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军装

    第149章 军装
    高洋让他下去,隨后让高殷带领他检阅军队,一边把这八旗军队的思路与他细说。
    在那日初立框架之后,高殷又稍稍做了些调整,在佐领之下设置左右驍骑校尉,主要负责军事上的辅佐,若佐领战死则临阵接手指挥,战斗结束后重新选择佐领。
    另外又设置四名赞画,帮助筹谋军务,协管兵丁户籍、田產、粮等內容,都统则是左右副都统与六名参赞,旗主级则是八名军师。
    这样在八旗內部又划出一条负责轻度军事与著重后勤事务的偏文官的线,一来能將军事与財政分离,防止军官们做大,二来解放这个时代的军官本就不多的脑力,更好的应对军事层面问题。
    三来,这以后也能成为定例,日后的文臣必然要走赞画、参赞、军师的路线,才能出任一郡以上的地方长官,避免出现清朝后期那种只懂考试、全靠幕僚,根本不下基层的诗书废物。
    高洋连连摇头,伸出手,过高殷的脑袋仔仔细细来回看后又放开,搞得周围人莫名其妙,他忽然感慨:“你这脑子是如何长的?莫非真有生而知之者?”
    高殷也不清楚他这话是什么意思,只能行礼:“我是献武之孙、至尊嫡子,血脉与荣耀都由至尊所赐,自然是至尊知,我才知。”
    高洋大笑,笑声有些悲凉。
    他忽然重重一拍高殷的肩膀,指著底下的八旗土兵:“这又是为何?”
    和清朝八旗的黄白红蓝四色不同,高殷的八旗是金赤黑青四色,旗边以纯色和镶金色划分正镶。
    除了旗子的设置外,每个八旗土兵的脖子上都缠绕著一条丝巾,对应本旗之色,队主为臂袖。
    佐领是绢布製成的大翻领、短斗篷夹克外套,有双排绳结扣,最外围有皮草毛绒,绣著艷丽的飞禽走兽,在寒冷之时可以穿在身上,不冷的话就用扣子扣起来,半披肩在身上,看上去拉风至极。
    这种衣服是驃骑兵標誌性的服装,属於轻骑兵的一种,在寒风的吹拂下隨风飘荡,带出英姿讽爽之感,让高洋赏心悦目。
    从都统开始,穿的都是贴身製作、长及小腿的长风衣,扣子紧紧扣住,在心臟处绣著一个“”字,腰部由银腰带收起,勒得紧致,简洁而又威严,有著军人所特有的庄重肃穆感。
    高洋皱起眉头,找了个角度:“穿成这样怎能打仗?”
    “得知至尊要来,我就让都统们都换上了礼装,正常行军时他们还是会穿著甲胃的。
    高殷指向都统身旁的副都统们,仍是头戴插著戳尾条的铁兜整、身披铁製两襠鎧,鎧与兜整都涂成了对应的旗色,唯有腰带的顏色来判断正镶,他们也同样披著半披肩,看上去又强又帅。
    知名画家阿道夫曾经说过,“军装一定要帅,年轻人才会义无反顾地投军”。人类终究是喜欢符合审美、长得好看的事物,选官的標准之一就是顏值,毕竟不能选个丑人噁心同僚上官乃至皇帝,许多有才能的丑人因此怀才不遇。
    在军队里,时髦值也非常重要,孙权上位后,想要合併小部队,这自然就有升贬,於是吕蒙就暗中借钱,为將士们做了大红衣服和绑腿,到检阅的日子,吕蒙的部队队列严整威武,壮观华丽,孙权很高兴,就给他添了部下。
    吴將贺齐喜欢华丽,兵甲器械极为精好,船只都是雕鏤彩饰,用青色篷盖、絳色惟慢,桅杆桨擼和兵器都描绘卉瓜果的纹彩,战舰前后连绵宛如山峰,曹休见之而退却。
    军人不是圣人,偶尔也会有逃跑、偷盗的行为,因此给全军穿看华丽的军服,就代表著这个將领要么很有钱,要么御下很有方法。
    从战略上来说,这也是对敌人的一种威,华丽的前提是队列整齐,也就是他治军有法,否则治军不严,部下早就把这些东西卖了换钱。
    而且只有钱粮给够了,才能溢出额外的资源给他们做外部装饰,既然都有功夫在这上面,那对面要么是一群中看不中用的废物,要么就是吃满资源、配得上待遇的精锐,很少有人会认为是前者。
    若是敌军稍微胆怯、自卑,就会进一步影响战斗力,这在开战时会有一定优势,也就是所谓的心理战。
    高殷的钱粮也不是无限的,普通士兵仅仅只有一条丝巾,將官才有华丽的军服,但即便如此,也看上去精美壮观。
    高殷示意打旗,眾骑呼喝著各自旗號的口號,一边表现射术与马术,一边控制坐骑与同伴变换阵型,让高洋看著心头髮痒,更想把这支军队拿到手了。
    骑兵之间,亦有差异,一部分是身著重甲的具装甲骑,另一部分则是除了短便皮甲与披肩外就几乎没有防护的轻骑兵。
    高洋又发问了,他感觉自己今天问题就是特別多:“为何不使用重骑?”
    自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始,骑兵的发展就有了质的飞跃,骑兵们以学习匈奴的骑射袭扰为主,但最多也就是与步兵和战车打打配合。
    到汉初时,汉將灌婴“受詔別击楚军后,绝其粮道”,此时的骑兵主要职能仍是迁回抄后和灵活歼灭,不能作为正面交战的军队,这类骑兵被恩格斯认为是“非正规骑兵”,
    对,就是那个马克思的好朋友恩格斯。
    这一部分原因就在於骑射战法要求有很高的技术力,骑兵正面打不穿步兵,面对老师匈奴人时又很难射过对方,毕竟没有人家那种从小睡在马上培养起来的接近本能的本领,
    被匈奴人吊著玩儿,因此在汉朝之前,骑兵一直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地位,就卡在那儿了。
    就在这种形势之下,汉人痛定思痛,探索出了新的骑兵作战模式,其实就是四个字轻车突骑。
    简单来说,我射不过你,就跑到你面前,直接跟你匈奴人面对面拼刺刀。
    这样就不需要又练骑术又练射术了,直接练好骑术衝上去搏杀敌人,霍去病的战法就是如此,第一次带兵就深入敌境,短兵相接打得匈奴人措手不及,毕竟我们距离不过一米,你拿弓箭我拿长戟,只要衝到了你面前,胜负没开始就结束了。
    也是从这个时候,汉朝的骑兵从骑射型转变为衝击型,动不动就突骑、先登、陷阵,
    在中原集权政体的严密军令下,迅速干爆了匈奴乌桓等游牧民族,让他们被迫適应这套衝击型战法。
    也是为了这套战法,马、马鞍等军事装备应运而生,有助於骑兵们在马上做出刺击动作,让他们更方便地杀人。
    於是军备竞赛就这么开始了,草原的骑兵也开始玩起正面突击,那么中原骑兵的优势就不明显,渐渐强化了装备,从轻装变成了重装,到这个时期,具装、也就是结构完善的马鎧成为了骑兵部队的版本答案,从人到马全副武装,就是一辆人肉坦克。
    所以忽然看见一群不穿鎧甲的骑兵,那就跟佩剑的游侠一样,要么是笨蛋,要么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