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迷魂
第108章 迷魂
“哎哟!这是怎么了?!”
上完朝的司马子瑞来到大理寺,给他嚇了一跳。
原先大理寺卿是崔昂,但他升官做中书令去了,现在的廷尉卿是司马子瑞。
在路上他就有风闻了,太子今日搞了个大动作,司马子瑞还没当回事,现在他望向苏琼,忍不住笑道:“苏公,您是抓了支叛军回来呀!”
“不是—”
“当然当然,我知道不是你。”
司马子瑞上前向高涣行礼:“上党王才是善战的勇將。”
高涣点头,他放出来后,许多旧人怕再被牵连,都躲远了关係,因此虽然明白司马子瑞是给自己背后的太子面子,但再度品尝这种感觉,还真不错。
司马子瑞家世显赫,祖上是普朝的陇西王司马泰,司马泰有个儿子,叫司马越,就是八王之乱中最后吃鸡胜利的东海王。
子瑞的叔父是大齐开国功臣司马子如,但对高殷来说,最厉害的还是他的妻子陆氏,
陆什么不重要,但陆氏的姐姐叫做陆令萱。
某次高洋带九卿以上的官员聚集在东宫,亲自指著崔昂、尉瑾与司马子瑞三人对高殷说:“这些是国家柱石,你应该记住他们。”
有了这件事,高殷私下常会和他们往来,关係也变得不错,因此司马子瑞对太子颇为亲昵。
尤其是太子最近蹦的欢,眼见得至尊青睞,他更不愿意得罪太子。
得知了事情的经过,司马子瑞扇起手中团扇,沉吟片刻:“让这些人犯去大都督府受审—未尝不可。”
“廷尉!”
苏琼急了,但司马子瑞轻摇团扇:“~苏公稍安勿躁,我这也是看实情不得不如此行事,才这么说的,您瞧瞧现在的大理寺,哪有落脚的地方?”
他又用扇子微微盖住耳朵:“瞧,我都听不见了。若是只有这些犯人还好,可永安王说了不止,难道我们只审这些人,其他案子不搭理了?”
苏琼听不下去:“可多数都与刘向无关!他们只是———
“不不不,苏公,这你就想错了。”司马子瑞拍打著团扇:“谁说他们和刘向无关?
卖了刘向一点吃食,就是供贼,给刘向提供过住宿而不报,就是藏贼,他们说不知道,可谁知道是真不知呢?还是假不知呢?咱们审理过那么多犯人,哪个不是一上来就说自己冤枉的?”
眼看司马子瑞无条件倒向太子,苏琼顿时生气:“既如此,全听上官吩咐了!”
说罢转身离去,再也不管这事。
司马子瑞面向高涣笑道:“上党王可带人去了,其他嫌犯也径直去大都督府,事后给咱们这一个说法就可。”
高涣也笑了,行礼道:“多谢廷尉卿理解。”
对司马子瑞而言,他此时的本职是司徒左长史,之前是吏部郎中,廷尉卿是兼任,这两个职位都是人情比事情重要,他不想把太多精力在得罪同僚中。
太子这摆明了要搞迷魂阵,在他的大都督府玩些新样,自己就不要上赶著去倒这个霉,坏了自己跟太子的关係。
而且太子还要修订新齐律,这就必须將大理寺抓在手中,因为大理寺是负责审讯断案的,而刑部只是负责具体执行的,也就是说人家早就预定大理寺为自留地了,现在仅仅只是挪用些职权,已是客气了,用够了没准会还回来。
將来人家是皇帝,那还不是想怎么换就怎么换的事。
苏琼这件事的確受了些委屈,但委屈就委屈吧,总不能眼看著他跟太子磕死。要知道,刘向这件事,他还和长广王纠缠在一块,太子没找他算帐就不错了!
“~哪里的事,太子有所作为,我们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拖后腿呢?何况上党王入了府中,我就是不卖太子的面子,也要卖您的呀!”
这话说得高涣心怒放,连说客气,关係顿时融洽。
很快,高涣就把所谓的刘向同党全部带走,大理寺刑具入库、吏放南山,顿时为之一空,让苏琼都有些错,刚刚还忙的要死,现在又回到了平日。
“苏公啊苏公~我知道您务在公平,可也要分时候,咱们用的是皇法,涉及到皇家,
就要学会睁只眼闭只眼。”
看著司马子瑞跟自己闭起眼来,苏琼无奈,只能长嘆一口气。
“相信太子吧,他可不会把自己的名声弄得跟至尊一样,我猜他必有打算,不如苏公与我打个赌?”
听上官这么说,苏琼只得拱手:“还有几件案子要审理,恕下官失陪。”
“唉,真是-苏公哪哪都好,就是这脾性,颇不风雅啊~!”
