到阻击,附近的豪强也对齐国不友好,二十一年前东魏就打算从这儿进军,硬是被当地豪强打败,连正平郡、也就是东雍州都丟失了。
虽然不是进攻的主要途径,不过高殷也可以攻打它,將正平郡拿回来。
第二条路线才是主要的,即从汾曲过稷山县到达龙门了,然后渡过汾水,沿黄河东岸南下,经汾阴进入东雍州、河东郡的腹地。
这样有两个好处,一个是与船队同行,水陆並进,便於运输补给;第二个是交通运达,军队到了龙门,就会有两条分支路线,一条是西渡夏阳,进入渭北平原;另一条是南下蒲阪,从而进入关中。
敌军不容易探知主力方向,就可以令其分兵,或產生猜疑,高欢两次走的都是这个路线。
这样不利於西魏守城,且当时西魏被打得大败,兵力不足,因此王思政才建议,將防御重点放在汾水以南的玉壁,不再爭夺东雍州。
於是宇文泰在稷山县南边十二里,临近汾水南岸渡口的地方建造了玉璧城,雄踞在峨嵋源的断裂高原上,天生的壁垒,令高王羽而归。
它的第一个重要意义是打坏了齐人的心態,后续反攻皆无功而返,加上齐国政治混乱,导致齐人在河东的防务渐渐懈怠,之后为默默发展的周国所趁。
第二个意义在於发展了一系列的坞壁群。就如同人总会组建小团体,小团体也会有一个领袖一样,合格的大城市都会在周围依附著坞壁与庄园,后期隔河相对,陷入胶看,双方就以玉壁为核心,建造了一个拱卫它的庞大坞壁群。
玉壁本身就是一个超大的坞壁,周国所拥有的是文侯镇、龙头壁、龙门城、姚襄城、
白亭城、郭荣城、石殿城、倚梯城、服秦城、姚岳城、郝壁,以及达奚武一个人就建造了的柏壁、乐昌城、胡营城、新城。
齐国当然也有许多,但数量上比不过周国,此时周国主要是防御,齐国负责进攻,互相玩塔防游戏,周国的塔肯定是多过齐国的。
这次斛律光出征,一部分的目標就是拔除这些坞壁,也是齐国建立到现在,周齐最常见的战爭互动。
高欢之所以急著打玉壁,还要带二十万的大军,是因为这二十万根本就不是为了打玉壁,而是为了深入关中和宇文泰决战,一局定天下。
歷史上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输的很惨。
二十万大军进入关中,一定要保证粮道畅通,不然就全部饿死在关內,所以高欢只能强攻玉壁,因为玉壁临近汾水南岸渡口,如果贸然进军,大军的后勤运输被韦孝宽卡住,
到时候马就人称小高欢了。
所以这样的城池,最好的攻略法就是根本不和它打。
元英、蒙哥、陈友谅的例子都告诉高殷,死磕坚城没有好下场,打输了灰溜溜地带兵回家还算运气好的,万一被敌军逮到机会出城一通狂杀,自己就直接交代在这了。
反正高殷也不是要和宇文毓决战,一战平周国什么的,只是来刷资歷,所以乾脆反手在汾水以北建立一个同样的城池,是为反向玉壁,让周人也打不过来。
然后执行卢叔虎的平西策,一步步吃掉它周边的地,勾引周国的人马出来决战,用蒙古和满清战法奠定野战优势,一点点磨死他们。
所以打玉壁,根本不能急,反而要慢,要沉住气,越慢越好。
论国力,是齐国为优,拖得越久,白马镇挣得就越多,反覆和周国拉锯,高殷部下刷的官爵等级与指挥能力也会水涨船高。
重要的是让太子的人拔城,交给普阳的人去守,守不住就是他们的责任,这样政治上他们就会稳步获取功勋,形成一个稳定的军功利益集团。
而后在白马城进行第二次扩军,大肆发展丝路贸易,缔造高殷的国中之国,小半年就能有模有样了。
作为穿越者,高殷太清楚宇文护对周国的作用了,他就是一个限制器,保证了周国下限的同时,也禁了周国的上限,就和他这里的普阳勛贵一样,只要宇文护还在,周国始终抬不起头来。
而宇文毓能活到明年,宇文邕成为第三个周帝,之后再过十二年,宇文邕才会按照歷史轨跡杀死宇文护一一到时候高殷肯定不会坐视他亲爱的护子哥被杀。
何况高殷怎么可能会让周国再存在十三年呢?
