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谁都不容易

    “八千?”余航苦笑道,前世他负责过最小型的项目设计费都是五百万起步,动輒上千万。
    这船虽然小,但五臟俱全,仍然需要多个专业配合,才能完成设计任务。
    张村长见余航有些为难,便补充道:“如果嫌少,我们再想想办法凑一点,但这也实在给不了太多了,大家都不容易……”
    这时,一旁的江浩川拍了拍余航肩膀,向院子外指了指,示意他出去商量。
    余航马上会意,跟了过去。
    “航哥,要不还是接了吧,我看人家也挺可怜的,孩子没了,还要凑钱造船,肯定很不容易。我看他们家肯定也是出大头。”江浩川抹了抹眼角的泪水,压低声音说道。
    余航沉默不语,此刻的他,大脑在飞速运转,並不是在考虑费用问题,而是考虑项目的可行性,以及潜在的风险。
    这是一条14人的小客渡船,虽然全长应该不到二十米,但只要是客船,便是要载人的,所以安全標准肯定比一般货船高,容不得半点马虎。
    船体,轮机和电气三个大类里,小船的机和电相对简单,毕竟这种船基本上都是按船厂自己的经验来,有什么合適的主机装上就行,不需要太多的设计。
    像这种十几米內河船的机电设计,主要是需要绘製一张机舱布置图,告诉船厂主机和配套设备的具体安装位置。其他轴系安装都很简单,手动调整后固定即可,难度不大。
    所以重点还是在船体,船体的设计直接关係到船舶的安全性,必须慎之又慎——
    在这种小河里,船的主机如果坏了,最多就原地拋锚,等待救援,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
    如果电气设备出了问题,那可能就是无法通讯,或者无法照明,也出不了大问题,影响不大。
    但如果船体设计出了错,那可都是人命关天的大问题,一旦发生事故,那就是九死一生。
    不管是出现头重脚轻引起甲板进水,还是在风浪中摇摆倾覆,又或者强度不够造成变形,还有焊缝开裂而漏水,都是有可能在极短时间內造成沉船的重大隱患。
    特別是这种小船,几个乘客的走动丝毫不会动摇万吨巨轮,但对於这样的一叶扁舟来说就是举足轻重的影响了,所以更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才能確保船舶的安全性。
    船舶设计就是这样,责任大,任务重,不能有丝毫的疏忽。
    再加上设计费又少,没有人愿意接也是理所当然,毕竟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
    好在他们找到的是余航。
    关於浮性和稳性问题,他早前让江浩川写的计算程序便可派上用场,程序的准確性余航已验证过了,只用把船舶的参数填好,很快就能出结果,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並且余航还设计了验证功能,避免出现“沪上3號”那种手算失误,確保计算结果的准確性。
    至於安全性问题,余航决定將船舶的重心下移,这样便可以提高船恢復平衡的能力,即使遇到风浪,也能保持稳定。
    这和不倒翁是一个原理,头小身子大的外型正是用来压低重心,才使得它总能重新立起来,不容易倒。
    再在船的外侧加装舭龙骨,阻碍船舶摇晃,便能给稳性多加一道保险。
    “剩下来就是画图了。只要把图纸画好,交给船厂,他们就能造出安全的船。”余航將全流程梳理了一遍后,心里便有了底,於是对江浩川说道:
    “做吧,没问题,这个项目我们接了。”
    ……
    在和张村长沟通后,余航要了在临江船厂工作的小李的联繫电话,约定半个月內交图纸。
    张村长见设计图的事终於落了地,长舒一口气,立刻回屋拿出一个帆布包,递给了余航。
    “这是两千元,当作定金吧,你们先拿著,剩下的等船造好后再给你们。”
    余航双手接过,打开看了看,里面除了有百元大钞外,竟然还有许多张十元的大团结,甚至还有不少钢鏰,散发著淡淡的汗味,显然都是村民们一点一点凑起来的……
    “哎……都不容易……”
    由於项目时间紧迫,事不宜迟,余航等人和张村长寒暄了几句,便准备踏上返程的路。
    此刻已经临近傍晚,下地的农民都回家了,张村长便顺手借来了一台拖拉机,將余航等人送到了车站,省去了他们步行的麻烦。
    “以后你们来的时候打村里电话,我叫人提前去接你,不用自己走了!”张村长说完,还塞了两袋柑橘给他们,让他们路上吃。
    ……
    回城时公交车上没有来时那么多人,乔柔和吴楚怡还找到了位置坐。
    由於少走了路,四人感觉比来时轻鬆了很多,不再那么疲惫,便开始聊起天来。
    “村长看起来好可怜哦!真是太不容易了!”吴楚怡低声说道。
    “就是,航哥,要不我们少收点钱吧,你看那钱,显然都是他们从牙齿缝里省下来的血汗钱。”江浩川虽然总是一副不正经的样子,內心却是个极度善良的人。
    “不行!”没想到余航一口拒绝,让三人有些吃惊,“他们村出了事故確实值得同情,但一码归一码,不能混为一谈。”
    “我们搞技术吃饭的,最重要的是把份內的事情做好,保证设计质量,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只要我们之后的付出对得起这些钱,就应该踏踏实实地收著!”余航解释道。
    “只要我们帮他们把这条船做好,打通了村里的產品销路,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很快就会富起来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乔柔连连点头道:“確实,他们家的菜都好好吃哦,拿到城里肯定很受欢迎。”
    而余航心里其实知道,沪上接下来十几年都会进行大开发,张村长这里再几年后就会通大马路,那时候家家都会住上小洋楼,开著小轿车,日子过得好著呢。
    至於这中间的几年苦难日子,就让这艘小船把它填上吧。