同马子瑞轻翻羽扇,笑看摇头。
司马子瑞悠然得意,人犯们就忧心,他们被提来提去,懦懦不安地等候命运,即便知道自己是无辜的,但不知道天知不知道。
少部分人听说要去被太子审讯,太子是天子的儿子,那就是天孙了,不少人念经祈求,希望太子能宽宏大量饶恕他们,回去一定为太子祈福。
“我还去看过武会呢!將军们的勇武,我到现在都没忘记!”
还有些人想跟府兵们攀关係,让他放了自己,同时在心里后悔,若是当天也去试试加入府兵就好了,现在就是捉人的,而不是被捉的。
等入了大都督府,眾人都被分到十个院落,有府兵维持著秩序,让他们排队,一个个进入房屋內。
想像中的拷打与审问似乎不存在,人们把胆子状著,也是被迫著进入屋內,发现前方放著各种行刑工具,三四名审讯官在他们眼前坐著,身后是手持刀刃的府兵。
最夸张的是他们的身后,站著一个巨大塑像,面如重枣、双目细长,丹凤眼、臥蚕眉,相貌堂堂,不怒自威,一捧长髯飘逸至胸前。
身披鸚绿战袍,手持一桿极其宽大的长刀,巍峨如山的身躯有九尺之长,立於眼前如天神降世。
有听过说书之人,顿时联想到那个义薄云天的猛將,脱口而出:“关、关公!”
啪!
“还不跪下?”
审讯官一拍惊堂木,怒声呵斥,嚇得进来的人浑身发颤,这是高殷特意要求的,为的就是把氛围做起来。
“在关公面前发誓,接下来的话不得虚假,若有违背,必为关公追魂!”
“是、是!”
见眼前人犯惶恐的样子,官吏们也有些得意,开始询问姓名,年龄,家住哪里,人犯们不敢隱瞒。
隨后他们问道:“你和刘向是何关係?是不是同党?”
府兵们的武器敲打著地砖,仿佛千军万马驰骋而来,普通的百姓根本顶不住,只能大喊:“不是!我不认识刘向!也不是他的同党!”
官员们窃窃私语,这个过程给足了压力,时不时冷哼、冷笑,让不少人当场失禁。
“既如此,你当无罪——回家去吧!”
听到这句话,无人不会感激涕零,有些人连起身都困难,还需要府兵们拖起来,签字画押后帮忙带出去,在外看见的人还以为他是被拖下去行刑,心中更怕。
“哎哟!这是怎么了?!”
上完朝的司马子瑞来到大理寺,给他嚇了一跳。
原先大理寺卿是崔昂,但他升官做中书令去了,现在的廷尉卿是司马子瑞。
在路上他就有风闻了,太子今日搞了个大动作,司马子瑞还没当回事,现在他望向苏琼,忍不住笑道:“苏公,您是抓了支叛军回来呀!”
“不是—”
“当然当然,我知道不是你。”
司马子瑞上前向高涣行礼:“上党王才是善战的勇將。”
高涣点头,他放出来后,许多旧人怕再被牵连,都躲远了关係,因此虽然明白司马子瑞是给自己背后的太子面子,但再度品尝这种感觉,还真不错。
司马子瑞家世显赫,祖上是普朝的陇西王司马泰,司马泰有个儿子,叫司马越,就是八王之乱中最后吃鸡胜利的东海王。
子瑞的叔父是大齐开国功臣司马子如,但对高殷来说,最厉害的还是他的妻子陆氏,
陆什么不重要,但陆氏的姐姐叫做陆令萱。
某次高洋带九卿以上的官员聚集在东宫,亲自指著崔昂、尉瑾与司马子瑞三人对高殷说:“这些是国家柱石,你应该记住他们。”
有了这件事,高殷私下常会和他们往来,关係也变得不错,因此司马子瑞对太子颇为亲昵。
尤其是太子最近蹦的欢,眼见得至尊青睞,他更不愿意得罪太子。
得知了事情的经过,司马子瑞扇起手中团扇,沉吟片刻:“让这些人犯去大都督府受审—未尝不可。”
“廷尉!”
苏琼急了,但司马子瑞轻摇团扇:“~苏公稍安勿躁,我这也是看实情不得不如此行事,才这么说的,您瞧瞧现在的大理寺,哪有落脚的地方?”
他又用扇子微微盖住耳朵:“瞧,我都听不见了。若是只有这些犯人还好,可永安王说了不止,难道我们只审这些人,其他案子不搭理了?”
苏琼听不下去:“可多数都与刘向无关!他们只是———
“不不不,苏公,这你就想错了。”司马子瑞拍打著团扇:“谁说他们和刘向无关?
卖了刘向一点吃食,就是供贼,给刘向提供过住宿而不报,就是藏贼,他们说不知道,可谁知道是真不知呢?还是假不知呢?咱们审理过那么多犯人,哪个不是一上来就说自己冤枉的?”