“我有秘法,可营造先进工事,较之献武攻城,更加有利,只是需要时间来打造。”
高殷放出话来,这三年他要发动穿越者的惊世智慧,搞出一批神兵利器,让玉壁尝一尝什么叫做降维打击。
“三年。”高殷举起手指:“一年之內,我们就要让淮南屯起足够的粮食;第二年,
就要建立起第二个玉壁,拔掉它周围大大小小的坞壁;第三年,我们就跟玉壁城决战,不打破这块臭龟壳,我们就不还朝。”
听到太子要在这里死磕三年,眾將心中一凛,感觉沉重的同时,隱约又有些兴奋。
太子到自前为止,都是言出必践。
也许真的能打下玉壁?即便不能·.
“所有抓获的西贼俘虏与战利品,都由统领进行分配,七成归於本队。”
眾將闻言,大吃一惊。
因为周齐两国將领的重要收入来源,一个是设卡贪污,一个是抢劫,还有一个就是夺取战利品。
按正常来说,战利品会分成三份,一份交给军队上官,另一份交给朝廷,最后一份才是自己分配。
高殷的意思,就是朝廷的照交,但给军队上官的那份就不要了,自己留著吧,留够朝廷的,其他全都是自己的。
从这一刻开始,將领们留在白马就有了意义,哪怕最终打不下玉壁,但只要成功刷了军功、俘虏了他国的士民,他们的实力就得到补充。
而高殷也不可能亏了军队的开支,这一部分全都由他自己承担。
许多將领感动得泪都要下来了,別的不说,光是这个分赃分配的方式就非常有气度,等於高殷自掏腰包养军。
如果他不是太子,即便是个皇子或者宗王,也会有许多人向朝廷报告的,因为这就等於自己养国家的军队,把他们变成私军。
但还是那句话,他是太子,未来什么都是他的,这次领兵出征,也是至尊对他的充分信赖,提前使用一些私权又如何?
考虑到这一点,那么反过来想,今日的些许臂越之举,就是未来的简在帝心。
只看自己这边敢不敢追隨了。
跟著高殷来到这里的八旗將领,对此早就做好了准备,离开了鄴城,来到一片新的天地,心中既有紧张,也有期盼。
將领们一片齐刷刷地跪下,恍若推金山、倒玉柱,一同出声:“愿追隨殿下!”
即便高殷这么说,那可是玉壁啊!很多人还是没有信心。
“当然,我也不是说现在就拿下,要做好规划。”
这是白马军镇的终极目標,拿下蒲阪或者玉壁,重新转守为攻。
此前攻打河东有两条路,一条是闻喜路线,从汾曲直接南下,经过闻喜隘口穿过峨嵋台地到达沫水上游,顺流进入河东腹地。但这条路线地形复杂,道路崎嶇,兵力不易展开,粮草运输也非常困难,容易受到阻击,附近的豪强也对齐国不友好,二十一年前东魏就打算从这儿进军,硬是被当地豪强打败,连正平郡、也就是东雍州都丟失了。
虽然不是进攻的主要途径,不过高殷也可以攻打它,將正平郡拿回来。
第二条路线才是主要的,即从汾曲过稷山县到达龙门了,然后渡过汾水,沿黄河东岸南下,经汾阴进入东雍州、河东郡的腹地。
这样有两个好处,一个是与船队同行,水陆並进,便於运输补给;第二个是交通运达,军队到了龙门,就会有两条分支路线,一条是西渡夏阳,进入渭北平原;另一条是南下蒲阪,从而进入关中。
敌军不容易探知主力方向,就可以令其分兵,或產生猜疑,高欢两次走的都是这个路线。
这样不利於西魏守城,且当时西魏被打得大败,兵力不足,因此王思政才建议,將防御重点放在汾水以南的玉壁,不再爭夺东雍州。
於是宇文泰在稷山县南边十二里,临近汾水南岸渡口的地方建造了玉璧城,雄踞在峨嵋源的断裂高原上,天生的壁垒,令高王羽而归。
它的第一个重要意义是打坏了齐人的心態,后续反攻皆无功而返,加上齐国政治混乱,导致齐人在河东的防务渐渐懈怠,之后为默默发展的周国所趁。
第二个意义在於发展了一系列的坞壁群。就如同人总会组建小团体,小团体也会有一个领袖一样,合格的大城市都会在周围依附著坞壁与庄园,后期隔河相对,陷入胶看,双方就以玉壁为核心,建造了一个拱卫它的庞大坞壁群。
玉壁本身就是一个超大的坞壁,周国所拥有的是文侯镇、龙头壁、龙门城、姚襄城、
白亭城、郭荣城、石殿城、倚梯城、服秦城、姚岳城、郝壁,以及达奚武一个人就建造了的柏壁、乐昌城、胡营城、新城。
齐国当然也有许多,但数量上比不过周国,此时周国主要是防御,齐国负责进攻,互相玩塔防游戏,周国的塔肯定是多过齐国的。
这次斛律光出征,一部分的目標就是拔除这些坞壁,也是齐国建立到现在,周齐最常见的战爭互动。
高欢之所以急著打玉壁,还要带二十万的大军,是因为这二十万根本就不是为了打玉壁,而是为了深入关中和宇文泰决战,一局定天下。
歷史上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输的很惨。
二十万大军进入关中,一定要保证粮道畅通,不然就全部饿死在关內,所以高欢只能强攻玉壁,因为玉壁临近汾水南岸渡口,如果贸然进军,大军的后勤运输被韦孝宽卡住,
到时候马就人称小高欢了。
所以这样的城池,最好的攻略法就是根本不和它打。
元英、蒙哥、陈友谅的例子都告诉高殷,死磕坚城没有好下场,打输了灰溜溜地带兵回家还算运气好的,万一被敌军逮到机会出城一通狂杀,自己就直接交代在这了。
反正高殷也不是要和宇文毓决战,一战平周国什么的,只是来刷资歷,所以乾脆反手在汾水以北建立一个同样的城池,是为反向玉壁,让周人也打不过来。
然后执行卢叔虎的平西策,一步步吃掉它周边的地,勾引周国的人马出来决战,用蒙古和满清战法奠定野战优势,一点点磨死他们。
所以打玉壁,根本不能急,反而要慢,要沉住气,越慢越好。
论国力,是齐国为优,拖得越久,白马镇挣得就越多,反覆和周国拉锯,高殷部下刷的官爵等级与指挥能力也会水涨船高。
重要的是让太子的人拔城,交给普阳的人去守,守不住就是他们的责任,这样政治上他们就会稳步获取功勋,形成一个稳定的军功利益集团。
而后在白马城进行第二次扩军,大肆发展丝路贸易,缔造高殷的国中之国,小半年就能有模有样了。
作为穿越者,高殷太清楚宇文护对周国的作用了,他就是一个限制器,保证了周国下限的同时,也禁了周国的上限,就和他这里的普阳勛贵一样,只要宇文护还在,周国始终抬不起头来。
而宇文毓能活到明年,宇文邕成为第三个周帝,之后再过十二年,宇文邕才会按照歷史轨跡杀死宇文护一一到时候高殷肯定不会坐视他亲爱的护子哥被杀。
何况高殷怎么可能会让周国再存在十三年呢?
“我有秘法,可营造先进工事,较之献武攻城,更加有利,只是需要时间来打造。”
高殷放出话来,这三年他要发动穿越者的惊世智慧,搞出一批神兵利器,让玉壁尝一尝什么叫做降维打击。
“三年。”高殷举起手指:“一年之內,我们就要让淮南屯起足够的粮食;第二年,
就要建立起第二个玉壁,拔掉它周围大大小小的坞壁;第三年,我们就跟玉壁城决战,不打破这块臭龟壳,我们就不还朝。”
听到太子要在这里死磕三年,眾將心中一凛,感觉沉重的同时,隱约又有些兴奋。
太子到自前为止,都是言出必践。
也许真的能打下玉壁?即便不能·.
“所有抓获的西贼俘虏与战利品,都由统领进行分配,七成归於本队。”
眾將闻言,大吃一惊。
因为周齐两国將领的重要收入来源,一个是设卡贪污,一个是抢劫,还有一个就是夺取战利品。
按正常来说,战利品会分成三份,一份交给军队上官,另一份交给朝廷,最后一份才是自己分配。
高殷的意思,就是朝廷的照交,但给军队上官的那份就不要了,自己留著吧,留够朝廷的,其他全都是自己的。
从这一刻开始,將领们留在白马就有了意义,哪怕最终打不下玉壁,但只要成功刷了军功、俘虏了他国的士民,他们的实力就得到补充。
而高殷也不可能亏了军队的开支,这一部分全都由他自己承担。
许多將领感动得泪都要下来了,別的不说,光是这个分赃分配的方式就非常有气度,等於高殷自掏腰包养军。
如果他不是太子,即便是个皇子或者宗王,也会有许多人向朝廷报告的,因为这就等於自己养国家的军队,把他们变成私军。
但还是那句话,他是太子,未来什么都是他的,这次领兵出征,也是至尊对他的充分信赖,提前使用一些私权又如何?
考虑到这一点,那么反过来想,今日的些许臂越之举,就是未来的简在帝心。
只看自己这边敢不敢追隨了。
跟著高殷来到这里的八旗將领,对此早就做好了准备,离开了鄴城,来到一片新的天地,心中既有紧张,也有期盼。
將领们一片齐刷刷地跪下,恍若推金山、倒玉柱,一同出声:“愿追隨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