眼看司马子瑞无条件倒向太子,苏琼顿时生气:“既如此,全听上官吩咐了!”
说罢转身离去,再也不管这事。
司马子瑞面向高涣笑道:“上党王可带人去了,其他嫌犯也径直去大都督府,事后给咱们这一个说法就可。”
高涣也笑了,行礼道:“多谢廷尉卿理解。”
对司马子瑞而言,他此时的本职是司徒左长史,之前是吏部郎中,廷尉卿是兼任,这两个职位都是人情比事情重要,他不想把太多精力在得罪同僚中。
太子这摆明了要搞迷魂阵,在他的大都督府玩些新样,自己就不要上赶著去倒这个霉,坏了自己跟太子的关係。
而且太子还要修订新齐律,这就必须將大理寺抓在手中,因为大理寺是负责审讯断案的,而刑部只是负责具体执行的,也就是说人家早就预定大理寺为自留地了,现在仅仅只是挪用些职权,已是客气了,用够了没准会还回来。
將来人家是皇帝,那还不是想怎么换就怎么换的事。
苏琼这件事的確受了些委屈,但委屈就委屈吧,总不能眼看著他跟太子磕死。要知道,刘向这件事,他还和长广王纠缠在一块,太子没找他算帐就不错了!
“~哪里的事,太子有所作为,我们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拖后腿呢?何况上党王入了府中,我就是不卖太子的面子,也要卖您的呀!”
这话说得高涣心怒放,连说客气,关係顿时融洽。
很快,高涣就把所谓的刘向同党全部带走,大理寺刑具入库、吏放南山,顿时为之一空,让苏琼都有些错,刚刚还忙的要死,现在又回到了平日。
“苏公啊苏公~我知道您务在公平,可也要分时候,咱们用的是皇法,涉及到皇家,
就要学会睁只眼闭只眼。”
看著司马子瑞跟自己闭起眼来,苏琼无奈,只能长嘆一口气。
“相信太子吧,他可不会把自己的名声弄得跟至尊一样,我猜他必有打算,不如苏公与我打个赌?”
听上官这么说,苏琼只得拱手:“还有几件案子要审理,恕下官失陪。”
“唉,真是-苏公哪哪都好,就是这脾性,颇不风雅啊~!”
同马子瑞轻翻羽扇,笑看摇头。
司马子瑞悠然得意,人犯们就忧心,他们被提来提去,懦懦不安地等候命运,即便知道自己是无辜的,但不知道天知不知道。
少部分人听说要去被太子审讯,太子是天子的儿子,那就是天孙了,不少人念经祈求,希望太子能宽宏大量饶恕他们,回去一定为太子祈福。
“我还去看过武会呢!將军们的勇武,我到现在都没忘记!”
还有些人想跟府兵们攀关係,让他放了自己,同时在心里后悔,若是当天也去试试加入府兵就好了,现在就是捉人的,而不是被捉的。
等入了大都督府,眾人都被分到十个院落,有府兵维持著秩序,让他们排队,一个个进入房屋內。
想像中的拷打与审问似乎不存在,人们把胆子状著,也是被迫著进入屋內,发现前方放著各种行刑工具,三四名审讯官在他们眼前坐著,身后是手持刀刃的府兵。
最夸张的是他们的身后,站著一个巨大塑像,面如重枣、双目细长,丹凤眼、臥蚕眉,相貌堂堂,不怒自威,一捧长髯飘逸至胸前。
身披鸚绿战袍,手持一桿极其宽大的长刀,巍峨如山的身躯有九尺之长,立於眼前如天神降世。
有听过说书之人,顿时联想到那个义薄云天的猛將,脱口而出:“关、关公!”
啪!
“还不跪下?”
审讯官一拍惊堂木,怒声呵斥,嚇得进来的人浑身发颤,这是高殷特意要求的,为的就是把氛围做起来。
“在关公面前发誓,接下来的话不得虚假,若有违背,必为关公追魂!”
“是、是!”
见眼前人犯惶恐的样子,官吏们也有些得意,开始询问姓名,年龄,家住哪里,人犯们不敢隱瞒。
隨后他们问道:“你和刘向是何关係?是不是同党?”
府兵们的武器敲打著地砖,仿佛千军万马驰骋而来,普通的百姓根本顶不住,只能大喊:“不是!我不认识刘向!也不是他的同党!”
官员们窃窃私语,这个过程给足了压力,时不时冷哼、冷笑,让不少人当场失禁。
“既如此,你当无罪——回家去吧!”
听到这句话,无人不会感激涕零,有些人连起身都困难,还需要府兵们拖起来,签字画押后帮忙带出去,在外看见的人还以为他是被拖下去行刑,心中更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